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道德基础.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道德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道德基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讨论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讨论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P1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肯定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意,又会产生新的需要;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才能、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 P2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
2、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意;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 P2-3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量和工资的打算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应和需求来打算价格的机制,实现、调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 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熟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懂得并揭示劳动力供应、劳动力需求, 以及工资和就业打算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四、劳动经济学的讨论方法 P3-5 实证讨论方法 重点:讨论现象本身“ 是什么 ” 的问题;特点:实证讨论方法的目的在于熟识客观事实,讨论
3、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规律实证讨论方法对经济 现象讨论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依据体会和事实进行检验;主要步骤:确定讨论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规范讨论方法规范讨论方法特点:规范讨论方法以某种价值判定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当是什么的问题规范讨论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互惠交换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实践说明:规范讨论方法脱离不开实证讨论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讨论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定的指导;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应P5 其次节劳动力供应和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参加率的概念 劳动力 是指在肯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才能与就业要求,从事
4、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 业者与失业者;劳动力参加率 是劳动力在肯定范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加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反映的 人口参加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不是影响人口参加社会劳动的因素;100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 /总人口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 /该年龄(性别)人口100劳动力供应弹性:劳动力供应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供应无弹性 Es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应量固定不变;供应有无限弹性 Es 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肯定值大于 0;Es1 在这种情形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百分
5、比相同;单位供应弹性 供应富有弹性 Es1 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供应缺乏弹性 Es1 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二 劳动力参加率的生命周期1、1519 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加率下降;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加假说2、女性劳动参加率上升;4、25 55 岁男性劳动参加率保持高位水平;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经济周期 经济运行过程中富强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劳动参加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6、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 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加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锐的反应性;无论是否处于就业或非就业状态,总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走出家庭,以期查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加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加率下降;二、劳动力需求 P8 劳动力需求: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情愿并且能够雇用的劳动量,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劳动力需
7、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削减,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需求无弹性,即 需求有无限弹性,即 单位需求弹性,即 需求富有弹性,即 需求缺乏弹性,即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打算 P9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肯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头递减;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打算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独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打算的原就:MRP
8、=VMP=MP*P=MC=W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P11 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劳动力市场的交换打算了劳动力的价值 工资;工资是实现和打算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正确结合;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表现: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定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结合的正确途径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头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P13 人口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人口规
9、模 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应增加; 假如劳动力需求不变,其结果必定是均衡工资率下降;年龄结构 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变动,影响劳动力供应内部构成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应; 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城乡结构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力供应弹性趋向增大;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资本存量的增加转变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劳动力需求 扩大均衡工资率提高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在人口增长、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下,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 业也在扩大;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
10、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打算 P14 均衡价格论 说明通过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的运动打算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工资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与供应价格相一样的价格;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的均衡价格是由劳动力的供应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互作用共同打算的;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所以工资打算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第 2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及劳动的负效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打算受社会的、历史
11、的因素影响;二、工资形式 P15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精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供应的劳动数量;工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 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依据时间或产量运算的酬劳,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 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货币工资 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 /价格指数实际工资 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计时工资 依据工作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货币工资工资标准 实际工作时间 计件工资 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运算工资酬劳的工资支付形式 货币工
12、资 =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 合格产品数量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的特点打算了: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担,劳动过程的掌握成本较低;但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的治理成本较大;福利 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立了劳动酬劳;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类:实物支付、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福利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其特点如下:关; 2、法定性; 3、自定性和敏捷性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实物支付优点: 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
13、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当员工具备享受资格时,获得使用权;延期支付优点: 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固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增加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自定性强;可使如干社保基金实现积存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并通过劳动获得酬劳或经营收一、就业总量的打算P18参加某种社会劳动,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才能和就业要求的人,入的经济活动;总供应、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应 指一国在肯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运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需求 指社会在肯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应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YC SCI 就业总量打算总供应价格
14、函数:Z=. N总需求价格函数:D= N 二、失业及其类型P20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应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摩擦性失业(正常性失业) 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具有劳动才能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技术性失业 是效率提高的必定结果;解决方法: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 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结构性失业 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解决方法: 超前的职业指导和猜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季节性失业 表现为:气候对行业生产影响气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15、 - - - - - - - -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三、需求不足性失业P21: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峻,最难应付);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详细形式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计策 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应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对非正常性失业,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需 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P21 100失业率 =失业人数 /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 +失业人数)平均失业连续期 =( 失业者 周期)/失业人数 年失业率( 100%) =该年度有失
16、业经受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 平均失业连续期(周)/52 周 失业的负面影响: 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是劳动力资源铺张的典型形式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求的满意程度 P23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政府支出 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最低社会保证;工会: 工会在其进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加打算基本劳动条 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 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扩张性
17、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固、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指标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库兹涅茨比率、帕累托定律等 基尼系数用来判定某种收入安排公平程度的一种指数,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当基尼系数接近 0 时,收入便接近于肯定平稳,接近 1 时,就接近肯定不平稳;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 平稳;通常基尼系数在 0.20.4 之间;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冻结;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掌握政策;2、收入公平化措施:个人所得税制度;其他税;进展社会保证事业;一、劳动法的概念P28 其次
18、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就 P28广义的劳动法就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亲密联系的其他内容:保证劳动者劳动权;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就;物质帮忙权原就 特点: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高度的稳固性;高度的权威性 作用: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和谐;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使用法律, 防止显现偏差; 劳动法的基本原就有助于劳动法的懂得、三、劳动法律渊源 P32法律渊源是指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或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说明,对于熟识劳动法本质有指
19、导看法;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 地方性劳动法规;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国际公约;正式说明我国宪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劳动权、酬劳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爱护权、物质帮忙权、培 训权、结社权等;劳动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工奖惩条例 、劳动保证监察条例 、女职工劳动爱护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打算等;第 4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正式说明:依据说明主体的不同,正式说明分为立法说明、司法说明、行政说明;四、劳动法的体系 P36 劳动法体系: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 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治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劳动法的职能结构模式(劳动法律体系的构成):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证法、劳动监督检查法 其次节 劳动法律关系 P39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益义务关系;
21、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存在着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状;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益和义务;劳动法律的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劳动法律大事(不以当事人的主管意志为转移)第三章 现代企业治理 第一节 企业战略治理 P45 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的特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风险性、抗争性 企业环境的结构与特点 微观环境是指市场和产业环境;宏观环境是指间接影响企业活动环境因素,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人力资源 三级 基础知识 道德 基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