高级中学语文必修四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复习材料.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第一单元窦娥冤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2、识记重点词语前合后偃:前仆后倒。瀽:泼,倒。典刑:这里是受死刑的意思。不明不暗:糊里糊涂。苌弘化碧:周朝贤臣苌弘无罪被杀,其血为蜀人所藏,三年后变为碧玉。六月飞雪:邹衍忠于燕惠王,却因谗言被囚,邹衍入狱大哭,六月飞霜。望帝啼鹃:蜀王杜宇因水灾让位于臣,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至于吐血。素车白马:指送葬的车马。亢旱:大旱。亢,极。文本探究1、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 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的意思。2 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 大概是,莫不是。3 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连,介词。4 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清醒”的意思。2、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文学常识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 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 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元杂剧的体制: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角色:末、旦、净、丑等。每本戏只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窦(du)娥桃杌(w) 哥哥行(hng) 鼓三通(tng) 罪愆(qin) 错勘(kn)盗跖(zh) 前合后偃(yn) 瀽(jin)半碗 苌(chng)弘化碧 暑气暄(xun) 湛湛(zhn)青天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宫调分五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雷雨(节选)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2、识记重点词语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形容天色阴沉。形容肿胀或烦闷。昧心:昧良心。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昏,糊涂,不明白。谛听: 仔细地听。谛,仔细。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见地:见解。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惊愕:吃惊而发愣。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伺候: 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怨愤:怨恨愤怒。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郁热: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文本探究1.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1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2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侍萍什么?(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鲁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3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点分析。)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沉吟(chnyn) 无锡(x) 汗涔涔(cn) 窟窿(klong) 哭哭啼啼(t)谛(d)听江堤(d) 混账(hnzhng) 昧(mi)心财4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2.剧作题名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对于剧情发展有什么作用?“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的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湿潮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文学常识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其剧作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诗意激情,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语言个性化,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哈姆莱特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2、识记重点词语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觊j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文本探究课文简介1 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对话,讲述了如何识破仇人的诡计,坚定复仇信念,实施复仇计划。2 奥斯里克传达了陛下之命,哈姆莱特主仆讥笑和讽刺这个走狗。3 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第一回合哈姆莱特胜,国王用毒酒祝贺,哈姆莱特拒绝了;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胜,王后替他喝下了毒酒;第三回合,两人互相刺中了对方,雷欧提斯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哈姆莱特的大仇得报。4 哈姆莱特阻止霍拉旭为他报仇,让他告诉世人真相。文学常识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六世查理二世等。第二单元吮舐(shnsh) 砧(zhn)石 傀儡(kuli) 同衾(qn) 觊觎(jy) 蜥蜴(xy)柳永词两首基础知识积累文本探究1.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2.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文学常识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词派: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苏轼词两首基础知识积累文本探究品味下面句子中粗体词语的韵味。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2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3 .一蓑烟雨任平生。翠幕(m) 参(cn 差(c) 堤(d)沙天堑(qin) 珠玑(j) 罗绮(q)叠巘(yn) 钓叟(su) 凝噎(y) 暮霭(a) 经(jng)年故垒(li) 公瑾(jn) 纶(gun)巾樯(qing)橹(l) 应(yng)笑我酹(li) 料峭(qio) 吟(yn)啸(xio) 萧(xio)瑟_(s) 一蓑(su)烟雨 “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4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苏洵的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弟苏辙同登进士。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元丰二年(1079 年),罹“乌台诗案”。苏轼、苏洵、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辛弃疾词两首基础知识积累文本探究1.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文学常识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李清照词两首基础知识积累文本探究“人比黄花瘦”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遥岑(cn)远目玉簪(zn) 鲈(l)鱼脍(kui)炙人口揾(wn) 觅(m) 舞榭(xi)歌台封狼居胥(x)薄(bo)雾纱橱(ch) 戚戚(q) 乍(zh)暖还寒憔(qio)悴(cu)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文学常识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漱玉词1卷。第三单元拿来主义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2、识记重点词语礼尚往来:礼:礼节;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文本探究1、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卖国求荣的媚外政策。2、“送来”的意义: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大受其害。3、“大宅子”指的是:文化遗产。4、“鱼翅”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5、“鸦片”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互现。6、“烟灯、烟枪”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7、“姨太太”指的是: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秽的东西。8、“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9、“拿来主义”者应具有的素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10、“孱头”指的是:懦弱无能,不敢面对的人。11、“昏蛋”指的是:不分好坏,全盘否定的人。12、“废物”指的是:不分好坏,全盘接受的人。13、“拿来主义”的目的是:创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2、识记重点词语孤立无援: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休戚相关:“休”, 喜悦。“戚”,悲哀。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渊源:比喻事物的本原。冠冕(min)堂皇礼尚(shng)往来自诩(x) 残羹(gng)冷炙孱(cn)头脑髓(su) 蹩(bi)进玄(xun)虚一刹(ch)那给(j)予罪孽(ni) 咄咄(du)文学常识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短文三篇基础知识积累识记重点词语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囊括:全包罗在里面。推衍:推论衍义。文本探究“生之本质在于死。”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2、识记重点词语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文本探究1、通假字可与不:不,通“否”。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2、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缪公(m) 避匿(n) 缪(mio)贤汤镬(hu) 虽驽(n) 肉袒(tn)盆缶(fu) 案(n)图可予不(fu) 渑池(min) 诈佯(yng) 列观(gun)皆靡(m) 甚倨(j) 不怿(y) 衣(y)褐(h) 睨柱(n)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3、古今异义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请指示王_指示,指给看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布衣之交布衣,平民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衣,穿名词作状语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5、文言句式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我为赵将被动句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知之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6、掌握下列文言词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4)、遗(w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7、难句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译: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2)、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秦王)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文学常识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列“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自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 多年的历史。作者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苏武传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2、识记重点词语恐前语发:恐怕以前的谈话泄露。发,揭露,暴露。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穷厄:穷困;困顿,不亨通。文本探究【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收藏。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位列将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当(dng) 旄(mo)节厚赂(l) 昆(hn)邪(y)王厩(ji)窥(ku)观置币遗(wi)单于浞(zhu)野侯没(m)胡中阏(yn)氏(zh)徙(x) 使牧羝(d) 更(gng)嫁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特殊句式】1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2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句子翻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幸灾乐祸。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时间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也是心甘情愿。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使者很高兴,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文学常识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述了汉高祖元年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 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 篇,传70篇,共100篇。张衡传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2、识记重点词语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诡对:不用实话回答。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验)如神。文本探究1.通假字员径八尺员通“圆”形似酒尊尊通“樽”2.古今异义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衡下车古义:“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3.词类活用大将军奇其才(意动用法)4.文言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果地震陇西(状语后置)讽议(于)左右(状语后置、省略句)视事三年(省略主语)文学常识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连辟(b)公府篆(zhun) 蟾(chn)蜍(ch) 帷(wi)幄(w) 谶(chn)阉(yn) 诡(gu)对骸(ha)骨虚妄(wng)_
收藏
编号:271894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4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30
8
金币
- 关 键 词:
-
高级中学
语文
必修
学习
基础知识
材料
复习
温习
- 资源描述:
-
#+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
《窦娥冤》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2、识记重点词语
前合后偃:前仆后倒。
瀽:泼,倒。
典刑:这里是受死刑的意思。
不明不暗:糊里糊涂。
苌弘化碧:周朝贤臣苌弘无罪被杀,其血为蜀人所藏,三年后变为碧玉。
六月飞雪:邹衍忠于燕惠王,却因谗言被囚,邹衍入狱大哭,六月飞霜。
望帝啼鹃:蜀王杜宇因水灾让位于臣,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至于吐血。
素车白马:指送葬的车马。
亢旱:大旱。亢,极。
文本探究
1、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的意思。
○2 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 大概是,莫不是。
○3 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连,介词。
○4 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清醒”的意思。
2、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
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文学常识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 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 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
元杂剧的体制:
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末、旦、净、丑等。每本戏只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
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
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
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窦(du)娥桃杌(w) 哥哥行(hng) 鼓三通(tng) 罪愆(qiān) 错勘(kān)盗跖(zh) 前合后偃(yǎn) 瀽(jiǎn)半碗 苌(ch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 湛湛(zhn)青天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宫调分五宫(五个全音阶):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雷雨(节选)》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2、识记重点词语
涔涔: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②形容天色阴沉。③形容肿胀或烦闷。
昧心:昧良心。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昏,糊涂,不明白。
谛听: 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 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 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怨愤:怨恨愤怒。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
文本探究
1.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
○1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
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2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
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鲁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3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点分析。)
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沉吟(chnyn) 无锡(xī) 汗涔涔(cn) 窟窿(kūlong) 哭哭啼啼(t)
谛(d)听江堤(dī) 混账(hnzhng) 昧(mi)心财
○4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
儿子?(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
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2.剧作题名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对于剧情发展有什么作用?
“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的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湿潮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文学常识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作品有《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其剧作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诗意激情,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语言个性化,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哈姆莱特》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2、识记重点词语
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
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觊j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文本探究
课文简介
○1 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对话,讲述了如何识破仇人的诡计,坚定复仇信念,实施复仇计划。
○2 奥斯里克传达了陛下之命,哈姆莱特主仆讥笑和讽刺这个走狗。
○3 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第一回合哈姆莱特胜,国王用毒酒祝贺,哈姆莱特拒绝了;
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胜,王后替他喝下了毒酒;第三回合,两人互相刺中了对方,雷欧提
斯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
哈姆莱特的大仇得报。
○4 哈姆莱特阻止霍拉旭为他报仇,让他告诉世人真相。
文学常识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六世》《查理二世》等。
第二单元
吮舐(shǔnsh) 砧(zhēn)石 傀儡(kuǐlěi) 同衾(qīn) 觊觎(jy) 蜥蜴(xīy)
《柳永词两首》
基础知识积累
文本探究
1.《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文学常识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词派: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苏轼词两首》
基础知识积累
文本探究
品味下面句子中粗体词语的韵味。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
○2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
○3 .一蓑烟雨任平生。
翠幕(m) 参(cēn 差(cī) 堤(dī)沙天堑(qin) 珠玑(jī) 罗绮(qǐ)
叠巘(yǎn) 钓叟(sǒu) 凝噎(yē) 暮霭(aǐ) 经(jīng)年
故垒(lěi) 公瑾(jǐn) 纶(guān)巾樯(qing)橹(lǔ) 应(yīng)笑我
酹(li) 料峭(qio) 吟(yn)啸(xio) 萧(xiāo)瑟__________(s) 一蓑(suō)烟雨
“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
○4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
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苏洵的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弟苏辙同登进士。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元丰二年(1079 年),罹“乌台诗案”。苏轼、苏洵、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词两首》
基础知识积累
文本探究
1.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一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
《李清照词两首》
基础知识积累
文本探究
“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遥岑(cn)远目玉簪(zān) 鲈(l)鱼脍(kui)炙人口
揾(wn) 觅(m) 舞榭(xi)歌台封狼居胥(xū)
薄(bo)雾纱橱(ch) 戚戚(qī) 乍(zh)暖还寒憔(qio)悴(cu)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漱玉词》1卷。
第三单元
《拿来主义》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2、识记重点词语
礼尚往来:礼:礼节;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文本探究
1、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卖国求荣的媚外政策。
2、“送来”的意义: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大受其害。
3、“大宅子”指的是:文化遗产。
4、“鱼翅”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5、“鸦片”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互现。
6、“烟灯、烟枪”指的是: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7、“姨太太”指的是: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秽的东西。
8、“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9、“拿来主义”者应具有的素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0、“孱头”指的是:懦弱无能,不敢面对的人。
11、“昏蛋”指的是:不分好坏,全盘否定的人。
12、“废物”指的是:不分好坏,全盘接受的人。
13、“拿来主义”的目的是:创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2、识记重点词语
孤立无援: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休戚相关:“休”, 喜悦。“戚”,悲哀。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渊源:比喻事物的本原。
冠冕(miǎn)堂皇礼尚(shng)往来自诩(xǔ) 残羹(gēng)冷炙
孱(cn)头脑髓(suǐ) 蹩(bi)进玄(xun)虚
一刹(ch)那给(jǐ)予罪孽(ni) 咄咄(duō)
文学常识
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短文三篇》
基础知识积累
识记重点词语
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囊括:全包罗在里面。
推衍:推论衍义。
文本探究
“生之本质在于死。”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2、识记重点词语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文本探究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缪公(m) 避匿(n) 缪(mio)贤汤镬(hu) 虽驽(n) 肉袒(tǎn)
盆缶(fǒu) 案(n)图可予不(fǒu) 渑池(miǎn) 诈佯(yng) 列观(gun)
皆靡(mǐ) 甚倨(j) 不怿(y) 衣(y)褐(h) 睨柱(n)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
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________________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6、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7、难句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
担心秦军攻来。
2)、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
译:(秦王)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
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
任)。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文学常识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列“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自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 多年的历史。作者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苏武传》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2、识记重点词语
恐前语发:恐怕以前的谈话泄露。发,揭露,暴露。
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穷厄:穷困;困顿,不亨通。
文本探究
【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当(dng) 旄(mo)节厚赂(l) 昆(hūn)邪(y)王厩(ji)
窥(kuī)观置币遗(wi)单于浞(zhu)野侯没(m)胡中阏(yān)氏(zhī)
徙(xī) 使牧羝(dī) 更(gēng)嫁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句子翻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身体日渐好转,单于又派人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白白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自己幸灾乐祸。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就把他放到北海边无人区,让他放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时间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你这样长期不能回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们父子几人本没有什么功劳才能,全靠皇帝的栽培。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即使被杀,也是心甘情愿。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大王一定要逼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死在大王面前!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使者很高兴,按常惠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文学常识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
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述了汉高祖元年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 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 篇,传70篇,共100篇。
《张衡传》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2、识记重点词语
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
诡对:不用实话回答。
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文本探究
1.通假字
员径八尺员通“圆”
形似酒尊尊通“樽”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古义:“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意动用法)
4.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省略主语)
文学常识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
连辟(b)公府篆(zhun) 蟾(chn)蜍(ch) 帷(wi)幄(w) 谶(chn)
阉(yān) 诡(guǐ)对骸(ha)骨虚妄(wng)__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