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pdf
《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第一节:素质教育观知识点:1.什么是教育观?了解 :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及态度,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即教育的目的观上。教育观对教育者的行为和观念有直接的影响。2.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观应该是什么?了解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 素质教育的内涵掌握 :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
2、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此外,素质教育是让学生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真题讲解 : 写作题请以“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 字。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吃“大锅饭”, ”一刀切”二、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设身处地的去想三、教
3、师在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四、教师要重视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中体现“层次”。五、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特点掌握 : (1)全体性 (2)基础性 (3)发展性 (4)全面性 (5)未来性(3)发展性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从本质上说, “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 )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教师从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中发挥作用。(4)全面性所谓“全面性” ,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
4、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 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教育。(5)未来性所谓“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第 2 节 中学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了解 :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2)依法保
5、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3)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真题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素质教育的特点。【答案解析】 :A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掌握 : 1、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
6、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学生观,认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转向教育学生做人,做文明人2、加强教育改革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3、改革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改革;由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向整合性的课程结构;由偏重数理化等自然科学转向人文、自然科学并重;由学科课程为主转为学科,活动,综合等课程相结合4、改革考试制度,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一是全面评价 ;二是使用多方面评价标准和多种评价方法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真题材料分析:摆在班主任冯老师面前的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一起人数众多,性质颇为严重的作弊事件。语文科代表为了帮助其他同学掌握语法知
7、识,征得任课老师的同意,在自习课上组织同学们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冯老师汇报“一切正常”。冯老师正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感到高兴,准备给全班同学一次嘉奖。岂料课后学生反映,测验时看书的人不少,连班长也在内。怎样处理这起作弊事件呢? 在全班同学面前直接提出这个问题,责令作弊者自动坦白,要求知情者检举揭发,把嫌疑分子一个个叫来办公室审问,这样的办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第二天上课时, 冯老师神情自若,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他在黑板上写上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肯定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接着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人在回忆自己三十年前一次考试作弊时的懊悔心情。讲完故事
8、, 冯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汤姆斯麦考莱的名言,同时要求他们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的答卷 。冯老师平静、沉着的态度。大大出乎学生们的意料,而汤姆斯麦考莱的名言则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第二天, 每个同学都交出了惭愧、悔恨的 “心灵答卷” 。显然冯老师对这次作弊事件的处理是卓有成效的,它的教育影响十分深刻而久远。请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冯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素质教育相关知识评析教育现象的能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10 页 - - - - - - - - - 【参考答案】冯老师在处理这次作弊事件时,没有采用严厉批评、追查责任的惯用方法,而是依据学生做了错事心里不安、 知错欲改的心理,采取了一个足以震撼学生心灵的措施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汤姆斯 麦考莱的名言并写出心得体会,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束的情境中, 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使学生把这种教育要求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执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学生既接受着教师的教育,又不感到自己是教育对象。冯老师在处理这起作弊事件时,根据学生当前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分寸得当,采取的“宽恕”态度激起了学生的自我谴责、自我教育 .这种
10、宽恕产生的道德上的震撼比责罚要强烈得多。冯老师运用教育机智的精当和巧妙, 确实令人赞叹, 它既体现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又实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第 3 节 素质教育观的运用应试教育的概念掌握 :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制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其评价学生的方式太过单一,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掌握 : 从指导思想上看: 从教育目的上看从教育对象上看从教育内容上看从课程结
11、构上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从师生关系上看从教育方法上看从教学途径上看从评价标准上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从以上几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广大中小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较大,必须加快落实素质教育的步伐,促进广大学生乃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真题 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评价标准不同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A.B.C.
12、D.【考查要点】考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答案解析】 :D 真题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B】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考查要点】考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13、-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 - - - - - - - - - 【答案解析】 :B.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A、C、D 三项所述都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B 项说法错误。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学生为教育对象,应试教育才是精英教育。第二章学生观第 1 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什么是学生观 ?了解 :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应树立什么学生观?了解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
14、经济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掌握 :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即促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即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观念,促进其身心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具体表现: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性 (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主动性 (学生主动发展 ) 和谐性 (整体 );充分性 (潜力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性(发掘为将来发展准备) 实施全面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 :1.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2 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其中关系,发挥较高的整体功能。3 坚持统一目标与因材施教相结合4 启发学生的积
15、极性、主动性,使全面发展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实施全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掌握 : 1.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包括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2.通过课外活动实施,包括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3.通过学生集体活动实施,包括校园环境的隐性途径。三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掌握 : 二者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历史沿革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本质特征 :是一致的 ,都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教育目的具有定向、调控、
16、激励和评价功能。 素质教育的提出, 发挥了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全面发展 (亚里士多德、孔子、马克思)-针对片面发展提出; 素质教育 -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第 2 节 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涵义了解 :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以学生为本 ) 怎样理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熟悉 : 学生是人,是现实社会所有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
17、生是完整的人-坚持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学生是人,是现实社会所有成员之一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学生需要尊重学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二)、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 - - - - - - - - - 身心发展最迅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以发展眼光看学生乐观的估计学生的天性
18、要允许学生有错误要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并促使其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换成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三)、学生是完整的人-坚持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有的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能力的空间和时间。真题解析:“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A.统筹兼顾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C.因材施教D.立足长远【答案】 C 真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答案解析】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
19、以学生为本” ,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即因材施教。如何通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用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一)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分性别、民族,经济状况(三)尊重热爱学生(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一)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评价标准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 名学生共 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2022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综合素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