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笑天第三版社会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集及其答案解析).doc

收藏

编号:27205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5-01
8
金币
关 键 词:
风笑天 第三 社会学 研究 钻研 方法 法子 课后 习题集 及其 答案 谜底 解析
资源描述:
-/ 第1章 导论 基本概念: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思考与实践: 1、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中的困难在于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所以会面临以下困难: 1.人的特殊性(主体意识、主观意志) 2.研究的干扰性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自然、伦理、政治因素)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 2、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方法沦、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大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以及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和专门的技术工具。同时,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发展。不同的研究方式与不同的方法论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比如,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 答: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其有可重复性、可移植性、结论不变性。 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其特点是不特别强调发现肯定普遍性的规律性东西。着重强调的是研究个人世界或者个案,强调个别性和主观性的表现。而且这些是不重复的。 在社会研究方法论中,最为根本的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和非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对立,两种方法论的对立不仅关系到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到具体的社会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即在不同的方法论影响下,社会学经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5、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1.从认识论角度看,二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价值中立,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其逻辑方式本质上是归纳的过程,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3.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量研究则用于理论检验;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论的建构。 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侧重对社会事物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调查、试验、文献研究,获得数量化的资料便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变量的因果关联;定性研究侧重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强调研究程序、方式、手段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实地研究,获得具体的实例资料。 5.总的来说,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细致的资料,但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这是研究过程的两种途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6.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研究遵循着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从大的方面看,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 (1)选择问题阶段: 从程序上看,选择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问题一旦确定,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众多的因素决定着和制约着研究问题的选择。例如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条件等。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研究主题。即从现实社会中存在是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最初比较笼统、宽泛的研究领域具体化、精确化。 (2)研究设计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 (3)研究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因而有的书中也将此阶段称为资料收集阶段。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阶段:资料分析阶段在有的书中也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第2章 理论与研究 基本概念 理论:社会研究中的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的主观上的反映。 变量:指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 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中介变量: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社会研究中常见的理论只是某种“中层理论”,甚至只是陈述“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 “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这种理论是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比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 2、如何衡量几种不同理论的优劣?列举实例说明。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有三条,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1) 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 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这三条标准决定了理论的解释力。第一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影响面或概括范围。第二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果或精确程度。第三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率或节俭性。 由于理论的复杂程度、抽象程度各不相同。对于同样的社会现象,哪种理论所用的解释变量最少、所附加的条件最少、理论本身的结构最简单,那么这种理论就最好。 3、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 答: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1、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2、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说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 3、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如果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 4、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4、理论对研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用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理论的这些作用。 →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体现在: 1.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理论视野和概念框架. 这种基础和背景的作用首先是从研究课题产生的角度来说的。具体的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来源:一是现实;二是理论。许多经验研究直接来源于理论并服务于理论的事实很好地说明了这种作用。另外,对于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所提出的研究课题,理论也通过提供特定的视野和概念框架来体现这种作用。理论告诉研究者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应该去探讨什么。比如,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中的一种具体现象。 2.指导研究方向. 比如,对于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研究,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视野:一种是“制度的”视野;另一种是“互动的"视野。前者的理论兴趣在于发现社会中导致各种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根据这种理论视野,研究者往往会去考察犯罪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考察社会的婚姻制度,考察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处置青少年犯罪的司法制度等等。而后者则更加注重青少年犯罪的“互动情景"。根据这种视野,研究者会集中考察犯罪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范围、交往对象、交往过程,特别是青少年与其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及其相互影响等等。 3.提供研究的解释. 在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理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假设一位社会研究者通过调查得到这样的结果: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结婚的比例明显超过黑人女性与白人男性结婚的比例,前者的比例为20%,后者的比例为4%。如果缺乏理论,研究者往往只能描述这种现象的存在及其特征。一旦涉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或者“二者的情况为什么会如此”这样的问题,就必须依靠理论来解释。因为“比例为20%和4%”这样的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数字和资料不会自我解释。我们必须依据某种理论,比如交换理论,来对上述数字所表达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说明。 5、默顿提出的经验研究对理论发展的功能是什么? 默顿认为,经验研究“至少执行四个主要功能以帮助决定理论的发展”。 这四个功能是:1.开创理论 2.重整理论3.扭转理论4.廓清理论 第3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概念 1.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2.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3.问题的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4.问题的创造性: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5.问题的可行性:指研究者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研究行不行得通。 6.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7.文献回顾: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思考与实践 1、 社会研究课题的来源: 1现实社会生活2.个人特定经历3.各种文献资料 2、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对于整个社会研究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首先,从社会研究方法的角度看,选题实际上决定了研究的方向或目标,即研究课题一旦确定之后,就要加以具体的规定,其中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从而决定了整个研究的方向。 其次,一项研究课题的选择反映了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研究者往往受到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识和各种操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个人对问题的洞察力。 第三,一项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还影响到研究的过程及方法。对于社会研究来说,研究课题的确立,也就意味着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的确立。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又与具体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关。 3、 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这种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研究问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 (1)重要性;(2)创造性;(3)可行性;(4)合适性。 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研究行不行得通。在许多情况下,越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它所受到的主、客观限制往往也越多,这也就是说,它的可行性往往也越差。要进行或完成这样的研究常常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是完全不可能进行。选择研究问题时,仅考虑前面两条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把可行性这条标准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项不具备可行性的研究课题,无论其多么有价值,多么有新意,最多也只能是一项“伟大的空想”。 4、什么是研究课题的明确化?为什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因为通过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可以把我们的兴趣和关注点集中到研究领域中的某一具体方面,并将其潜在的、含糊的维度减少到我们所能处理的水平上。 第4章 研究设计 基本概念 1.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2.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3.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4.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5.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6.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7.分析单位: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8.区群谬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9.简化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10.横向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11.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12.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3.同期群研究: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14.同组研究: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思考与实践 1.描述性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列举两例常见的描述性研究的例子。 答:所关注的焦点是回答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是怎样的。 例如:当研究者需要了解那些在规模、结构和社会地位上不同的家庭如何使用他们的收入,那些在年龄上大小不同的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有何反应,那些在受教育程度上高低不同的人们在社会流动方面的经历有何不同等等。 2.试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P68) 探索性研究:对所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用于该现象或问题本身比较特殊,尚无涉及;或本人对该研究的目标不够熟悉和了解。直接成果:形成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发展和尝试可用于更深入的研究方法;探讨进行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其关注的焦点通常不是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分布,而是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其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与探索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描述法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 解释性研究:解释原因,说明关系。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和描述性研究同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更为严谨,针对性愈强。往往需要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区别:探索性研究回答现象或问题是什么;相对于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更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解释性研究更加深入现象背后的规律。 表4-1 三种不同目的研究类型的特征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对象规模 小样本 大样本 中样本 抽样方法 非随机选取 简单随机、按比例分层 不按比例分层 研究方法 观察、无结构访问 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 调查、实验等 分析方法 主观的、定性的 定量的、描述统计 相关与因果分析 主要目的 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 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 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 基本特征 设计简单、形式自由 内容广泛、规模很大 设计复杂、理论性强 3.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根据研究性质可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从定义上看,两种研究可以分开,但在实践中,二者却难以严格区分。 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主要目标是要增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理解,增加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 应用性研究: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现实社会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问题。其关注点通常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制定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评估社会后果等。主要包括社会状况/问题/政策/影响研究。 目前国内的社会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当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研究的是同一的社会现象,理论性研究更关注如何发展出某中一般性的社会认知,解答学科领域内的重大理论问题或疑难问题;而应用性研究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4. 同期群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这种研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79) 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其主要作用在于“控制”了研究对象特征。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基本概念 1.测量:指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定类测量:指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3.定序测量:也称为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4.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5.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6操作化: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7.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8.量表: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的,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9.李克特量表:可以说是指数的一种特定形式,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指数形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P105 10.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1.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 12.复本信度:复本信度采取的是另一思路: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13.折半信度: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14.效度:也称做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5.表面效度:表面效度也称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 16.准则效度:也称为实用效度或经验效度,它指的是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作比较,看二者的相关程度,并用这种特定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17.构造效度:也称为构造效度。它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思考与实践 1. 对人们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学术水平”的测量属于哪一层次的测量? →“婚姻状况”属于定类测量,未婚、已婚、离婚... →“受教育年限”属于定序测量,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 →“学术水平”属于定距测量,类似测量人的智商,正常智力、天才、痴呆、白痴... 2.试简要说明概念、变量、指标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变量和指标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和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在社会测量或调查研究中,变量是概念的具体表述方式,概念必须用变量的形式反映。指标是变量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说当某个特定的变量成为某个概念的指标时,变量就是指标. 相对于概念和变量来说,指标一般是具体的、可以被观察的。但是对于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来说,有些指标本身就是概念,需要进一步操作化或指标化。 3. 请举例说明操作化在社会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含义: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操作化在社会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存在于研究者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意识,研究者用以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各种基本变量,都只有经过了合适的操作化之后,才会在普通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社会中显现出来。从另一方面看,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解释性研究中,若要对任何有关社会现实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操作化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前提。这就是说,只有通过操作化的过程,将思辨色彩很浓的理论概念“转变成"、“翻译成”经验世界中那些人人可见的具体事实,假设检验才成为可能。 因此,可以说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从理论思维的天空,到经验研究的大地,有着相当的距离。而这种操作化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实际地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 第7章 调查研究 基本概念 1.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市场调查:即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 3.民意调查:指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4.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有以下四种方式: 个别发送法:个别发送法是自填问卷法这一大类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集中填答法:先通过某种形式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接着由研究者统一讲解调查的主要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然后请被调查者当声填答问卷;填答完毕后再统一将问卷收回。 邮寄填答法:是调查研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料收集方法。它的一般做法是:研究者把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 网络调查法:指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5.结构访问法: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式: 当面访问法:研究者先选择和培训一组访问员,由这组访问员携带调查问卷分赴各个调查地点,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要求,对所选择的被调查者进行访谈,并按照问卷的格式和要求来记录被调查者的各种回答。 电话访问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 6.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7.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 8.开放式问题:指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 9.封闭式问题:指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思考与实践 1. 问卷的封面信中应说明哪些内容? (1)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 (2)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3)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 (4)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2. 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表达和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为什么要尽量简单? 语言是问卷设计的基本材料,要设计出含义清楚、简明易懂的问题,必须注意问题的语言。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明确、通俗、易懂。在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 (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3. 安排问卷中问卷的顺序时,应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何在。 问卷中问题的前后顺序及相互间的联系,既会影响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结果,又会影响到调查的顺利进行。 (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问卷最开头的几个问题一定要相当简单,回答起来一定要非常容易。这样可以给回答者一种轻松的、方便的感觉,以便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如果一开始填写,回答者就感到很费力,很难填写,那么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积极性。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如果开头的一批问题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填答问卷的兴趣,那么调查便可能较顺利地进行;相反,如果开头部分的问题比较敏感,一开始就直接触及人们的心灵深处,触及有关伦理、道德、政治态度、个人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往往很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 (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这是由于行为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只是客观的、具体的事实,因此往往比较容易回答;而态度、意见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素,多为回答者思想上的东西、内心深处的东西、更不易在陌生人面前表露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就问这方面的问题,常常引起被调查者心理上的戒备情绪和反感情绪,引起较高的拒答率。 (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这是因为,个人背景资料虽然也是事实性的,也十分容易回答,但由于它们是除回答者姓名以外的其他的主要个人特征(比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也属较敏感的内容,所以不宜放在开头,而适合放在末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背景资料通常都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自变量,如果一份资料缺少这些变量,实际上也就成了废卷。因此,只要调查的内容不涉及比较敏感的问题,并在封面信中作出较好的说明和解释,这一部分问题也可以放在问卷的开头。 (6)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这是因为回答开放式问题要比回答封闭式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书写时间。无论是把它放在问卷开头,还是放在问卷的中部,都会影响回答者填完问卷的信心和情绪;而将它放在问卷的结尾处时,由于仅剩这一两个问题了,绝大多数回答者是能够完完整整地填答完它们的。退一步说,即使被调查者不愿意填答开放式问题,放弃了回答,也不会影响到前面的问题和答案。 4.结合实际说明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自填问卷法: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网络调查法。 优点: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缺点:回收率难以保证;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要求;调查资料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信度)。其中最常用个别发送法,具有邮寄填答法和结构访问法的优点。 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划分为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法。 当面访问法的优点:回答率高;资料的质量好;调查对象的范围广泛。 缺点:访问员与被访问者间的互动会影响调查的结果;匿名性较差;费用高、时间长;对调查员的要求高。 电话访问法:国内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需要“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多用于市场调查和舆论调查。做法:设计问卷表并录入计算机;设计抽取电话号码的程序;挑选和培训调查员;实际展开电话访问。 优点:十分迅速;省钱(简单调查);便于对调查员的监督。缺点:电话号码本不是理想的抽样框;调查时间不能长(10分钟以内) 5.试比较个别发送法、邮寄填答法、集中填答、网络调查法法各自的优缺点,并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什么。6.邮寄填答法最主要的缺点是什么?为了尽可能提高邮寄问卷的回收率和填答质量,研究者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个别发送法 个别发送法是自填问卷法这一大类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个别发送法既不像邮寄填答法那样与被调查者完全不见面,又不像结构访问法那样与每一个被调查者都交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个别发送法在操作上的这种特点使它具有以上两大类方法的许多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两大类方法中的许多弱点。比如,它比较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进行解释和说明;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填答等等。 当然,个别发送法同样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调查的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等等。只是总的来说,个别发送法的优点相对多一些,而缺点相对少一些。因此,可以认为,个别发送法是一般的调查研究中最应该选用和推广的资料收集方法。 邮寄填答法 邮寄填答法是调查研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料收集方法。它的一般做法是:研究者把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在寄给被调查者问卷时,一般应该同时附上已写好回邮地址和收信人(或收信单位)、且贴好足够邮资的信封,以便于被调查者将填答好的问卷顺利寄回。这种方法在西方一些国家中使用比较普遍,目前在我国采用这种方法来收集调查资料的还比较少。 邮寄填答法对广大的社会研究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研究者只需把问卷装进信封,就等着那一份份填好的问卷从邮局寄回了。它不光可以省掉一大笔访问员的报酬和旅费,还可以不受空间距离和障碍的限制,几乎没有它调查不到的地方。同时,它还特别地省时、省力、省钱。可以说,邮寄填答法是调查研究中最方便、最便宜、代价最小的资料收集方法。 邮寄填答法具有两条特别令人头痛的弱点:(1)它需要有调查对象的地址甚至姓名。 (2)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这也是邮寄填答法的一个致命弱点。为了尽量提高邮寄填答法调查的回收率和资料的质量,研究者应该对以下一些方面有所注意: 第一,关于调查主办者身份的说明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尽可能采用比较正式的、非营利性的、给人以信任感和责任感的身份。 第二,寄问卷的封面信最好单独打印,并用一个小信封单独装封,再和问卷以及寄回用的空信封一并装入邮寄给被调查者的大信封内。 第三,寄问卷的时间也应该有所考虑。不要在大的节日之前给被调查者寄问卷,也不要在学校复习考试阶段寄给被调查的学生一份调查问卷。 第四,用跟踪信或提醒电话帮助提高回答率。集中填答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采取集中填答法来收集调查资料。集中填答法的具体做法是:先通过某种形式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接着由研究者统一讲解调查的主要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然后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填答完毕后再统一将问卷收回。收回问卷的方式可以采用投入问卷回收箱的办法,以消除集中填答法所带来的某些心理顾虑。 集中填答法除了具备一些与个别发送法和邮寄填答法相似的优点以外,它在某些方面的优点似乎比上述两种方法还要明显和突出。 (1)它比个别发送法更为节省调查时间、人力和费用。(2)它比邮寄填答法更能保证问卷填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集中填答法最主要的局限在于:许多调查研究的样本根本不可能集中,而一旦被调查者不能集中,这种方法的优点自然也就不复存在。同时,将众多的被调查者集中在一起,有时会形成某种不利于个人表达特定看法的“团体压力”或“相互作用”,这也是我们在运用集中填答法时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7.举例说明挑选调查员时应考虑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调查员的一般条件:1.诚实认真2.兴趣与能力3.勤奋负责4.谦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风笑天第三版社会学研究方法(课后习题集及其答案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720515.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