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知识点整理.docx
《2022年上海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海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知识点整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上海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问点整理第一章 直线运动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外形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留意:质量不行忽视;哪些情形可以看做质点:1 运动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形都相同,那么它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2 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即可忽视外形和大小,而看做质点; 比如:讨论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即可看成质点,而讨论地球自转时就不能看成质点 2. 位移和路程 :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
2、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形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 3. 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 : 位移与时间之比,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而平均速率 : 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v=s/t ;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肯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 瞬时速度 :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 4. 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 (2)定义 : 速度的变化 v 跟所用时间
3、t 的比值,a v v t v 0 ,比值定义法;t t(3)方向 : 与速度变化 v 的方向一样 . 但不肯定与 v 的方向一样 . 留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 ; 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 ; 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2)特点 :a=0,v=恒量. (3)位移公式 :s=vt. 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 (2)特点:a= 恒量
4、 (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 s=v0t+ 1 at 22速度位移公式: vt 2-v 0 2=2as s v 02 v t t 平均速度 v v 02 t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样的取“+” 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 ” 值 . 7. 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的应用:(一)时间连续等分1 在 T 、2T、3T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1 2:22:32: : n2;2 在第 1 个 T 内、第 2 个 T 内、第 3 个 T 内 第 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
5、5: :2N-1;3 在 T 末 、2T 末、 3T 末 nT 末的速度之比为 1:2:3: : n;(二)位移连续等分1 在第 1 个 S 内、第 2 个 S 内、第 3 个 S 内 第 n 个 S 内的时间之比为 1: 2 1 :(3 2 : : N N 1 ;1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8. 重要结论(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S=Si+l -S i
6、=aT 2 = 恒量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即:vvtv02vtvs 2v 022v t2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4)无论匀加速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vsvt229.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留意“ 刹车陷井” 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10. 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 初速度为零, 只受重力作用 . (2)性质 : 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 vtgt;h1gt2;vt22gh211. 运动
7、图像(1)位移图像( s-t 图像) :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就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 图像) : (2)速度图像( v-t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 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动. ; 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其次章 力 物体的
8、平稳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缘由,力是矢量;2. 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 留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 但在地球表面邻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 : 地球表面 G=mg,离地面高 h 处 G=mg ,其中 g=R/ (R+h) 2g 3)重力的方向 : 竖直向下(不肯定指向地心) ;4)重心 : 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 . 2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9、 - - - - 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3. 弹力1)产生缘由 : 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复原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 : 直接接触 ; 有弹性形变 . . 3)弹力的方向 : 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 在点面接触的情形下,垂直于面 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 ;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形下,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张力大小到处相等. .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
10、生拉力,且方向不肯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 : 一般情形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稳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4. 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 :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接触面不光滑 ; 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行 .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 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 3)判定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 假设法 : 第一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如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就说明它们原先 没有相对运动趋势, 也没有静摩擦力 ; 如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 就说明它们原先有相对运动趋
11、势,并且原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 然后依据静摩擦 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 平稳法 : 依据二力平稳条件可以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 . 4)大小 : 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 : 利用公式 f= FN 进行运算,其中 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肯定等于物 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 . 或者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稳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静摩擦力大小 : 静摩擦力大小可在平稳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 物体的受力分析. 0 与 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1)确定
12、所讨论的物体,分析四周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 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 力的传递” 作用在讨论对象上 . (2)按“ 性质力” 的次序分析. 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次序分析,不要把“ 成效力” 与“ 性质力” 混淆重复分析 . (3)假如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讨论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意给定的运动状态 6.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它产生的成效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成效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
13、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 : 平行四边形定就 . 3)力的合成 :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 共点的两个力( F1和 F2)合力大小 F 的取值范畴为 :|F 1 -F 2 | FF 1 +F 24)力的分解 :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成效分解 ; 为便利某些问题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中都采纳正交分解法 . 7. 共点力的平稳1)共点力 :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 2)平稳状态 :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稳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
14、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稳条件 :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如采纳正交分解法求解平稳问题,就平稳条件应为 : F x =0 ,F y =0. 3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4)三力汇交原理:假如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稳,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 (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 5)解决平稳问题的常用方法: 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
15、形相像法、正交分解法等等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肯定律 :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转变这 种运动状态为止 .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护. :(2)定律说明白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肯定律不能用试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试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规律推理而发觉的. 它告知了人们讨论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看大量的试验现象,利用人的规律思维,从大量现象中查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肯定律是牛顿其次定律的基础,不能简洁地认为它是牛顿其次定律不受外力时 的特例,牛顿第肯定律定性地给
16、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其次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形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 利用” 惯性而不能“ 克服” 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 3. 牛顿其次定律 :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 F 合 =ma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1)对牛顿其次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成效,特殊要留意不能把 ma看作是力 . (2)牛顿其次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成效. 即作
17、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成效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留意力的瞬时成效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合(3)牛顿其次定律 F合 =ma,F合是矢量, ma也是矢量,且 ma与 F 合 的方向总是一样的 .F 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 (4)两种类型: 已知受力情形, 求运动情形; 已知运动情形求受力情形; 中间桥梁是加速度;4. 牛顿第三定律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 .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显现的,它们总 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上海 高中 一年级 第一 学期 物理 知识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