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教育学课程课后思考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教育学课程课后思考题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 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 课程评价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设计3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4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
2、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5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6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综合课程7课程的功能不是执行预定的计划,而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进程中对学生个体经验的改造和建构,这种表述符合下列哪种定义() 。A课程即知识 B
3、课程即经验 C 课程即活动 D 课程即计划8在我国,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2 - A教学计划 ( 课程计划 ) B教学大纲 ( 课程标准 ) C教学目的D教学目标1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指:()A.知识与技能、过程
4、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力C.知识、智力、能力D.知识、能力、人格11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12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B课程实施C教学任务D课程评价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次课程改革。A5 B6 C7 D8 14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15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 教育目标分类学C 教育过程D 教学与一般发展名师资料总结 - - -
5、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3 - 二、填空题1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_。2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大课程论、_、独立论和整合论四种。3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_课程。4新课程结构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_课程为主。5 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_。6课程目标的来源包括: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的需求和_。7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在
6、教学活动中转化的产物称之为_。8众多的课程理论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知识中心课程理论、_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9根据性质,课程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_。10 _往往是指某一门学科的教育要求,是该学科编制的起点和终点。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 2简述课程的类型及其分类。3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课程的结构的设置要求。5课程计划对教师有何指导意义? 四、论述题1论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2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 19 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
7、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 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A 4.A 5.D 6.C 7.C 8.B 9.B 10.A 11.C 12.B 13.D 14.C 15.A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4 - 二、填空题1课程 2大教学论3潜在
8、 ( 隐性 )4分科 5选择性6学科的发展7教材 8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9社会课程资源10课程目标三、简答题1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对其含义应做如下理解: 首先,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其次,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再次,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2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课程分为不同的类型: (1)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从课程
9、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 (一)政治因素; 主要体现在: 1. 对课程目标制定的制约;2. 对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3. 对课程编制过程的控制;(二)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1. 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的确定;2. 经济的地区差异制约课程改革;(三)文化因素;1. 不同的民族文化需要有不同的课程与之相适应;2. 文化的变迁需要课程及时作出更新;(四)科技革新;1. 科技革新制约课程目标的设置;2. 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改革;3. 科技革新影响课程改革的速度; (五)学生发
10、展;1. 课程改革要满足学生需要;2. 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型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可以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5课程计划对教师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一是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教学和其他活动的要求; 二是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
11、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四是综观学校教育、教学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四、论述题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优化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12、-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5 -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5)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
13、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1) 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从做中学。 杜威反对把教材视为“固定的和现成的”、“儿童经验之外的东西”;特别强调游戏、 活动作业、手工等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