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梳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上海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海高二物理会考知识点梳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上海高二物理睬考(基础)学问点梳理第一章 直线运动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外形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抱负化模型;留意:质量不行忽视;哪些情形可以看做质点:1 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形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2 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视外形和大小,而看做质点;比如:讨论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讨论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 位移和路程 :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形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 3. 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 : 位移与时间之比, 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均速率 : 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 ;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肯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 瞬时速度 :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无. 4.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 : 速度的变化
3、v 跟所用时间 t 的比值,avv ttv0 ,比值定义法;t(3)方向 : 与速度变化 v 的方向一样 . 但不肯定与v 的方向一样 . 留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 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 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a=0 ,v=恒量 . (3)位移公式 :s=vt. 6.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 :a= 恒量 (3)公
4、式:速度公式: v=v0+at 位移公式: s=v0t+1 at 22速度位移公式:vt2-v 0 2=2as sv02vtt平均速度vv02t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样的取“+” 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 ” 值 . 7. 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一)时间连续等分1在 T 、2T 、3T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 n 2;1:3:5: : 2N-1 ;2在第 1 个 T 内、第2 个 T 内、第 3 个 T 内 第 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为3在 T 末 、2T
5、 末、 3T 末 nT 末的速度之比为1:2:3: : n;(二)位移连续等分1 在第 1 个 S 内、第 2 个 S内、第 3 个 S 内 第 n 个 S内的时间之比为 1: 2 1 :3 2 : : N N 1 ;8. 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S=Si+l -S i=aT 2 = 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第 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
6、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v sv 022tv2vvtv 02v t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4)无论匀加速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vsvt2229.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留意“ 刹车陷井” 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10.自由落体运动2. (2)性质 : 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1)条件 : 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3)公式 : v tgt;h1gt2;vt2gh211.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 s-t图像) : 图像
7、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就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 (2)速度图像( v-t 图像) :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次章力 物体的平稳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转变
8、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缘由,力是矢量;2. 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留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邻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mg ,其中 g=R/ (R+h)2g 2)重力的大小 : 地球表面 G=mg,离地面高h 处 G3)重力的方向 : 竖直向下(不肯定指向地心);4)重心 : 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 3. 弹力1)产生缘由 : 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复原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 2)产生条件 : 直接接触 ; 有弹性形变 . 3)弹力的方
9、向 : 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形下,垂直于面 ;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形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到处相等 .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肯定沿杆 . 4)弹力的大小 : 一般情形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稳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 胡克定律 :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 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x 为形变量,单位是N/m. 第 2 页
10、,共 19 页 4.摩擦力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产生的条件 :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 接触面不光滑 ; 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行 .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 3)判定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 假设法 : 第一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
11、如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就说明它们原先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 ; 如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就说明它们原先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 . 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平稳法 : 依据二力平稳条件可以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 4)大小 : 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 滑动摩擦力大小 : 利用公式 f= F N 进行运算,其中 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肯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 . 或者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稳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静摩擦力大小 : 静摩擦力大
12、小可在 0 与 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稳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 5. 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讨论的物体,分析四周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 力的传递” 作用在讨论对象上 . (2)按“ 性质力” 的次序分析 . 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次序分析,不要把“ 成效力” 与“ 性质力” 混淆重复分析 . (3)假如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讨论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意给定的运动状态 . 6. 力的合成与分解1)
13、合力与分力 :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成效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成效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就. 3)力的合成 :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 F2)合力大小F 的取值范畴为 :|F 1 -F 2 | FF 1 +F 4)力的分解 :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成效分解 采纳正交分解法 . 7. 共点力的平稳; 为便利某些问题的讨论,在很多问题中都1)共点力 :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
14、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 2)平稳状态 :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稳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稳条件 :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如采纳正交分解法求解平稳问题,就平稳条件应为 : F x =0 ,F y =0. 4)三力汇交原理:假如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稳,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 (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5)解决平稳问题的常用方法 : 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像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肯定律 :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
15、转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护. . 但是建立在大量试验现象的基础之 第 3 页,共 19 页 (2)定律说明白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肯定律不能用试验直接验证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上,通过思维的规律推理而发觉的 . 它告知了人们讨论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 : 通过观看大量的试验现象,利用人的规律思维,从大量现象
16、中查找事物的规律 . (4)牛顿第肯定律是牛顿其次定律的基础,不能简洁地认为它是牛顿其次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肯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其次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 因此说,人们 2. 惯性 :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形及运动状态无关只能“ 利用” 惯性而不能“ 克服” 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 牛顿其次定律 :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 =ma F 合 =ma,F 合 是力, ma是
17、力的作用成效,特殊要留意不能把ma看作(1)对牛顿其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力 . (2)牛顿其次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成效.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成效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留意力的瞬时成效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F 合 可以进行合(3)牛顿其次定律F合 =ma, F合是矢量, ma也是矢量,且ma与 F 合 的方向总是一样的成与分解, 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形,求运动情形;已知运动情形求受力情形;中间桥梁是加速度;4. 牛顿第三定律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始终线上 . (1)牛顿第三运动定
18、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显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成效,不行叠加 . 5.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畴 : 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 6. 超重和失重(1)超重 : 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mg,即 N =mg+ma. (2)失重 : 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 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mg,即 N=mg-ma;当 a=g 时
19、,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懂得应当留意的问题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仍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转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打算于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上升” 和“ 减速下降” 都是超重;“ 加速下降” 和“ 减速上升” 都是失重;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逝,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7、处理连接题问题 : 通常是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力;第四章 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
20、动;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周期 T: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转速(或频率) :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转秒(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11nfr/s)或赫兹( Hz)线速度 : 大小: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vs2r2rf 第 4 页,共 19 页 tT方向: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传动装置的轮边缘角速度:大小: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t22f线速度与
21、角速度的关系:vrT4.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5. 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结论:1. 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的线速度大小相等;第五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机械振动1. 产生气械振动的条件:始终存在指向平稳位置的回复力;2. 简谐运动的模型之一:弹簧振子 位移 x:由平稳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回复力 F:使振动物体回到平稳位置的力;回复力始终指向平稳位置,回复力是以成效命名的力;此模型中的回复力是由弹簧的弹力供应;C O B X 加速度 a:由于 a=F合/m,此模型中的振子所受的合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即回复力,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上海 物理 会考 知识点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