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国学知与行考试及答案判定题1、儒家被列为九流十家之首;( ) 2、孔子的思想以“ 和” 为核心;() 3、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继承东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 )4、儒学不仅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5、孔子主见学习内容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 )6、范蠡是越王勾践时的大将军;( ) 7、吕端是南宋时的贤臣; ()8、伯夷与叔齐是殷朝末年人;( ) 9、伯夷与叔齐是亲热伴侣关系;( )10、蒋琬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臣;()11、“ 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是对老师学问的颂扬与推崇;( ) 12
2、、论语 乡党中言“ 唯酒无量” 是指孔子酒量惊人;( )13、论语中认为,学诗可以培育集体观念;( ) 14、“ 过犹不及” 出自道德经;( ) 1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出自孟子;( ) 16、“ 吾日三省吾身” 出自颜回之口;( )17、“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语出孟子;( ) 18、“ 逝者如斯夫” 中逝者是指死去的先烈;()19、“ 过犹不及” 是指事情做过了头就不好了;( )20、“ 脍不厌细” 是指鱼肉不嫌切得细;( ) 21、“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出自论语 乡党;( )22、“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行夺志” 出自论语 子罕;( ) 23、孔子是在楚国闻韶乐;( )
3、24、孔子认为,无论什么缘由,只要“ 父母在”,都应“ 不远游”;( )2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后半句是指小人总是忧愁担心;( ) 26、论语 子罕中提到,孔子有顽固己见的毛病;( )27、佾是指古代的舞蹈,每行八人为一佾;( ) 28、“ 君子周而不比” 是指君子不喜爱与人比较;( ) 29、“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语出子路;( )30、“ 礼之用,和为贵” 出自论语 学而( ) 31、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32、“教学相长 ” ,“循序渐进 ”等教学原就最早出自论语;( ) 33、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 34 国学是指过去
4、的学问; ( )35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理论和方法;() 36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其中以经部、史部为主;( )37 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 38 国学一词是我国文化进展史上始终存在着的学术名词;( ) 39 训诂学是中国人做学问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40 国学是中国人的性命之学;( ) 41 诸子百家思想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 ) 42 国学主要是文献之学; ( )43 国学中的每一种学问都有不完善之处;()( ) 第 1 页,共 47 页 44 道家与道教本质上是一回事;( )45 不明白儒家就不能明白中华民族的文化
5、生命与精神源泉;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46 现如今,我们可以将国学精神搬来作为时代精神;( )() 47 近代陈独秀曾提出“ 整理国故” 以“ 再造文明”;( )58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学问共同体;( )49 文学性较强是孟子的一大特色;( )50孟子仍是语录体著作;( )51 孟子认为“ 人皆可以尧舜”;( ) 52“ 仁者无敌” 一词出自论语;( )53 孟子认为人的毛病在于喜爱当别人的老师;( )54 孟
6、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55 孟子警告同学: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就茅塞之矣;而废;( )” 这说明有为者必需坚持究竟,不能半途56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 57 孟子以 “人性恶 ”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 58 庄子为春秋时宋国蒙城人;( )59 庄子所持宇宙与人的关系是“ 天人合一”;( )60 庄子具有通达的生死观; ( ) 61 庄子主见在精神上逍遥悠闲,但在形体上需要有所约束;( )62 庄子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公平的;( ) 63 司
7、马相如是今日湖北人;( )64 一个人的成就是可以由他的生活态度来打算的;( )65 庄子认为不应当将就别人去成功;( ) 66 道家主见减弱人的个性,以求得人的共性上的和谐;( ) 67 儒家强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68 庄子从不借鉴儒家的观点来阐明自己的主见;( ) 69 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70 韩非子是春秋时期韩国人;( )71“ 六经” 指六部儒家经典,即在“ 五经” 之外,再加乐经;() 72高校是由孔子的同学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 初学入德之门 ”的讲解;() 73孟子以 “ 人性恶 ” 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74论语是孔子门人记
8、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7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7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揭示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77韩非思想的规律起点是:人性好利而恶害;()7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79.孔子被尊为“ 至圣”,孟子被尊为“ 亚圣”,他们合称孔孟; () 80.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确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训练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实的唯物主义因素;()81.孟子警告同学: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就茅塞之矣;而废;()8
9、2.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详细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这说明有为者必需坚持究竟,不能半途8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这说明白学问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存和提高的过程; () 84.二十八星宿指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 85.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8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87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说明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88古时,不同的伴侣关系,有不同的称谓:辈
10、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伴侣叫“ 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伴侣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7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转变深厚友情的伴侣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伴侣叫“ 君子交 ” ;心愿相投、相知很深的伴侣叫“神交 ” ; ()89.三省六部制中的“ 三省” 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 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90.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
11、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91.我国第一部特地争论训练教学问题的著作是高校() 92.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训练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93科举中“ 连中三元” 指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94康熙字典是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 字典” 为书名的著述;() 95.“教学相长 ” ,“循序渐进 ”等教学原就最早出自论语;()96.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97.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同学获得学问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假如能不懈努力,就肯定能学有所
12、成;()98.战国后期,我国显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训练文献是学记;()一、判定题1“ 六经” 指六部儒家经典,即在“ 五经” 之外,再加乐经;()2高校是由孔子的同学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 初学入德之门” 的讲解;(X)3孟子以“ 人性恶” 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 (X)4论语是孔子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创语录体;()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而且揭示了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规律;()7韩非思想的规律起点是:人性好利而恶害;()8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9. 孔子
13、被尊为“ 至圣”,孟子被尊为“ 亚圣”,他们合称孔孟; ()10. 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确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训练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实的唯物主义因素;()11. 孟子警告同学:“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就茅塞之矣;”这说明有为者必需坚持究竟,不能半途而废; ()12. 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详细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13.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 这说明白学问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存和提高的过程;()14. 二十八星宿指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X)
14、15.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1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X)17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说明词义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18古时,不同的伴侣关系,有不同的称谓: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伴侣叫“ 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伴侣叫“ 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转变深厚友情的伴侣叫“ 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伴侣叫“ 君子交” ;心愿相投、相知很深的伴侣叫“ 神交” ;() 第 3 页,共 47 页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19. 三省六部制中的“ 三省” 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 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0. 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X)21. 我国第一部特地争论训练教学问题的著作是高校(X)22. 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训练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X)23科举中“ 连中三元” 指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24康熙字典是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 字典”
16、为书名的著述;()25. “ 教学相长” ,“ 循序渐进” 等教学原就最早出自论语;(X)26.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27.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荀子认为同学获得学问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假如能不懈努力,就肯定能学有所成;()28. 战国后期,我国显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训练文献是学记;()一、判定题(对的打“ ”,错的打“ ”)(每题 1 分,共 10 分)1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创始人;( )3我国第一部特地争论训练教学问题的著作是高校;( )4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
17、丛书;()5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仁政学说的基础,而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6道家学说是道教创立和传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7高校是由孔子的同学曾参整理的孔子关于“ 初学入德之门” 的讲解;( )8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详细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9韩非思想的规律起点是:人性好利而恶害;()10战国后期,我国显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训练文献是学记;()单项题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47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18、- - -A 1、孔子是春秋时()国人; 第 5 页,共 47 页 - - - - - - - - - A、鲁B、齐C、燕D、韩C2、高校和中庸是()中的两篇;A、论语B、孟子C、礼记D、国风D3、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原与并称“ 六经”;A、论语B、道德经C、国风D、乐经B4、孔子特别喜爱,甚至达到“ 韦编三绝” 的程度;A、诗B、易C、书D、乐A5、儒家以()为人生追求的目标;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经世致用C、博古通今D、经邦济世B6、在训练的基本方法上,孔子主见();A、三人行,必有我师B、因材施教C、文、行、忠、信D、好为人师B7、“ 君子不器” 的含义是();A、君子不应被
19、重视B、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功能C、君子应当被重视D、君子不是器皿,不是摆设C8、“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中,北辰是指();A、北斗星B、北方的星空C、北极星D、北方的星辰D9、“ 弟子入就孝,出就弟” 中,弟是指();A、敬重父母B、敬重师长C、友爱弟弟D、敬重兄长D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不逾矩B、谨而信C、不贰过D、思无邪A11 、“ 德不孤,必有邻” 出自();A、论语B、孟子C、高校D、中庸A12 、“ 不迁怒、不贰过” 出自();A、论语B、孟子C、高校D、中庸D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A、论语 乡党B、论语 先进C、论语 子罕D、论语 泰伯B
20、14、 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 ();”;A、光阴如梭B、不舍昼夜C、光阴如晦D、不曾停留D15、论语 泰伯有言:兴于、立于、成于;()A、乐、礼、诗B、诗、乐、礼C、礼、乐、诗D、诗、礼、乐B16、 往者不行谏, (); A、切问而近思B、来者犹可追C、来者不行举D、道听而途说C17、“ 吾日三省吾身” 出自();A、孔子B、孟子C、曾子D、荀子B18、有子曰:“ ()之用,和为贵”;A、仁B、礼C、信D、勇D19、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A、忍B、仁C、和D、恕B20、“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说的是()的典故;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知与行 2022 国学 考试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