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docx
《2022年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习中国语文训练史的意义暑假期间, 我有幸成为一名争论生,参与中文系争论生课程的学习;其中欧阳芬教授为我们开设了中国语文训练史,感觉特别有意义;第一,作为语文训练的常识,中文系的同学及中学语文老师应当明白语文训练进展的历史,学了这门学科,可以扩大我们的学问面;其次, 历史上的语文训练有不少胜利的体会,对于今日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 可以使我们借鉴这些体会,这第三, 过去的语文训练走过不少弯路,通过学习,可以使我们总结历史的教训,防止再走弯路;第四,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我们应将语文教改不断推向深化;但
2、教改必需是在对传统训练熟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 我对传统训练有了全面的熟识,这就有利于进行教改 我国现代语文训练进展的历史轨迹从 20 世纪初开头确立的语文学科,在将近一、“ 文” 和“ 言” 的分合80 年的进展历史中,好像存在着几条明显的轨迹;1919 年,蔡元培在 国文之将来 一文中说: “ 国文的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白话文与文言文的竞争;”由于语文学科归根到底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规律的学科;那么它所要学习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语言 呢.是学习古代通行的“ 死语” 呢,仍是学习“ 通行于今人喉舌” 的“ 活语” 呢 .这是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当语文学科在新式学堂中独立设科之初,不管是
3、定学科名为“ 词章” ,是“ 中国文学” ,仍是“ 国 文” ,要同学读的、写的,仍旧都是文言文,即蔡氏所谓的“ 死语” ;在这个时期,“ 文” 和“ 言” 是分 离的、脱节的;这种情形,对于培育和造就服务于现代社会的新一代国民是特别不利的,就连当时的国学 大师梁启超也痛切地感到“ 言文不一样,足以阻科学之进步” ,因此主见“ 及早造成一种国语,用以编纂 教科书以利训练” ;从民国元年以后到五四运动兴起,鼓吹国语统一,提倡言文一样,成了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这股 潮流,第一猛烈冲击着学校的语文教学;1916 年,在“ 国语统一筹备会” 召开第一次大会的时候,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黎锦熙等人联名
4、提出了一个“ 国语统一进行方法” 的提案,第一次公开亮出了改国民学 校的“ 国文” 课本为“ 国语” 课本的主见;到 1920 年,训练部便通令全国:“ 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 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样之效;” 随后,又进一步规定初级中学“ 国文” 科一律改 名为“ 国语” 科;于是,五四前后涌现出来的大批白话文学作品和白话翻译作品,连同一些古代优秀的白 话小说之类,被编进了语文教科书;何仲英等人发表白话文教授问题等一系列文章,特地就白话文的 教学进行理论探讨;这时,“ 文” 和“ 言” 长期分别的局面最终被时代潮流所冲破,二者在语文教学领域 同时并存,汇为合流;文言文和白
5、话文同时并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二者的比例如何确定、教材如何组合的问 题;这是另一种意义的“ 文” 、“ 言” 分合问题;在二者的教材内容支配上,当时大致有三种不同的主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种主见是,中学阶段全教白话文,高中阶段全教文言文;一种主见是,中学文言、白话兼教,但按肯定 的比例,初一主要教白话文,随着年级递升,文言文的比重逐步加大,高中就仍旧全教文言文;另一种就 主见,无论中学仍是高中都应当文言、白话兼教;于是,在教科书的编制上,显现了文、白混编和文、
6、白 分编的两种不同的类型;文、白混编,就是在一册课本中,既选文言文,也选白话文,采纳所谓“ 雨夹雪”的编排方法;文、白分编,就是同时编两种课本,一种专选文言文,一种专选白话文;这样,在教材处理上,“ 文” 和“ 言” 是分呢,是合呢.仍是分中有合,合中又分呢.又成了人们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说到“ 文” 和“ 言” 的分合,仍有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书面语与口头语的教授问题;新 式学堂兴办之初,语文科的教学仅专心于书面语,口头语完全被排斥在外;对此,早在 1912 年庾冰在言 文教授论中已经有所觉察,他说:“ 语言为文字之母,文字者,不过为语言之符号,语言之与文字,具 此亲密关系,故教授文
7、字,莫不由语言入手;” 强调要由语言入手来教授文字;尽管他的重视语言教授,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文字教授,但到底已经意识到语言教授的不容忽视;此后,到五四时期,由于国 语训练的推行, 在学校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中也曾规定要训练同学用国语会话,要训练同学演讲和辩论等等,但真正在教学中重视同学口头语的训练的为数极少;因此,当时尽管白话文已经被引进语文学科的教学内 容,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白话文是今人的书面语,所以在总体上教的仍都是以书 面语为主,“ 文” 和“ 言” 的分别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不过历史进展的趋势是特别明显的:人们已 经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语文教学中对于口头语的严格
8、训练的重要意义;因此, 到 1949 年春, 当时的华北人 民政府训练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就打算把过去“ 国语” “ 国文” 的学科名称一律改为“ 语文” ;当时改学 科名称为“ 语文” ,其中的“ 语” ,就是指口头语;“ 文” ,就是指书面语;规定“ 语文” 一科的基本任 务在于对同学进行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全面训练;至此,“ 文” 和“ 言” 的分别问题才算通过学科名称的变 更,从理论上得到明白决;因此,从词章到国文,从国文到国语,又从国语到语文,学科名称的一再变更,这决不只是字面上 的歧异,而是反映着时代前进的脚印,反映着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和任务的熟识在逐步深化,反映着“ 文”和“ 言” 、
9、书面语和口头语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日渐明确,日渐趋于统一;二、“ 文” 和“ 道” 的分合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的是义理、考据、辞章;其中的“ 义理” ,是指探究文章的内容、文章的思 想;“ 辞章” ,是指探究文章的句法、章法,文章的形式;“ 考据” ,就是指对于文章的语言文字和用典引语的考证辨伪, 是为正确探究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看, 传统的语文教学倒是讲究“ 文道统一” 的;只是当时所谓的“ 道” ,是封建伦理道德之“ 道” 、儒家道统之“ 道” ,而“ 文” ,就是旧 时的作文规范,甚至是八股文的一些僵化了的程式;到新式学堂实行分科制以后,“ 文” 和“ 道”
10、 却有了某种程度的分别,即把过去属于“ 道” 的部分,主要靠独立设置的“ 修身” 、“ 读经” 这样一些科目来灌注;而“ 词章” 或“ 中国文字” (学校)、“ 中 国文学” (中学),就主要是熟识和探究各类文章以及诗词歌赋的作法;“ 修身” 、“ 读经” ,也都要读 文章,但重在内容、精神;“ 词章” 等等,也要读文章,却重在形式、技术;民国元年以后,学校中取消了“ 读经” ,保留了“ 修身” ,但“ 国文” 一科明确提出要“ 启示智德” ,重视了读文讲文中的思想、道德训练和美育;这时,“ 文” 和“ 道” 又由分而逐步趋于合;五四以后,一些思想文化界的革新派,鉴于语文训练中封建复古势力的严
11、峻存在,坚决地要求在语 文学科中着重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例如当时的浙江第一师范,国文采纳自编讲义,课文按思想内容、按 社会和人生的各种问题编组,有争论民主与科学的、自由与公平的,有争论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的,等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教法是以各种问题为中心,引导同学读文章,组织同学争论问题,老师参予争论并准时进行小结、评判;何仲英、沈仲九等人对“ 国文” 科的这种教材教法,都曾经加以总结,大力提倡;与此针锋相对的是那些 妄想挽回封建道统颓势的遗老遗少们,又尽力鼓吹“ 读经”
12、,想把语文教学重新引入宣扬和灌输封建伦理 道德的歧路;这新旧两派人物,他们要张扬的“ 道” 明显是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但他们在语文教 学上所坚持的做法却有共同之处,即都割裂了“ 文” 和“ 道” 的统一关系,把“ 道” 强调到脱离了“ 文”的不适当的位置;所以叶圣陶、朱自清两人在40 岁月回忆五四以来语文教学状况时曾经这样说过:“ 五四以来国文科的教学,特殊在中学里,专重精神或思想一面,忽视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同学明白文字和运 用文字的才能没有得到适量的进展,未免失掉了平稳;” 因此,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一个时期里,作为一种 时代印记,语文教学中“ 文” 和“ 道” 一度又产生了分别现象;对
13、于这种“ 文” 和“ 道” 的分别现象,人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深思、争论和实践,已经有所察觉;1920 年,陈启天在中学的国文问题一文中,就已经提出语文教学应有“ 正” 和“ 副” 两方面的目的;“ 正目的” 是:要能说一般言语;要能看现代应用文和略解粗浅美术文;要能做现代应用文;“ 副 目的” 是:要启示思想,锤炼心力;要明白和应对人生和自然;他用正、副目的的概念正确概括了他 对语文教学中“ 文” “ 道” 关系的懂得;在 1925 年,朱自清发表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反对 将“ 人的训练” 的全副重担都放到国文老师的两肩上,他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双重目的:(1)养成读书、思 想和表现的习惯
14、或才能;(2)进展思想,涵育情感;他并明确指出:“ 这两个目的之中,后者是与他科相 共的,前者才是国文科所特有的;而在分科的原就上说,前者是主要的;换句话说,我们在实施时,这两 个目的是不应分别的,且不应分轻重的,但在论理上,我们须认前者为主要的;” 在这里,朱氏第一次从 理论上正确阐明白语文学科中“ 文” 和“ 道” 的不行分别性以及它们的主次关系;这样一种观点,后来逐 渐被多数人所接受,从而推动了 30 岁月语文教学的进展;“ 文” 和“ 道” 的分合问题,是我国现代语文教学进展的又一条基本轨迹,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着 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的熟识不断接近于完整、全面;三、“ 文” 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学习 中国 语文 教育史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