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2022年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中考必备中学物理学问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学问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5乐音的三个特点:音调、响度、音色;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
2、处减弱;7可听声: 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低于 20Hz 的声波;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8超声波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才能强、声能较集中;详细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简洁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肯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腾、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其次章 光现象学问归纳1. 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
3、、紫组成的;3光的三原色 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不行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耀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仍可以灭菌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 10 8 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 108米/秒;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
4、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7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转变光路;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详细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第三章 光的折射学问归纳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5、;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转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 fv2f ,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fu2f ;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5光路图:6作光路图留意事项:名师归纳总结 1.要借助工具作图;2 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第 1 页,共 15 页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
6、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 ,然后依据反-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优秀学问点6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肯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7人的眼睛像一架奇妙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9望远镜能
7、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第四章 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3长度的单位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 千米 =1000 米=10 3 米; 1 分米 =0.1 米=10-1 米1 厘米 =0.01 米 =10-2 米; 1 毫米 =0.001 米=10-3 米1 米=10 6 微米; 1
8、微米 =10 -6 米;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 使用前要留意观看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行防止的,它只能尽量削减,而不能排除,常用削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别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9、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便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 :用目视方式估量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7.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8. 参照物: 在讨论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11. 速度:用来表示物
10、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 /小时; 1 米/秒=3.6 千米 /小时;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形下是指平均速度;15. 人类创造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第五章 力学问归纳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成效: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仍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11、叫做形变;)(物体外形或体积的转变,4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牛 ,符合是 N;1 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试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假如不是,就要调零;量范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样;观看读数时,视线必需与刻度盘垂直;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
12、结 优秀学问点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详细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如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就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 10重力: 地面邻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1. 重力的运算公式:G=mg ,(式中 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 /千克,在粗略运算时也可取g=10 牛顿 /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2重垂线是依据重力的方向
13、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1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 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 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六章 力和运动学问归纳1牛顿第肯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肯定律是在体
14、会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试验来证明2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肯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物体平稳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稳;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稳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稳;4二力平稳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始终线上,就这两个力二力平稳时合力为零;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稳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七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学问归纳1质量 m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质量国际单位是 :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 吨
15、 =10 3 千克 =10 6 克=10 9 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 ,状态 ,位置和温度而转变;4质量测量工具:试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 调剂平稳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稳;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复原平稳;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6使用天平应留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7. 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
16、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 表示密度, m 表示质量, V 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 /米 3,仍有:克 /厘米 3,1 克/厘米 3=1000 千克 /米 3;质量 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 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9水的密度 =1.0 10 3 千克 /米 3 10密度学问的应用:1鉴别物质: 用天平测出质量 m 和用量筒测出体积 V 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 m= V;3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第八章 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是
17、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章运动; (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优秀学问点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 汤姆逊发觉电子(1897 年);卢瑟福发觉质子(1919 年);查德威克发觉中子(1932 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
18、年);6. 加速器是探究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充满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巨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一般恒星;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产生于距今 150 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准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到处膨胀,温度就相应下降;9. 一个天文单位 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0. 光年 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学问归纳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压强公式: P=F/S ,式中 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 帕=1 牛/
19、米 2,压力 F 单位是:牛;受力面积 S 单位是:米 24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 F ;2F 不变, S 3 同时把 F , S ;而减小压强方法就相反;5液体压强产生的缘由: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6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仍跟密度有关系;7* 液体压强运算公式:P= gh ,(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 /米 3;g=9.8 牛/千克; 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8依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
20、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试验是马德堡半球试验;10大气压强产生的缘由: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1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试验是:托里拆利试验;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13 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 760 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 标准大气压 =760 毫米汞柱 =1.013 10 5 帕=10.34米水柱;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上升;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1浮力:一切浸入
21、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 (开头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G ,上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F浮 G , 上浮3 F浮= G , 悬浮或漂浮 3 F浮= G ,悬浮;(不会漂浮)3浮力产生的缘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浸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V排6运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 F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必备 初中 物理 知识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