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代文化常识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22 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称谓常识 1. 称对方亲眷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令兄;对对方哥哥的敬称;令弟;对对方弟弟的敬称;令妹;对对方妹妹的敬称;令坦;对对方女婿的敬称;令郎;对对方儿子的敬称;令爱;对对方女儿的敬称;千金;旧时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2. 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1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会针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赐 予他们一个称号, 以寓褒贬善恶, 这个称号就是谥号; 谥号所表达的寓意与事实相符的很少;古代有谥法,对谥号的用字做出了规定:属于夸奖的有:
2、文、景、武、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如岳 飞的谥号就是武穆王;属于批判的有:灵、厉、炀等;如周厉王姬胡;属于怜悯的有:哀、愍、怀等;如汉哀帝刘欣;2 庙号;已故皇帝在太庙中的称号;太庙是帝王祭奠祖先的宗庙;如:汉高祖的全号 是太祖高皇帝(太祖是庙号,高是谥号);3 年号;年号是封建时期皇帝纪年用的名号,如“ 贞观”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也 4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转变纪年的年号,称为“ 改元”可以改元, 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明代以后,皇帝在位期间基本不改元,这才可以用年 号来称呼皇帝;如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因此清圣祖就被称为康熙皇帝;5 尊号(徽
3、号) ;尊号(徽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 尊” 即尊崇, “ 徽”即善美;“ 尊号(徽号) ” 都是为尊者而加,表达的是尊崇和褒奖;如清代同治帝就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并为其加上徽号“ 慈禧”;在封建时代,由于众臣的阿谀奉承,皇帝、皇后会获得许多尊号(徽号),因此他们的尊号(徽号)可以加几次;现代也有赠送徽号的情形, 但性质和内容与古代大不相同,如孙炳文就曾赠给郭沫如一个徽号“ 戎马书生” ;3. 年龄称谓常识1 襁褓;本义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 孩提;本义指开头会笑可提抱的幼儿;后泛指23 岁的儿童;如: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行
4、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 )3 始龀 龆龀( ti o ch n) 童龀 龆年;指儿童换牙时,即五六岁;如:邻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愚公移山 )4 总角 垂髫;指幼年儿童;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5 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 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6 笄j 年;指女子十五岁; 如:复有双幼妹, 笄年未结缡;(白居易 对酒示行简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7 束发 成童;指男子十五岁;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
5、轩志)8 冠 加冠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如: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9 而立之年;三十岁;10 不惑之年;四十岁;11 知命 知天命 半百 知非之年;五十岁;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 为政12 花甲 花甲子 耳顺之年:六十岁;天干地支可按次序组合为六十个记序名号,自 甲子到癸亥,错综参相互配,故称六十岁为花甲或花甲子;13 耆q 艾:古称六十岁为“ 耆”,五十岁为“ 艾”;如: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后汉书 范升传 )14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如:酒债平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
6、15 耆耋( di ):指高寿,老年;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16 耄( mo)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17 期颐:一百岁; 如:处处不妨闲卜筑, 流年自可数期颐; (苏轼次韵子由东亭)二、官职常识 1. 常见官职 1 中心官职; 秦设丞相、 太尉和御史大夫, 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 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化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 ,三省 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 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
7、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辅臣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把握国家大权;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 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刑法狱讼;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 下设司,长官为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心仍设有特地机构和官员,负责治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 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2 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 区是州,州
8、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判官、推官、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多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心派官员去刺探情形,称刺 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心派官员前往巡察,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如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为“ 省”;3 官职名称;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秉承君主旨意治理全国政务的人,也称相国、宰 相,简称“ 相”;太师: 可指两种官职; 其一, 古代称太师、 太傅、 太保为 “ 三公” ,后
9、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 东宫三师”,都是 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步成为虚衔;名师归纳总结 尚书: 战国始置;“ 尚” 是执掌的意思;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出师表:“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这里的“ 尚书” 指陈震;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加
10、机要,因而有“ 内相” 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位置和职能都大不相同;上卿: 周代,宗周和诸侯国都设卿,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卿最尊; 历代多沿此制;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参知政事:简称“ 参政”,唐代始设,宋时为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 宰执”;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 一般由亲王、 高校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 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就三四人,多就六七人, 被称为“ 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
11、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 秦御史前书曰” 的“ 御史”,为战国时史官;枢密使:唐代后期由宦官充任的要职;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步被武臣把握,逐步形成枢密专掌军事的倾向;到了宋代,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合称二府或两地;如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11)左徒:战国时,楚国设此官,参加谈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来宾;史记 屈 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12)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 最高一级武官;(13)太史:西周、春秋时为位置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
12、管典籍、历法、祭奠等;秦汉以后设太史公,其职掌范畴渐小,位置渐低;(14)长吏:位置、俸禄较高的官吏;也泛指上级长官;(15)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出师表:“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16)郎中: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设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长官;隋唐以后,六部都设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 :“ 诸郎中(17)参军:“ 参谋军务” 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参谋,晋以后位置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步成为地方官员;春日忆李白 :“ 清
13、爽庾开府,俊逸鲍参军;”(18)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最高的官职,掌军政大权,相当于丞相;(19)尹:商代、西周时期为辅弼之官;春秋时,楚国长官多称尹;秦汉之际,楚官又 有左尹、右尹之称;汉代以后,都城的行政长官称尹,有京兆尹、河南尹等;元代,州县长官也称尹;鸿门宴:“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20)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21)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西周始设,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 赋;隋、唐两代,州、郡、府有佐吏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琵琶行(并序) :“ 江州司马青衫湿; ” 这里的“ 司马” 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散官闲职;(22)节度使:唐代总揽
14、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疆诸州,安史之乱以后,境 内也相继增设节度使,地方武官亦常置节度使名号,自置官署,父死子继,造成割据局面,世称“ 藩镇”;(23)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24)太守:原为战国时期对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名师归纳总结 行政长官;醉翁亭记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何乐也;”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5)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的地方最高长官亦称“ 都督”,相 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26)巡抚
15、:明初指京官巡查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位置略次于都督,别 称“ 巡院” “ 抚台” “ 抚军” ;(27)言官:又称谏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 令章奏;(28)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即赴各地巡察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29)廷尉:掌刑狱,秦置,为九卿之一,汉承秦制,后改为大理;(30)光禄大夫:战国时期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魏晋以 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31)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32)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时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始置一经博 士;后
16、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33)经略使:职官名;唐代贞观二年628 年 ,在边远的州设置经略使,为边防军事长官,后来多由节度使兼任;宋代于沿边各路设置,常兼安抚使,称为“ 经略安抚使 ,简 称“ 经略” ,掌管一路军事及行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行动时特设经略,职权高于总督;清代中期以后不再设置;(34)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心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35)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6)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水浒传:“ 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
17、37)从事:中心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 从事员”;(38)亭长:职官名;战国时,各国之间边疆线上,皆建亭,设亭长、防备邻国;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停,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 都亭” ,设于城门的称“ 门亭 ,亦设亭长,职责同乡亭长; 史记 高祖本纪 :“ 为泗水亭长; ”2. 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1 授官;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点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辟:由中心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 张衡传)荐、 举、察:由地方官向中心举荐品德端正的人,(生于忧
18、虑,死于安乐)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 侯可传 )任以官职; 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任:担任;如: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史记 蒙恬列传 )拜:授予官职;如: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史记 高祖本纪 )选:通过举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祜、至治间 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如:除臣洗马;(陈情表)授:授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 贾鲁传 )赠:追封已故者爵位;如:“ 初,常少、张隆劝述降,不从,并以忧死;帝下诏追赠少为太常,隆为光禄勋; ” (后汉书 公孙述传 )名师归纳总结 赐:赏给功臣爵位;如:赐爵关内侯;(汉书 苏武传 )第 4 页,共 1
19、1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1)赏:皇帝赐予官爵; 如:八月初一日, 上召见袁世凯, 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12)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孟子 告子下)(13)起:举用,授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2 免官;(元史 贾鲁传 )罢:解除,免去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黜(诎):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替:废弃,贬斥;如:余虽好修娉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离骚)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 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
20、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废黜,放逐;如:殷中军被废,徙东阳;(世说新语 文学 )革、褫:都是撤职查办的意思;如: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谢庄上搜才表 )3 升官;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 贾鲁传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陟:提拔、晋升;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拔:提升原本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4 降官;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放:驱赶,流放;如:屈原既放,
21、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 船中有病客,左降向江州;(白居易舟中雨夜 )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5 调官;(新唐书 裴延龄传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也可指降官;如:迁东郡太守;(汉书 王尊传 )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 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 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 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 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古代 文化 常识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