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张可久散曲的_道化_与_雅化_参照 .pdf
《2022年张可久散曲的_道化_与_雅化_参照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张可久散曲的_道化_与_雅化_参照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道教吴国富学界论述元代后期散曲大家张可久,莫不以“雅 ” 形容其散曲的风格,而这种“雅 ” 又与他运用宋词手法写曲有关。 如任讷散曲概论?派别 说 “其曲之十之八九为雅丽一派, 总嫌参用词法过多。”邓绍基元代文学史说:“他的散曲运用诗词手法, 讲究含蓄蕴藉,且多熔炼诗词名句, 形成典雅工丽的特色。 ”“张可久热衷于学习词的表现手法,在程度上已经超过前期作家中杨果等人的以词绳曲。”由此导致他的散曲与前期散曲明显不同,形成了一种雅化的倾向。 其实, 张可久许多散曲的“雅” , 与宋词关系不大, 而与他的“道化 ” 有关,体现了内丹心性修炼的特点。张可久做过路吏、首领
2、官、桐庐典史及昆山幕僚,一生都无踌躇满志的时光, 他的 #庆东原 $和马致远先辈韵 九首和#醉太平$ 感怀 等,写出了读书人的牢骚感叹,颇为真切。但是, 在他九百多首散曲中,这类以沉沦落魄之感为内容的作品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散曲体现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归隐情怀,体现了与道家文化的密切关系。他喜好探幽访胜,散曲中仅歌咏西湖的就有一百多首。张可久到过会稽、三衢及天台山,也游过虎丘、吴门和吴淞江,登临茅山、黄山与括苍山,写下为数众多的玩赏之作。除此之外, 以登高和看雨、 晚凉及月明、秋晴与雪晴为题的也有二百多首。在山水风景中,他悲也淡淡,欢也淡淡,没有发泄澎湃汹涌的情感。作为下层小吏,张可久结识了一些权
3、贵,如梅元帅、 赵使君等, 但为数不多;有一些相好的妓女,但并不显得放浪;他与卢挚、 刘时中、贯云石等名士也有交往,但不算密切,从总体上看,张可久访道宫,过佛寺,与和尚特别是道士交游最多,比如茅山道士王寿衍,在他曲中屡屡出现,两人情谊非同一般。这样的交游,使他创作了大量的小隐、 山中、幽居、游仙等作品,它们与红尘的关系在若即若离之间。韦金满从小山乐府看张可久散曲的道教色彩#, 对张可久与道教中人的交游关系有详细的阐述。因此,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张可久接受的主要是道教文化与隐逸文化的影响,而在他的散曲里,也浸透了道教文化的痕迹。在时人的心目中,张可久也是一位“隐士 ” 或者“道人 ” , 如元末
4、张仲深子渊诗集 卷二题张小山君子亭 一诗说:我尝西湖谋卜居,前有水竹后芙蕖;羁红縻翠眩人目, 云锦倒映青珊瑚。 归来试问 隐 者 庐 , 嘉 葩 美 植 同 纷敷。 彩鸾踏孔夜不啄, 文鸳陨粉秋生珠。竹秉君子操, 莲如君子清,我亭居其中, 乐以君子名。道人寓物不着物, 岂唯物美唯德称,满帘花气香馥馥, 一亭翠景风泠泠。 愿君志如莲,濯于泥而不染;操如竹, 拍霜雪而不零。 我今闻之当乞盟,制荷为衣竹为策, 迥谢浊世全吾生。张仲深与张可久同为庆元% 今浙江省宁波&人。他在诗中称呼张可久为“隐士”,为“道人”,完全符合张可久的散曲中表现的情况。从散曲来看,张可久醉心于道士的生活,#双调?折桂令 $
5、游太乙宫 云: “华山高与云齐, 远却尘埃,睡煞希夷。踏藕童闲, 携琴客至, 跨鹤人归。 ” 可知他到过当时全真教的活动地区华山,并对陈抟式的生活极为羡慕。陈抟是北宋初道士,隐居华山,号称“睡神仙 ” ,在道教典籍中他是吕洞宾的师友,到了元代,又被全真教当作做修炼内丹的成功者广泛宣传,名声大噪,于是元曲家也频频提及,张可久不过是其中的一位而已。道教文化的熏染,使张可久深谙内丹修炼之道,#越调?寨儿令 $ 桃源亭上 写道:倒金莲,散金钱,先生醉骑鹤上天。月影娟娟,霞袂翩翩, 即我是神仙。 入蓬莱行见桑田, 看梅花误入桃源。 溪头张可久散曲的“道化”与“雅化”道 教 论 坛名师资料总结 - - -
6、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 !$%&()(*&+,中国道教卖酒家,洞口钓鱼船, 专唱我会真篇 。吕薇芬、杨镰的张可久集校注, 将末句提到的 会真篇 注为唐代元稹莺莺传中的会真诗 ,这是不对的, 因为全诗都谈修道成仙之事,与艳情无关。实际上 会真篇 是一部道书。根据任继愈道藏提要第 !#$ 条,西山群仙会真记 五卷,施肩吾撰,南宋曾 慥摘录是书, 编入道枢 卷三十八, 题作会真篇。到了元代,它成为内丹经典, 曾慥也被列入全真南宗
7、祖师名册,见李简易 玉溪子丹经指要 。张可久在散曲中表现了大量的道教思想,大都符合该书的论述,尤其是关于内丹心性理论的内容。如会真篇论述云:是以从道受生谓之命,自一禀性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古先圣人,教人修道, 即修心也;虚心以还其实也, 无心以除其有也, 定心令不动也,安心令不危也, 静心令不乱也,正心令不邪也, 清心令 不浊 也 , 净 心 令 不 秽也。金元全真教继承了这一思想,如全真七子之一的谭处端作词歌咏云:道人心,处无心,自在逍遥清静心。闲闲水云心。 利名心,纵贪心,日夜煎熬劳役心。 何时休歇心。 % 长思仙 &修行心,包容心,一片清虚冷淡心。 闲闲无用心,灭嗔心,去贪心,寂寞清
8、贫合圣心。天生现本心。% 同上 张可久也有大量的论 “心” 之曲。第一是无心。按全真的说法, 人生之初,心灵没有容纳任何外界事物的影像, 等于一张白纸,因此生命能量诸如精、 气、 神等均完好无损。修行者不能回到婴儿时代,却可以腾空后天接受的知识和影像,让心灵恢复到完整的浑纯状态,形成修炼内丹的基础,张可久 中吕?红绣鞋( 仙居 说: “有客樽前谈笑, 无心江上渔樵。 ” 打渔之人, 驾一叶小舟, 出没于风波之间,宛然是世上追名逐利者的缩影, 他们内心被贪欲、焦虑日夜煎熬,在通往死亡的路上飞奔。他自己却早已脱离了名利的行伍, 越调?寨儿令(山中 云: “ 寡见闻,乐清贫,逍遥百年物外身。糜鹿
9、相亲, 巢许为邻,仙树小壶春。住青山远却红尘,挂乌纱高卧白云。”寡见闻是收视反听,关闭心灵的门窗; 乐清贫是不让心灵再去追逐外物;与动物为邻,一则表示无贪残之心, 二则表示象太古时代那样浑沌纯朴。这就是以无心为本的道人心,也可称为“水云心 ” 、 “休歇心”、“冷淡心”。只有以无心为本,人们才能不贪名, 不竞利,不劳心, 不劳力,如 中吕?满庭芳(道: “急疏利锁, 顿解名缰 ” , 是化解名利之心;同调金华道中 :“营营苟苟,纷纷扰扰,莫莫休休,厌红尘拂断归山袖。”是厌弃红尘之心。其次是灭嗔心。心灵的空白,不等于心灵没有波动。婴儿也有悲欢,何况是成年之人。全真祖师曾如是设喻:一个道人在山中修
10、行多年,自以为是心如止水。有一天来了两个手持兵器的人, 问他要吃的,他马上去煮些山果。其中一人看到了,嫌伙食太差,勃然大怒, 恶语相向, 还要打翻铁锅。道人不动声色,借口外出, 在门外操了一根木棒, 大喊两人出来,拼个高低。两人大笑:“先生修行多年, 原来只是如此)”起身便走, 倏忽不见。 事见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 。 所以,主动忘怀名利不等于在被动情况下也能经受考验, 而张可久也还要考虑如何在名利的刺激下灭绝嗔心。 越调 ?凭栏人( 说:“宝剑英雄血已干, 玉府神仙心自闲。 炼霞成大丹, 袖云归故山。 ” 特别指出心波起伏的基础即气血业已干涸,外界任何震荡都不能令他心动,根本不在乎什么英雄落魄
11、,怀才不遇。 双调?落梅风( 道:“ 青山隐居心自远, 放浪他柳莺花燕。” 也隐喻在纷繁万事面前毫不动心。总之,上述内容均合于内丹家的阐述,也表明张可久在内丹修炼方面已达到一定的造诣。元代全真高道李道纯 中和集 说:“忘情养性,虚心养神;万缘顿息,百虑俱澄; 身心不动, 神凝气结,是谓丹基,喻曰圣胎也。 ” 当这种心境出现之后,就可以着手修炼内丹了。张可久已经符合这种要求, 因此他屡以神仙自居。 南吕?金字经(道:“一棹烟波湖上春,真, 神仙身外身。 ” 内丹家所说的成仙,实际指内丹修炼成功之时到达的境界,内丹的样子大约像一个剔透玲珑的圆球。张可久是否炼成,无从知道,但他确实满心喜悦地描述过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张可久散曲的_道化_与_雅化_参照 2022 年张可久 散曲 道化 雅化 参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