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docx
《2022年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试验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1.费希纳 冯特 艾宾浩斯奉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 S=KlogR 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 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留意)作为心理学的争论内容 2.用试验法 争论心理学 3.培育了一大批 人才 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觉并证明 试验法 在整个心理争论中都是有效工具 2.从根本上转变了试验心理学的争论范式人工材料 3.新的测量方法节约法4.遗忘曲线 2.非科学方法 & 科学方法的区分(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 2.留意凝
2、结 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体会观看 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争论方法 1.观看法 特点:直接和描述性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缺点: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供应的资料不充分其描述性限制经常被忽视观看法本身不肯定客观无 偏 2.相关争论法 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试验法 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看、记录和说明 优点:能更好的掌握无关变量的影响经济 试验掌握泛指对试验精度的一切保证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的确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尽量排除无关变 量尽可能加以平稳4.试验心理学争论基本程序 1.确定课题 2.挑选被试 3.确定试验掌握 4.数据整
3、合 5.撰写争论报告其次章 试验争论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 自变量试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依据 测定它的程序 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试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表达的记录,或在试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 & 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 5.额外变量的掌握方式 1.排除法 把额外变量从试验中 排除 出去 2.恒定法 使额外变量在试验过程中 保持恒定 3.匹配法 使试验组和掌握组中的 被试属性相等 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稳法 5.统
4、计掌握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6.试验者效应 & 要求特点(典型的额外变量)试验者效应主试在试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 附和主试的期望要求特点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试验目的产生一个 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7.被试间设计 & 被试内设计假设或猜想 ,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意这一假想的试验被试 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 一个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 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 全部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 & 外部效度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
5、(生态效度)试验结果的 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9.几种常用试验仪器1.立体镜 证明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深度知觉仪 检验深度知觉敏捷度的仪器3.速示器 短时出现视觉刺激的仪器(争论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记忆鼓5.戒备仪 测定个体戒备状态(加工定向留意的争论)6.镜画仪 争论练习成效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才能、手眼和谐才能和学习才能7.眼动仪 测试人眼活动情形,争论有关怀理过程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试验报告1.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外通用的目录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 工效学摘要 医师索引 心理学
6、文摘2.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标准试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 摘要 引言 方法 结果 争论 参考文献第四章 反应时1.反应时争论历史1.天文学贝塞尔(人差方程式 天文学家在观看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个观看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 & 唐纳斯 减数法3.心理学(其次阶段)冯特及其同学 & 斯滕博格 加因素法2.简洁反应时 & 挑选反应时简洁反应时给被试出现 单一的刺激 ,只要求做 单一的反应 ,并且两者是 固定不变 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洁反应时挑选反应时可能出现
7、的刺激不止一个 ,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应 ,但刺激显现的次序事先是不知道的3.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简洁复杂 反应时任务2.速度精确性 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精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需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刺激 变量4.机体变量即 被试 变量4.减数法 & 加因素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分析信息加工过程(即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 )A 反应(简洁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 反应(挑选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 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
8、应C-A= 辨别反应的时间 B-C= 挑选时间2.加因素法证明 不同加工阶段 的存在,辨认它们的 先后次序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1.肯定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肯定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 大小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 差异 感受的刺激 变化量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 最小可觉差法 、序列探究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恒定刺激法( 正误法 )选定几个 固定 刺激 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运算上3.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 )3.韦伯定律 / =C 差别阈限大小 刺激
9、的强度水平C 韦伯分数4.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 =Klg 心理感觉的量值K 固定的系数 物理刺激高出肯定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a S=bIS 感觉量b 由量表单位打算的常数a 感觉道和刺激强度打算的幂指数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全部背景都是噪音;主试出现的刺激,有时只出现”噪音 ”刺激( N);有时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出现(SN);让被试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应,被试每次都要判定所接受到的:(1)仅仅是噪音背景;(2)在噪音背景上叠加了信号;在这两种情形下,分别可以在心理感受量值上形成 两个分布 :信号加噪音( SN)分布(即信号分布)和
10、噪音( N)分布 ;7.信号 & 噪音信号刺激噪音信号所相伴的背景8.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1.辨别力指标 d 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2.判定标准反应偏向的度量似然比 报告标准 C 第六章 留意1.过滤器理论(早、中、晚)1.单通道模型 早期挑选模型(双耳分听试验 )按“全或无 ” 的方式进行工作留意位于信息加工的 早期 阶段2.衰减模型 中期挑选模型(追随耳试验 )重视 中枢 系统的二次挑选3.反应挑选模型 晚期挑选模型留意在于 挑选对刺激的反应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资源限制理论卡内曼提出把留意看作
11、心理资源,留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留意的功能就是 资源安排3.特点整合理论特雷斯曼提出其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留意加工阶段(对特点进行自动的同时 加工) 特点整合阶段 (将诸特点整合为客体,是系列 加工)4.留意的争论方法1.提示 范式 2.搜寻 范式 3.过滤 范式 4.双任务 范式 5.电生理学 争论方法脑电图大事相关电位5.大事相关电位(电生理学争论的主要手段)在 时间上与大事相联系 的电位6.戒备(加工定向留意)是 连续留意 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肯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猜测而又较少显现的信号所保持的 预备状态第七章 知觉1.直
12、接知觉 & 间接知觉的争论历史1.直接知觉认为知觉只具有 直接性质 ,最具代表性的是知觉的 刺激物说 ;其最早来源于 格式塔心理学 ,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不过格式塔心理学并未明确指出完形是属于 体会上的完形仍是刺激本身的完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并不能算是纯粹的直接知觉论;吉布森 指出完形应是刺激的完形,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觉的刺激物说;2.间接知觉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19 世纪中叶, 赫尔姆霍茨 提出了 知觉体会论 ;一个多世纪后,布鲁纳 进展了这一知觉体会论,被称为假设检验说 ;2.不行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体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实验心理学 笔记 郭秀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