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docx





《2022年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进展历程魏(竹林七贤)黄巾起义汉末建安(三曹七子)蜀(出师表、陈情表)蜀吴西晋(北)十六国北魏(水经注)(司马氏,太康文学,以繁缛著称,定都洛阳,陆机、陆云,贾谧二十四友)(南)东晋(一头 郭璞 游仙诗,一尾陶渊明 田园诗,定都建康,玄言诗)东魏 北齐西魏 北周宋(临川王,元嘉三大家)齐(竟陵八友, “ 永明体” )梁(萧衍、萧统昭明文选 ,萧纲 宫体诗,徐庾体)陈(陈后主, 玉台新咏)+ 北周 隋【 陆机文赋;梁文心雕龙、诗品;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集】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
2、阶段性(朝代更迭) 2. 群体性(文人抱团)二、文人命运与创作主题关注世功 关注自身生活:转而追求别的东西(财宝、归隐等)1. 文人命运的变化 2. 文学主题的变化三、文学自觉(核心内容、怎样懂得)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四、玄学正面影响:促进魏晋风度五、负面影响:(1)将玄学摸索直接放入诗中,不顾文学特性;(2)崇高抱负的缺失佛学1.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概况:(1)乱世中,人们思想空虚,佛教思想简洁被人接受;( 2)传教僧侣借玄学推广佛学(初时披着玄学的外衣) ;(3)帝王对佛教的推崇,如梁萧衍崇佛,曾四次舍身入寺;表现为:(1)寺庙、石窟的修建(云冈、龙门、莫高窟等),北朝石窟,南朝佛寺
3、(灵隐寺等);(2)显现很多在佛教进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如东晋慧远),很多文人参加佛教活动(谢灵运),翻译如鸠摩罗什佛经翻译;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想象世界的丰富:时间概念“ 刹那”、“ 劫” ;空间概念以须弥山为中心,三千大千世界;轮回、前世、后世;树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形象:观世音、维摩(享乐修佛);(2)故事性的加强:中国文学重在抒情,汉乐府开启叙事传统,但只是片段叙事,佛经传入将叙事植入中国文化土壤,有些就来自佛经,如“ 鹅笼书生” 源于旧杂譬喻经
4、,表现幻中有幻的不真实感,“ 空中楼阁” 源于百喻经;(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觉(争议较大);(4)词汇扩大:“ 刹那” 、“ 劫” 、“ 净土” 、“ 涅槃” 、“ 化身” 、“ 忏悔” 等,有音译“ 菩萨”、“ 罗汉” 、“ 夜叉” 等;(5)文学观念的多样性:中国传统强调意境,以禅喻诗(文学批判法),尤以沧浪诗话表现明显,“ 拈花微笑” 追求传达语言之外的东西;六、1.【宫体诗:宫体诗人很多是佛教徒,如萧纲,如佛教的“ 伎乐供养”;佛教的造像艺术受古希腊影;响,人体艺术;佛教故事:不受诱惑;虽然梁代大兴宫体诗,但皇帝较其他朝代更自律;】门阀士族(士族深切影响了中国文化史与文学史)士族形
5、成: 鼎盛于南北朝,至少追溯到东汉初年,刘秀建立东汉倚仗地方势力支持,对大家族施以回报;(1)地方官员举荐人才倾向于大家族子弟,显现几代为官的大家族,如袁绍“ 四世三公”(2)文人接触不到学问,以家学为主,显现“ 经学世家”,对学术的垄断,逐步建立位置;曹丕即位后,形成九品中正制,很快变成士族特权工具;东晋时期,八王之乱后跑到南方、侨姓,特别是王导“ 王与马共天下”;(3)除了制度、文化上,仍有经济上,庄园经济进展,助士族维护地2.位(谢灵运山居赋就是描写其庄园);士族存在对文学的影响:(1)士族阻碍了一般下层文人上升的道路,下层文人呐喊不平(左思、鲍照)(2)积极影响:士族的文化传承(王家书
6、法谢家诗,在家族内部研讨沟通)(3)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1.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三国魏文学)(196265,通常以曹植的去世为分界232)第一节建安风骨 (第四节)建安风骨概念的产生及历史影响:(1)风骨的界定懂得: “ 风骨” 一词显现于刘勰的文心雕龙 风骨中,钟嵘诗品提出“ 建 安风力” ,实与风骨指向相同;刘勰风骨里的关键词句:“ 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 就文骨成焉; 意气骏爽 , 就文风生焉, 是以缀虑裁篇 , 务盈守气 , 刚健既实 , 辉光乃新;” (庄重的创作态度与现实精神)(2)文学史位置:树立了一种美学范畴,文学内容与情感取
7、向的范式成为后代文人反对浮华浪费之风的有力武器,在初唐表现尤为明显,如陈子昂、李白 “ 蓬莱文章建安骨”,是改革文风的武器,经典的美学抱负;2.表现(建安文学的美学范畴):(1)昂扬的政治抱负;刚经受过汉末大乱,仍有崇高抱负,东汉文人仍有建功立业的抱负,眼界 比后来只关注个人的文人要大的多;(2)人生苦短的慨叹;瘟疫让建安七子缺失了至少四个,政治斗争使文人失去生命;东汉末期在古诗十九首中也有类似感叹,但往往流于准时行乐,与此时大不相同;(3)创作个性的高扬,剧烈的自我表现,每个人的特点开头真正突出,个人性格与文学特点紧密 联系;曹丕的典论对建安七子的性情特点开头分析,自我有了意识;名师归纳总结
8、 - - - - - - -第 2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4)浓郁的悲剧颜色;时代悲剧在文人创作中表达出来,人生悲剧人生苦短却又希望建功立 业的焦急感,个人与时代悲剧的交汇;悲凉大方 的精神贯穿以上四点,是核心;(壮士不得志于心也,谓之大方说文解字 ,“ 大方”本就带有悲凉的颜色)一、曹操其次节曹操与曹丕 (第一节)1.乐府诗的主题和内容(曹操):(1)汉末战乱与人民苦难;以前的乐府诗涉及的是详细的大事,而曹操的乐府诗关注的是政治事 件和历史大事;(2)政治主见的表达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以现实为底色,表达个人思想,张扬创作个性,
9、为 个人情感的表达树立了新的范式,带动对时代的表达;2. 艺术特点:(1)采纳乐府古题写时事;曹操之前,文人所写乐府诗多写郊庙词,较为庄重,个人情怀较少;(2)曹操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大方之气(个人特色)情感灌注诗歌,对诗歌进行了提升;古直悲凉,艺术上讲究不密,但将个人(3)为四言诗注入了活力;魏晋南北朝是四言到五言的过渡时期,曹操与嵇康为四言诗作了绝唱,使已经板滞僵化的四言诗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曹丕(山水诗渐渐成熟,渐渐1.主题与内容: 前期贵族公子生活,直接参加文人活动,比曹操更有文人气息;(1)宴游诗;有写山水的内容,在我国山水诗的进展史上有肯定位置;独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抒情言
10、志之作;(3)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表达曹丕诗的水平;【三曹中曹丕最有民歌风味,曹操将乐府诗扩大,曹丕又回到了小世界,但在艺术上打磨得更为 精细】【七言诗:先秦荀子 成相有大量七言句,但成相篇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诗;楚辞中的七言,不 诗句;到汉代,民间歌谣开头具备七言模式;张衡的,虽成型却未成熟,带有楚辞助词“ 兮”符合七言诗语法】2. 风格艺术:( 文心雕龙对其评判“ 真清绮”)(1)个人情感的抒发(典型文人情感);清词丽句 ;(2)文人化的艺术手法:修辞词语、(3)艺术形式:勇于尝试,开创了诸多道路,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曹丕的典论 论文 ,文学批判,开创了诸多
11、文学争论:(1)文人相轻的缘由, “ 奏议宜雅 , 书三、论宜理 , 铭诔尚实 , 诗赋欲丽” ,文学自觉, 文学对审美的关注; (2)文与气的关系:“ 文以气为主”;( 3)文章的功能: “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人可通过其文章流芳千古;】曹植1.政治上的悲剧及其造成的文学分期(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1)唱歌抱负与抱负,如白马篇; ( 2)宴游诗;(有对现实生活反映的,如送应氏后期: 主要表达由抱负与现实的冲突所激起的悲愤;( 1)对自己和伴侣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赠白马王彪;(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七哀;(3)述志诗,是前期主题在后世的连
12、续与变体; (4)游仙诗;曹操的游仙诗较为单纯,曹植就寄寓了情感,游仙主题对古文人名师归纳总结 或许是一个“ 成人童话”,用想象为不得实现的抱负寻一个久居之地;第 3 页,共 2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诗歌艺术: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骨气奇高:建安文人共性,关注现实的精神,高扬的抱负;(二)词采华茂(个性) :( 1)比兴手法的运用: 七哀,思妇、弃妇;(2)对偶句大量显现: 白马篇,提升了艺术修饰; (3)精于炼字、炼句: 公宴,“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地;”侍太子坐,“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4)工于起调,注意开端:野
13、田黄雀行 、七哀;(5)3.对乐府艺术的学习:章句的蝉联,赠白马王彪 ;(6)显现意境的营造: 杂诗 之四 ,言外之 意;文学史位置(1)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乐府诗到文人诗的转变基本完成;(2)将五言诗带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将主要精力用到五言诗,艺术成就较高,对五言诗的进展具 有重大影响;对不幸命运的认同带来对文学主题的传承,如(3)不幸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文学接受)思妇、弃妇等;四、建安时期的其他文人建安之前七子不断归入曹操,直至王粲入邺终止;虽不是七子创作黄金期,却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人数众多,将几乎全部文人集合在一起,文人集团开头显现;聚合前更多表达建安风骨,聚合后由于文人研讨,艺术上更加
14、精细;一、政治背景与竹林七贤第五节正始诗歌二、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更多侧重名士而非文学)阮籍1.有人将阮籍(阮步卒)的诗歌等同于正始体;,对司马家族是有抗争性的,但这种抗争是不2.知人论世到建安时期才落到实处;阮籍“ 青白眼”完全的,不如嵇康刚烈;如劝进文治上的妥协性;,作品中虽然布满抗争,但是表达得特别隐晦,表达了其政3.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咏怀诗的内容(非一时一地所作,主题多样):(1)对人生的慨叹,开头关注生命本源;玄学进展,诗歌中的哲学思辨取得突破,阮籍的隐晦是 对建安后期的连续(如曹植),但在深度上作了更大的开拓;(2)对人生抱负的表达以及无法实现抱负
15、的失落;其中,第三十九首是正面表达抱负,第十九首 就是通过比兴、示意曲折地表达抱负;(3)抱负不得实现时的寄托;游仙、隐居(在人世间查找完善世界)(4)对现实的批判(最能表达其抗争性)第六十七首就是类似寓言的方式;其中,第三十一首借写历史批判现实,魏是暗指曹魏;4.阮籍诗的风格(正始体风格):“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历代继作5.咏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显现了、新创立、影响了、完成了)(1)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后代:陈子昂;李白古风十九首者代不绝其人;(2)对建安风骨的传承;建安风骨是历代诗歌的美学典范,正始后渐羸弱,直至唐复苏,而阮籍 在咏
16、怀诗中对 生命 的关注,对抱负的追求就是连续了建安风骨,从内在精神上看,二者是一样的,不过一在外一在内;(3)将中国诗歌的哲学摸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增加了诗歌的抒情厚度,完全摆脱了民歌的具 体性,而将哲学摸索与寓言等结合;名师归纳总结 6.咏怀诗的根本主题:生命追求自由却无法实现;第 4 页,共 2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三、嵇康 (魏晋风度的开启者和代表者)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个人特点 (有内在修养,自内而外呈现出魏晋风度):(1)刚烈,宁折不弯, 与山巨源绝交书 ;(2)玄学摸索,争论玄学,精于玄学,“ 声无哀乐” ;(3)文化
17、上的全才,书法、绘画、音乐;(4)外表阳刚;2.文学作品:(诗歌与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1)形式上,以四言诗为主,是曹操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人物,将四言诗带到了新的境域,个人性情的自然显露;(2)五言诗数量上不如四言诗多,多写其鄙弃世俗、回来自然、高蹈隐逸之志;3.(3)嵇康诗的风格: “ 清峻” 文心雕龙、“ 峻切” 诗品 ;影响:(文化史方面)人的美及文学作品流出的美具有划时代意义,魏晋风度的典范,不断被赞颂、书写;文学接受:当代人们的审美与社会风气;呈现出的人格与精神:刚烈、宁折不弯的名贵;其次章 两晋诗坛(过渡形状)第一节 太康诗风(繁缛)一、西晋政局及文化状态,本应是文化进展的好时机(如
18、唐朝),但却未能1.前期: 宽松自由(晋武帝司马炎未杀一个大臣)2.造成文化富强,反而是掌局者的腐化;缘由:人精神上抱负缺失,名贵人格被摧残;文化风貌、文人风格:(1)西晋谈玄风气兴盛,但未有建树;重形式而非思想,趋于浅薄,附和政治;“ 谈而不玄”、“ 名教即自然” ;(2)伪君子大量显现;官方崇儒,显现大量伪君子、腐儒,“ 孝而不忠”,对政局文化的软损害;(3)陆机、潘岳等热衷名利、投机钻营,文学成就无法与前代相提并论;二、文学的风向 (建安时代对政治抱负和个人价值的追求都看不到了)拟古,制造力下降,刻意追求形式技巧,拟古也是这种追求的表现之一:主题确定,用不同手法表达,追求雕刻三、贾谧二十
19、四友 (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 ,另前有傅玄、张华)(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太康诗风“ 繁缛” 特点表现在:( P44)四、(1)语言由朴实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洁趋向繁复陆机文赋:文学批判用赋的形式阐述对文学创作、构思、分类(十类)的看法,涉及到写作灵感、状态、人与自然的结合;名师归纳总结 (1)“ 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的提起,冲击“ 诗言志”,究其本意,二者同;第 5 页,共 29 页(2)“ 赋体物而浏亮”:一主内一主外,被时代给予意义,偏离了“ 诗言志” 轨道,个人情感的抒发文学自觉,与儒家政教观越来越远;-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20、 - - - - 一、左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其次节建安风骨的遗响1.咏史诗的内容;左思的咏史诗是咏史诗上的变体,更多抒发个人情怀,不再咏史可追溯到东汉班固“ 质木无文”局限于一个人或一件事,而变为一组,实为咏怀;2.(1)对现实特殊是门阀士族制度对寒士的压制批判;(其二),内容(2)自我形象的树立,通过写自我名贵,反衬士族制度的不合理;(其六)风格与影响:(1)风格:诗品置左思于上品,标举“ 左思风力”,“ 文典以怨 , 颇为精切 , 得讽谕之致”上充实丰富,语言简劲,与太康文风拉开差距,更多继承了建安风骨;(2)影响: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在历史大事中寄寓自身情怀,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
21、范例,历史人物、大事成为文学中随便驱遣的素材;二、张协(张氏兄弟:张协、张载、张亢)对政治有疏离,对主流文风有疏离;(杂诗其一)三、刘琨 (西晋绝唱)“ 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诗品“ 壮而多风” 文心雕龙第三节 东晋诗坛一、玄言诗1. 诗歌成为谈玄工具,而不为表现自身;玄释合流;平典(平板质实)似道德论;2.(1)玄言诗为后代哲理诗开创源头;(2)通过关照山水来参悟玄理,对后世山水诗产生影响;(3)兴起使诗歌风格发生变化,追求平淡,重新把西晋的华丽辞藻去掉;二、郭璞 (艺术特色:重形象性,有辞采富丽的一面)三、王羲之(兰亭集序:集会创作,集会本身)第三章 陶渊明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一、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古代文学 复习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