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iso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pdf





《2022年iso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iso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案例案例一:某厂质量目标规定:“成品合格率为98%以上” 。审核员问张技术员:“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义?”他回答: “这是指的成员出库合格率,因为我们的成品检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验,只是按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风险。”李技术员回答说:“这是指的成品入库前的合格率。 ”检验员小王说:“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案例分析:本案说明在企业内对于质量目标的定义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沟通,这势必影响对实现质量目标的考核与控制。违反了标准“5.4.1 质量目标”的“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及“ 5.3 质量方针”的“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
2、解”的规定。案例二:审核员在是审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时,看到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填写的笔体非常相似, 于是询问项目经理:“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是由谁填写的?”项目经理说: “是资料员填写的。”审核员: “资料员有技术员和检验员上岗证吗?”项目经理说: “由于工地人手少, 只好由资料员代劳了, 好在质检站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 “技术交底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员或技术队长负责,检验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员负责。案例分析:这种事情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有发生。技术交底应由技术员或技术队长交到施工的班组长,检验记录应该是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实际检测的结果,而不是事后由别人在屋子里补填记
3、录。填写记录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违反了标准“5.1 管理承诺”的“ 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及“4.2.4记录控制”的“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按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案例三: 红星涂料厂将苯丙乳液配置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于是该车间成了该厂主要生产原料的供方。审核员在查阅供销拉提供的合格供方我名录时发现,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称是“红星涂料厂”。审核员问:“你们怎样控制该车间的质量?”供销科长说:“我们只要对其进货检验合格就行了,别的方面我们管不了,他们与厂里有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4、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 - - - - - - - - - 包合同,你得问厂长去。 ”审核员在厂长处查看车间与工厂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仅规定了每年应该向厂里上缴的利润。案例分析:虽然该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但是它仍然是工厂的一部分,不应指导他仅当做一个供方来管理,而应纳入工厂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来管理。仅仅对其产品进行进货检验是远远不够的。本案违反了标准“ 5.4.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中“ 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的规定。案例四: 工厂产品企业标准规定,每批产品出厂检测项目
5、为十项,但是有两项参数工厂没有检验条件,因此隔一段时间就送到另一个大厂的检测站检测。检验科长说那个工厂是通过了计量认证的单位,出具的数据很可靠。审核员查看了八月份的出厂检测记录,发现该月共生产了三十批产口,但只有三次提供了全部检测项目的报告。案例分析:因为企业标准规定了出厂产品应该检验10 项内容,但企业只检验了8 项,明显在检验方面有章不循。自己没有检验条件,说明资源配置不足,应该予以纠正。本案例违反了标准“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及“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
6、和测量装置。 ”案例五: 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部正在建设一栋20层办公楼。审核员问项目经理:“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如何进行控制?”项目经理说:“除了上个月内审时发现的三项不合格均已采取了纠正措施外,平时没有发现什么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因此就没必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了。”该公司的审核取证时间是由本次审核前一年算起,而工程已开工十个月了。案例分析:一个二十层楼的建筑工地,在十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内审发现的三项不合格项外,就再也没有发现问题,这是不实际的。只能说明企业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没有进行控制。标准“ 8.5 改进”中关于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尤其是预防措施的控制,许多组织往往提供不
7、出控制的证据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种选择:或者是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生,或者是对这方面没有控制。如果是后者,则可能导致判为严重不合格,因为完全漏掉了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除非组织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生,否则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 - - - - - - - - - 本案例违反了标准:“8.5 改进”的有关规定。案例六:某塑料门窗厂, 角焊接机通过控制焊接温度、 压力和时间来控制产品的焊接强度。审核员问车间
8、主任:“对于焊接机上的温、压力显示仪表是否进行校准?”车间主任回答:“我们没校准过,但是机器是由电脑控制的,因此不会不什么问题。”案例分析:在机器或生产线上显示温度、压力、流量等的仪表,属于监视仪表,如果它们与控制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则应该进行校准。有些仪表是不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校准的,这可以采取其他比对的方法来校准,为此必须编制年历校准规程,而比对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可以追溯到国家相关标准的。本案违反了标准“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案例七:某化学试剂厂进货
9、检验规定: “对于老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就不需要再送化验室进行小试,而如果更换供应商则应送小试,合格才能使用。”审核员问: “那么对于老供应商进货的产品,还有其他检验方面的规定吗?” 检验科长回答:“没有,我们只是进行个观验证。 ”审核员问:“这些老供应商的产品是重要物资吗?”检验科长:“是重要物资,但是因为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所以我们就不想太麻烦了。”案例分析:检验科长回答的理由不能成立。既然可以进行小试,说明工厂有检验能力;这些产品又是重要物资,因此应该进行进货检验,而不是单纯的外观验证。这不能由供应商的新老来推理是否检验。本案例违反了标准“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的规定的“组织
10、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案例八: 某试剂厂产品包装盒上注明,产品保存温度为280C,产品有效期为1 年。审核员看到许多已经包装好了的产品堆放在走廊里,温度计显示走廊温度为250C。审核员问保管员:“这些产品放在这里多久了?”保管员说:“不一定,快的时候1 天就运走,但有时候可能放置1 周时间。因为我们冷库条件有限,放不下这么多的产品,只好堆放在走廊里了。”审核员问:“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放这么久,对产品会有什么影响?”保管员说:“我们的产品在室温条件下,实际上放置两周也不会坏,我们以前做过试验,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11、-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 - - - - - - - - - 问题的。 ”审核分析:本案例违反了标准“ 7.5.5 产品防护”的有关规定中说明在室温下保存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因此没有提供试验记录,违反了标准“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案例九: 某厂生产混凝土搅拌站,属大型设备,总重量达数十吨。其中主要的一道工序是框架的焊接,框架承受的重量很大,而且工作时震动很强。审核员检查了5 台电焊机,其中焊接电流指示有 3 台是用电流表, 2 台没有用电流表,只是用摇臂
12、指针表示。由于焊接电流大小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审核员询问工人:“电流指示经过校准吗?”工人说: “没有,但是应该没问题,我们都有经验,凭经验就知道电流是否合适。”工厂的焊接检验规程上规定,对于焊接只是用肉眼进行外观检验。案例分析:由于焊接电流大小直接影响质量,因此应该对于焊机上的电流指示进行校准。这里违反了标准“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的规定。由于框架承重很大,因此检验规程上只规定了进行外观检验是不够的,应该添置必要的检测设备,例如超声波探伤仪等进行检验,经保证焊接质量。这里违反了标准“7.
13、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的“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案例十: 程序文件规定,必要时应对于发了出去的产品进行追溯,其追溯路径为:。审核员看到,在领料单上没有领出原料的批次号或进货日期。审核员问检验科长: “这样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中吗?”科长说:“这是个问题,不能追溯到来源。”审核员又问:“如果要求你们在领料单上注明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能做到吗?”科长:“可以做到。 ”案例分析:领料人应该在领料单上注明原料的批次或进厂日期,这样做可能麻烦一些,但是当产品发生问题时,可以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追溯,查到问题的根源。本案违反了标准“
14、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产品合格证随工单领料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 - - - - - - - - - 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案例十一: 某厂产品声称执行国家标准,标准规定: “产品的检测温度为250C10C,湿度2 兆欧写成了 72 兆欧吧。 ”边说边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 72 兆欧改成了 2 兆欧。该检验规程的封面上有经总工程师批准的签字和批准日期,并盖有受控印章。案例分析:检
15、验规程把 2 兆欧写成了 72 兆欧, 这是原则错误。但是总工程师在审批文件时却没有发现,可见这是审批负责人的失职。 违反了标准上述条款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案例三十:某服装厂仓库里审核员看到有一堆纸箱混放在一起,经询问仓库保管员才知道,其中有的是已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但是有的尚未检验;而且纸箱内有的是装的辅料,有的是封箱纸,还有一批用户提供的标牌和装饰品。纸箱上没有明显标志,仓库管理员说:“用户的标牌和装饰品是昨天刚运来的,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检验,因此暂时堆放在这里。”案例分析:这些纸箱既没有产品标识又没有状态标识,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
16、。箱内还有顾客财产,也没有标识,违反了标准“7.5.4顾客财产”的规定。案例三十一: 在质管部 11月 5 日公司质量例会记录上,审核员看到记录有“一车间装配组连续出现两次装配错误。 ”审核员要求查看相应的处理结果。质管部长出示了11 月 5 日会后开出的纠正措施处理单上面在“纠正措施”栏内只填写了“对该组组长进行了罚款处理。”案例分析:这种情况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常出现。很多企业的领导往往把罚款作为纠正措施,这是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26 页
17、 - - - - - - - - - 对的。应该进行原因是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案违反了标准“ 8.5.2 纠正措施”的“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的规定。案例三十二: 审核员在生产车间查阅生产记录时,看到10 月 8 日的记录中在“问题及处理意见栏”内填写有“原料Ca 严重吸潮,板结厉害” ,但是没有处理意见。审核员问:“这批 Ca 怎么处理了?”车间主任说:“由于我们原料供应紧张,只好用这批料了,我请示了生产部长,他同意用这批料。好在制成产品后检测还是合格的。 ”审核员问:“按照进货检验标准,这批Ca 算是合格品吗?”车间主
18、任:“当然不是合格品。”但车间主任不能提供生产部长同意使用的证据。案例分析:本案违反了标准“ 8.3 不合格品控制”的“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的规定。案例三十三: 审核员在仓库检查时看到在货架上有十几箱产品上挂着“待检”的标识,便问库管员:“这批产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库管员查了一下记录说: “这是半个月以前生产的。 ”审核员: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检验呢?”库管员回答:“为什么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正好我生病请了几天假,那几天这些事由生产科小张代我负责的。”审核员打电话问生产科的小张,小张想了一下回答:“这批货是送来的第三天检验完毕的,
19、是合格品。当时我因为忙就忘了把标识更换过来。”案例分析:这是产品的状态标识与实际不符,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案例三十四: 某厂车间生产环境管理规定中规定: “车间温度应保持在200C300C,湿度 40%-60%。 ” 但是审核员在检查 11月份的环境记录时发现: 11月 10号13号的湿度均为 30%。审核员问车间主任:“对于湿度 30%符合规定要求吗?”主任回答:“我们已经更改了规定,把湿度改为30%。 ”审核员要求出示文件更改记录,车间主任说只是口头通知更改的。审核员注意到,车间没有加湿或除湿的设备,便问车间主任:“有什么手段要吧根据需要加湿或除湿?”车间主任说:
20、“没有”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26 页 - - - - - - - - - 审核员在翻阅有关产品的行业标准时看到,车间环境湿度要求规定最低为40%。案例分析:由于生产条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随意降低要求,这是不正确的。违反了标准“6.4 工作环境”的规定。而且更改车间生产环境管理规定的方法也不对,不能仅是口头通知,应履行必要的手续。违反了标准“ 4.2.3 文件控制”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车间没有加湿或除湿的设
21、备,因此即使作出规定也形同虚设。说明基础设施配置不足。违反了标准“6.3 基础设施” 的“组织应确定、 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规定。案例三十五: 某厂主要承担顾客带料加工的线路板焊接、组装任务。其生产作业指导书规定在调试工位上应辅导电地毯,调试工在工作时应穿导电拖鞋、戴导电手镯。审核员在检查现场时发现有导电地毯,但是调试工穿的是普通拖鞋,而且未带导电手镯。审核员问工人:“是否知道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工人说: “不知道。”这时车间主任过来说: “作业指导书就在我的桌子上,他们随时可以过来查看。”案例分析:既然工人说:“不知道”,说明对于工人的岗位培训没有到位。这违反了标
22、准“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的“ b)提供培训和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的规定。案例三十六: 某厂焊接工艺规程规定:所使用的焊条应在使用前在烘箱中以600C 烘干2 小时才能使用。审核员打开烘箱门时看到有两包焊条没有打开原包装就放在烘箱内了。审核员问:“这样能烘干吗?”车间主任不好意思地回答: “这个烘箱原来是放在食堂烤面包的,这次由于要审核了临时搬到车间,工人就这么把焊条放进去了。 ”案例分析:既然编制了工艺规程,就应该严格按规程办。现在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为认证而认证,临时在认证前忙乱,补记录。当然在现场审核时就会出洋相。这里对焊条的烘干,应该将包装打开,否则失去了烘烤的作用。本
23、案违反了标准“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规定。案例三十七: 在检验科,审核员查阅产品检验管理制度时看到制度规定:“每个车间没有专职检验员一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4 页,共 26 页 - - - - - - - - - 审核员问检验科长:“这是什么意思?”科长仔细看了一遍,笑着说: “可能是打字员把设有打印成没有了”。审核员看到,该文件批准栏内有总经理批准的签字。案例分析:这种笑话在组织提供
24、的文件中时有发生,因为领导在签字时根本没有认真地把文件再仔细看一遍。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受控文件,是组织的法规性文件,各级员工必须认真遵照执行。因此领导在签字前一定要认真审查文件,经达到审批的目的。本案违反了标准“ 4.2.3 文件控制”的“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的规定。案例三十八: 在质量管理部审核员问部门经理: “你们是如何在公司内建立沟通过程的?”经理说: “我们主要是通过每月的质量例会来了解情况。”审核员: “每个月就一次?”经理说: “我们公司人手少,质管部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公司对外宣传的工作,简直忙不过来。有时连一个月一次的例会也难以保证
25、。”审核员问:“你们对于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没有例行的检查制度?”经理答: “有时候我们也常下去看看。 ”审核员: “到下面检查有没有规定检查哪些内容,有什么记录没有?”经理: “没有特定的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一般当时就解决了,没留下什么记录。”案例分析:质量例会和管理部门对所管辖部门工作的例行检查,都是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控制的有效方法。既然公司对此作出了规定,就应该严格执行。尤其是例行检查,应该形成制度化的规定。例如可以规定检查时间间隔、检查方法、编制检查表等。如果工作仅限于一般的号召,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则不会有好的效果。本案违反了标准“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iso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2022 iso 质量管理 体系 内部 审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