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生易错点的分析及对策.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生易错点的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生易错点的分析及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三年级上册数学同学易错点的分析及计策 一、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数与运算 其次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点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重点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熟悉 量与计量 第一单元:测量第五单元: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四边形(重点教学内容)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 数学思想方法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期末考试不考)一、同学单元学习情形统计与分析 举例(区内一所学校的同学统计数据)第一、二单元测验数据分析同学总数 :93 人 题号
2、题目 正确率 一 挑选题 86% 二 填空题 90% 三 解答题 运算题 85% 作图题 92% 应用题 77% 第三、四单元测验数据分析 题号 题目 正确率 一 挑选题 91% 二 填空题 92% 三 解答题 运算题 91% 作图题 94% 应用题 75% 第五、六单元测验数据分析 题号 题目 正确率 一 挑选题 93% 二 填空题 89% 三 解答题 运算题 87% 应用题 90% 第七、八、九单元测验数据分析 题号 题目 正确率 一 挑选题 90% 二 填空题 89% 三 解答题 运算题 87% 作图题 97% 应用题 89%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3、-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从以上单元检测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同学存在以下问题:1、在运算上,同学运算的精确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连续进位、连续退位)、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有余数的除法这几方面;由于运算难度加大,涉及的计算学问点增多,所以同学简洁出错;另外,在递等式运算上,也是同学的薄弱方面;2、在概念的懂得上,部分同学对概念的懂得仍比较模糊;如:长度单位,同学对 1 厘米、 1分米、 1 米、 1 千米这些长
4、度观念不清楚,因此,当要运用这些学问去解决问题时就简洁出错;3、分析、解决应用题的才能不强;主要表现在解决二步运算的应用题中,部分同学没有找准中间量或只求出中间量就止步了;仍有部分同学没能抓住主要的已知条件去解决问题;4、在解题的技能、技巧上有待加强;如:做挑选题时,可以采纳直接答题法、排除法、检验法等;二、 单元教学要点、同学简洁出错的地方和教学建议第一单元测量311【本单元教学要点】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知道1 毫米、 1 分米、 1 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 千米=1000 米;能比较精确地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2、知道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难点)3
5、、熟悉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 ,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难点)4、在测量物体长度和质量单位的过程中,会恰当地选用单位;311【同学简洁出错的地方】1 1、在实际生活中,同学接触毫米、分米、千米、吨的机会少,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不深;典型错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火车每小时行驶 60(米)小明的身高约是 15(米)橡皮擦的厚约是 8 (厘米)一头大象的重量约是 5(千克)尺子的厚度约是 2(厘米)311【教学建议】 1 1、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引导同学用自己身体或某一详细实物形成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这样既提高同学的
6、学习爱好,又可以把数学学问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 用手臂表示 1 米大约有多长”,“ 用手指表示 1 厘米有多长”,“ 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对较大的长度单位“ 千米”和质量单位 “ 吨” ,可采纳小组合作测量的方法,加深体验 “ 1千米有多远”,“ 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是 1 吨” ;仍可以让同学收集用“ 千米”、“ 吨” 作单位的数据信息;3、先估测,再实测;4、对比法,懂得挑选哪个单位更合适;5、对教科书第 6 页第 5 题类型的题目多练习,在测量物体长度和质量单位的过程中,会恰当地选用单位;311【同学简洁出错的地方】2 对单位间的进率熟悉不深,简洁混淆;细心整理归纳
7、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典型错例: 3 分米 =(300)厘米60 毫米 =(6000)厘米4500 千克 500 千克 5000 吨(由于没有仔细审题,所以没有发觉前后的单位不同,导致单位换算不正确311【教学建议】 2 1、建立清楚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2、熟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进率;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1 米=10 分米 1 千米 =1000
8、米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3、辨析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如: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0 10 10 1000 100 五指记忆法尾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其次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学校生应当把握和形成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 除法的基础; 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运算三、四位数的加法, 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册教材的重点;312【本单元教学要点】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把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重、难点)所
9、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3、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4、用两种方法分别验算加法和减法(难点)(1)加法的验算:可以利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再算一遍,看和是否相同;或者用和减去 其中的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2)减法的验算: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或者用减数加差,看和是否等 于被减数;312【同学简洁出错的地方】1、漏加进位“1” 和漏减退位“1” ;典型错例 1:百位漏加进位“1”(对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运算不娴熟,忘了不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 1” ;)典型错例 2:十位漏减退位“1”2、中间有“0” 的连续退位减法;典型错
10、例:4 0 2 7 41 33 8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12【教学建议】1、运用“ 迁移” 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运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把握的学问技能对新学问、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单元教学前同学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运算加、减法,基本把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法就,可以采纳尝试、争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2、进一步懂得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中间
11、有“0” 的连续退位减的算理;3、进行进位和不进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进位、退位和不退位、连续退位和连续不退位的 对比练习,防止同学显现定势思维;4、针对漏加进位“1” 和漏减退位“1” ,进行专项练习;如:4 7 9 6 1 3 + 3 8 6 2 5 5 5 8 5、进行中间有“0” 的连续退位和不连续退位的对比练习;如:402-71 402-74 第三单元四边形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313【本单元教学要点】1、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 平行四边形;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运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
12、量;313【同学简洁出错的地方】1 1、 画平行四边形简洁出错;【教学建议】1、明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2、画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一般先出相邻的两条边,在分别画出它们的对边;)313【同学简洁出错的地方】2 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典型错例:用两个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它的周长是(8 )厘米【教学建议】1、懂得周长的含义; (一个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2、进行对比性题组训练,如:有一个长方形(如下图) ,长是 6,宽是 3;6 1)先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2)把这个长方形剪成 2 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三年级 上册 数学 学生 易错点 分析 对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