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docx
《2022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中考物理学问点大全班别:第一单元声现象姓名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340 米每秒);声音在 固体传播比液体快 ,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 反射现象 ,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 回声 ;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 0.1s ,距离至少要 17m ;5.乐音的三个特点: 音调、响度、音
2、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跟发声体的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打算;(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6、区分乐音三要素: 听见知人 依据不同人的 音色 来判定; 高声 大叫指 响度;高音歌唱家 指 音调 ;7.减弱噪声的三大措施: 消声、隔声、吸声 ;1在声源处 减弱(防止噪声产生) ;2在传播过程中 减弱(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 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8.可听见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畴) :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 :频率
3、高于20000Hz 的声波; 次声波 :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9. 超声波应用 有:声呐、 B 超、碎石 、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10.次声波产生于 自然界中的 火山爆发、海啸、地震 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 声源 ;敲打桌子, 听到声音, 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练习:由于 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 交谈,由于 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3
4、10 8 m/s;“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 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形下 ,v固v液v气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练习:有一段 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 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 3 次声音;运动会上进行 百米赛跑 时,终点裁判员应 看到 枪发烟时 记时;如听到枪声再记时,就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 )0.29s 当时空气 15;三、乐音及三个特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5、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1、乐音是 物体做 规章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 叫频率 ,物体 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 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唱歌,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3、 人们用分贝( 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为爱护听力应掌握噪声不超过 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掌握噪声不超过 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掌握噪声不超过 50dB ;其次单元 物态变化1. 温度:是指物体的 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 温
6、度计 , 温度计是依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2. 摄氏温度 :单位是 摄氏度 ;摄氏度的规定:把在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温度规定为0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的温度 规定为 100 ,在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常见的温度计有 1试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 3寒暑表;体温计 的测量范畴是: 35至 42 ,分度值是 0.1;4.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看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 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 示数稳固 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上表面相
7、平 ;5.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面上方空气流淌快慢;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实例1、早晨显现雾,这是 液化现象,要 放热;2、铁加热变成铁水,这是 熔化 现象,要 吸热;3、“ 下霜” 、下雪,下冰雹,都是 凝华现象,要 放热;4、洒在地上的水干了,这是 汽化现象,要 吸热;5、潮湿闷热的天气,自来水管“ 出汗” 了,这是液化 现象,要 放热;6、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步变小,这是 升华 现象,要 放热;7、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 白粉”8、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变黑,这里先发生 热;9、掀开冰棍的包装纸,冰棍冒出“ 白气”,这是 凝华 现象,要 放热;升华 现象,
8、要 吸热;后发生 凝华 现象,要 放,这是 液化现象,要 放热;10、冬天,南方的教室玻璃会变模糊,这是液化 现象,要 放热;北方的玻璃窗会在内部显现“ 窗花” ,这是 凝华现象,要 放热;11、平常见到的“ 白烟”、“ 白雾” 、“ 白气” 都是 液化 现象,要 放 热;(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平常看到的都是液态的水; )名师归纳总结 12、厨房中的抽烟机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上会附满油渍,这是炒菜时锅中的油发生汽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化现象,要 吸热;然后 液化 附在抽烟机上,要
9、 放 热;1. 说明“ 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 霜前冷”;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 雪后寒”;2.霜和雪 都是水蒸气的 凝华现象 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 ,在飘落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5. 熔化:物质
10、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点和凝固点相同;8.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分:晶体都有肯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9蒸发:是在 任何温度 下,且只在 液体表面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0 .沸腾:是在 肯定温度 沸点 下,在液体 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液体 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熔化 凝固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 AD 是晶体熔化曲线
11、图,晶体在 AB 段处于固态,在 B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 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 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 处于固态;第三单元 光现象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火柴和萤火虫是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匀称介质 中是沿 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都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引起的现象;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 10 8m/s;其中水次之,光在玻璃中传播最慢;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12、分居法线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当光线垂直射向镜子表面时, 传播方向相反,发生全反射 ,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 0 度;)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能 观察物体 ,是由于物体发生了 漫反射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6.平面镜 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2 像与物体 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连线垂直 ;4像与物体 左右相反 ;7球面镜包括:(1)凸面镜 ,对光具有 发散作用,应用有: 车辆
13、的后视镜 ;(2)凹面镜 ,对光具有 会聚 作用,应用有: 汽车头灯、手电筒和太阳灶;8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空中角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光从空气 斜射 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 折射;(2)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 斜射入 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 远法线 折射;(3)光从空气 垂直射入 (或其他介质射出) ,折射角 =入射角 =反射角 = 0 度;空气空气会聚 作用;空气水水水9.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
14、透镜,它对光线有10.凹透镜 :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11.人的眼睛 像一架 照相机 ,晶状体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凸透镜 ),视网膜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光屏 ;(我们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2.近视眼指 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 凹透镜 ;远视眼指 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 凸透镜 ;1作光路图留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 时,应 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虚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经
15、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肯定经过镜后的像;2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3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该现象说明: 光在非匀称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试验早在墨经 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过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外形与孔的外形无 关;5. 练习: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有利: 生活中用平面镜观看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
16、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有弊: 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缘由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6. 练习: 在讨论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试验,其中选用 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 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7.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 使车内
17、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 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觉;8. 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虚像 ,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练习: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由于光从 水中 斜射向 空气中 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9.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 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 水中的鱼 儿是由是由 光的折射 而形成的 虚像;10、透镜 主光轴:通过 两个球面 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
18、不转变;焦点( F):凸透镜能使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 f ):焦点 到凸透镜 光心 的距离;11. 典型光路F 12、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试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2、试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 ,2f大小 , 实倒虚正 , 详细见下表 : 倒立缩小的实 像;物距倒、正像的性质虚、实像距应用放、缩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 幻灯机uu 放大镜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 的实像(或虚像) ,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13、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望远镜的目镜是
19、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14、太阳光是由 红、橙、黄、绿、蓝、靛、紫 组成的;15、色光的 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第四单元 质量和密度一、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 kg ,常用单位:t(吨)g(克)mg(毫克)1t=10 3kg=10 6g=10 9mg 对质量的感性熟悉:一枚大头针约 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 2kg 3、质量不随物体的 状态、位置、温度而转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名师归纳总结 二、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
20、 m V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V = m m = V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公式: 求密度:求体积:求质量:13、单位:国际单位:kg/m 3,常用单位 g/cm 3;这两个单位比较: g/cm 3 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 : 1g/cm 3=10 3kg/m 31kg/m3=10-3g/cm 3 4、牢记: 水的密度为1.0 10 3kg/m 3,读作 1.0 10 3 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 10 3 千克;5、懂得密度公式:同种材料,同
21、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外形 无关; 不变, 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 与物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体积成 反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质量成 正比 ;1、测量:试验室 常用的测量工具是托盘天平 ,也可用 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运算出物体质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稳 ,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稳 ;详细如下 : “ 看” :观看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放” :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上 ,把游码放在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 :调剂天平 横梁右端的平稳螺母 使指针指在 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 横梁平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物理 知识点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