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pdf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4卷第5期2015年5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bl34No5Mav 2015“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刘慧1,2叶尔肯吾扎提1,2,3,王成龙123(1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
2、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将
3、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土开发;国际经济走廊;内陆开放高地;中国1引言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4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化解国内过剩产能、促使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
4、保障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通过加强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亟需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一带一路”就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使世界更多分享中国发展壮大的红利。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于“一带一路”的平台,中国可以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提升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带一路”正在塑造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并建立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联手发展的亚洲新格局。目前,“一带一路”已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但绝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对其内涵、范围和战略意义的解析(白永秀等
5、,2014;胡鞍钢等,2014;霍建国,2014;孙壮志,2014;卫玲等,2014)。研究主题多集中在“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陈利君,2014;王楠楠等,2014)、贸易(陈利君,2014;高虎城,2014;谭秀杰等,2015)、经济发展(周民良,2014)等。研究范围也多局限在中亚地区(赵华胜,2014)、东盟,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冯宗宪,2014;胡鞍钢等,2014)或新疆(王志远,2014)、福建(吴崇伯,2014)、广东(卢文刚等,2015)、广西(王景敏收稿日期:2015-04;修订日期:2015-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41036)。作者简介
6、:刘慧(1 964-),女,陕西兴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发展研究,Email:liuhigsnrraccn。引用格式: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2015”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34(5):545553【Liu HYeerken W z T7ang C L20 1 5hnpac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emtory development in ChinaJ】Progress in Geography34(5):545553】DOI:】0J】820dlkxjz
7、201 505002545553 61万方数据地理科学进展 第34卷等,2014)等个别省区,缺少对中国整体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影响的研究。国土空间开发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发展战略又深刻影响国土开发空间格局形成。“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愿景与行动”的实施,必将对不同的区域国土开发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新的国土空间格局。2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特点21“T”字型空间开发大格局中国的国土开发、经济布局的“T”字型大格局,即沿海地带和沿江(长江)地带作为中国国土开发的战略重点,是中国当今国土空间开发的大格局(陆大道等
8、,2011)。改革开发以来,经过30多年的建设,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国际化都市区,基本建立了国际通行的运行机制,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长江连接东中西三大地带,长江沿岸和长江流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沿江发展城镇和经济形成经济走廊,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成功之路。经济全球化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将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开发的“T”字形空间框架。22人口和产业集聚明显,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主导地位凸显产业发展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基础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从内陆资源指向型向沿海消费指向型转变的倾向和趋势(陆大道等,201 1)。随着相当数量的基础产业越来越多的利用国外资源,全
9、球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使基础产业进一步向沿海城镇和人口密集区集中。沿海的京津冀、长三角、和沈(阳)大(连)等3个沿海都市经济区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12左右。水泥、陶瓷等建筑材料生产地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省。人口的城乡和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是影响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73亿,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国务院,2014)。人口、经济进一步向城镇群和大都市经济区集
10、中,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在国土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3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国土开发功能区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划分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樊杰,2012)。随着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分类管理政策和差异化的评价考核体系的建设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的作用正在体现。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体的优化开发区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以关中一天水、成渝地区、天山北坡、海峡西岸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等主
11、要工业化和城市化地区形成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支撑,形成“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为主要组成的“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但由于主体功能区是空间格局中“面”集表达的核心方式,对轴线或廊道的表达设计很少(樊杰,2007),无法满足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要求。24内陆沿边地区逐渐成为国土开发的重要空间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沿边开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2010年中国在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
12、开发战略中提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积极建设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2010)。2013年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上述3个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2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设立广西凭祥、云南磨憨、内蒙古二连浩特、黑龙江绥芬河、吉林延吉、辽宁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上2011年国家批复的设立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共同构成了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的先行区。这些重要的口岸和边境城市成为边境地区人流、物流等要素的集聚地和经济增长中心,从而带动沿边地区的整体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
13、2)。万方数据第5期 刘慧等:“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 5473“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31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白永秀等,2014),但与东部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经济外向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末端。“一带一路”更加重视国内与国际的合作发展,将成为连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的中间地带,大大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活跃度和人员素质。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扩大向西开放,将促进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生产要素
14、配置,提高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向西开放有助于促进边境地区和西部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加快西部和边境地区的人口集聚,促进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具有广泛对外联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中心城市的发展。32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2015)。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内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对外衔接重要国际通道。随着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必将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区域,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节点城市。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一中
15、亚一西亚、中国一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2015)。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将促进沿线东中西部地区的联动发展和主要节点城市的发展;中国一中亚一西亚经济合作走廊将极大的带动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自治区的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将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倡议的草原丝绸之路进行对接,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三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带动内蒙古沿边地区的发展,对于目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的东北三省的再振兴尤为重要;中国一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建设,将推动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加快昆明国际次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33能源
16、供应系统的变化,有利于内陆地区建设能源储运加工基地,形成新经济增长点201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271亿t,对外依存度达到58;天然气进VI量440亿m3,对外依存度达30;油气资源进口量的88依赖海运(毛汉英,2013)。随着“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合作,中国的能源进口将从过度依赖海上通道逐步转向海陆并存的多元化供应系统。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俄罗斯、中亚、西亚的联系,一方面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另一方面扩展陆上运输通道,可以促进西部地区沿线节点城市建设进出口能源储运加工基地,形成新的产业基地和经济增长点。事实上,目前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行良好,为沿线地区能源加
17、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4贸易畅通促进沿边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加速沿边地区的发展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2015)。从硬件上看,贸易畅通需要改善边境口岸通关的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贸易额大大增加。同时,从软件条件看,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助于促进边境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周边国家可能成为重要的投资区域,沿边将出现新的经济发展中心(袁朱,20111。35扩大人文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内陆城市综合影响力,
18、形成若干内陆开放中心人文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理解和信任,是实现民心想通的重要途径。人文交流与合作包括教育、文化、旅游、科技、卫生等多个领域。在远景与行动中,中国政府明确承诺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0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内陆大学可以发挥其语言、文化、学科等优势,接待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有助于提高所在地城市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同时,一些城市相继举办的丝绸之路电影节、文化周、高层论坛等活动,可以提升相关城市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提高地方的科技创新能力。旅游规模的扩大,将带动相关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人文交万
19、方数据地理科学进展 第34卷流与合作有助于加快内地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在内陆形成若干个对外开放交流的高地或中心。4“一带一路”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在“愿景与行动”中,国家明确提出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重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中国一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以及与“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的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同时,在国内将新疆和福建分别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这些具体的行动无疑为不同区域的国土开发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
20、全国国土开发格局的再塑造。41新亚欧大陆桥对全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中国江苏沿海和山东半岛出发经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再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到波罗的海沿岸,是贯穿亚洲、欧洲的国际大通道。新亚欧大陆桥连接中国东中西部,对促进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互动和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陆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好、水平高,但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而沿线西部地区有广阔的市场、资源和发展空间优势,但缺乏资金投入。新亚欧大陆桥为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通
21、道。这种产业转移将促使东部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西部地区通过吸收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快速的发展。同时,新亚欧大陆桥是中西部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条重要通道,有助于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型经济中心的形成。依托大陆桥多元化的运输通道,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物流运输相继成功组织开行“渝新欧”、“汉新欧”、“蓉欧快铁”、“郑新欧”、“长安号”等,有效改善了中国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渝新欧”在有效满足重庆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IT产品对铁路国际经贸大通道需求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作用,改变了重庆在世界物流中的地位。“郑新欧”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各
22、国与中原经济区之间的区域合作,必将形成沿桥地带特别是中原地区沟通亚欧两大市场的对外开放竞争新优势。借助新亚欧大陆桥,重庆、西安、郑州、成都、乌鲁木齐、武汉等将逐渐形成中国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同时,新亚欧大陆桥将沿线城市链接起来本身就形成了中国东西向的一个重要的国土开发轴(图1)。此外,新亚欧大陆桥将进一步促进内陆沿边口岸建设,加快沿边地区发展。阿拉山口口岸是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的西桥头堡,是中国唯一的铁路、公路、输油管道三位一体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平均每年过货量占新疆全部口岸过货量的85以上(吴向阳,2012)。新亚欧大陆桥开通以后,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邻国贸易额不断增加,人口、工贸逐渐聚
23、集,将促进阿拉山口城市功能的逐步形成。42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国土开发的影响中蒙俄经济走廊自天津、大连经蒙古、俄罗斯抵达波罗的海沿岸,它把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同蒙古的“草原之路”倡议、俄罗斯正在推进的欧亚经济联盟有机结合起来。可分为两条线路:一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满洲里再到俄罗斯的赤塔(图1)。“中蒙俄经济走廊”通过交通、货物运输和跨国电网的链接,打通三国经济合作的走廊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必将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口E习口海l:夫通遁囤中巴圃盂rI-印缅。重喽协点城。晕点|I撑
24、图1“一带一路”重要国际经济走廊及其主要影响区域示意图Fig1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rridors of the”Belt and RoadInitiative”and its key influence areas in China、泌第柳q,L辫j篱万方数据第5期 刘慧等:“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 549长点,拉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东北振兴进入第二个十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增速下滑加剧,2014年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GDP增幅分别为58、56和65,分别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16、18和09个百分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通过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带 一路 战略 中国 国土 开发 空间 格局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