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3.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陈涉世家学问点归纳一作家作品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 本纪” (记历代帝王政迹) ,十“ 表”( 大事年表)、八“ 书”( 记各种典章制度) 、三十“ 世家”(记诸侯国兴亡) 、七十“ 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 ,作者把农夫起义的领导陈涉的传记列在“ 世家” 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位置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赞扬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正音阳夏 ji 间 ji n 令当行 hng
2、陈胜王 wng怅 chng 恨罾 z ng鸿鹄 hng h 忿恚 f n hu 笞 ch徇 xn 酂 cu柘 zh 谯 qi o砀 dng 社稷 j 三通假字(1)发闾左 適戍渔阳適,通“ 谪”; (2)为天下唱唱,通“ 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通“ 已”,已经;(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 披”, 披着,穿着;四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苦,苦于;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古怪,对 感到古怪;夜篝火 篝,名词作动词,用
3、覆盖着;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愤怒;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作名词,牢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锋利的武器;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处;五古今异义名师归纳总结 (1)今亡亦死(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 卒中往往语;(4) 将军身被坚执锐;第 1 页,共 9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5)会天大雨;(6) 楚人怜之;(7)夜篝火;(8)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9)比至陈;(10 )号令召三老、豪杰
4、来会计事(11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六特殊句式判定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省略句:(1)吴广以(之)为然; (2)上使(之)外将兵; ( 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倒装句:祭以尉首;七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夫起义的缘由,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夫起义的伟大力气,赞颂了陈胜、吴广的抵抗精神及历史功绩;八文章内容懂得1起义的导火线 直接缘由 :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会天大雨 法皆斩)根本缘由是: 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到处蕴蓄着抵抗的力气;秦
5、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剧烈的复国愿望3为起义作舆论预备:(鱼腹藏书)(篝火狐鸣)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5文中能表达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 苟富贵无相忘”此句 反映了陈胜有不满现状期望转变命运的抵抗精神、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实感情;7如何看待“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
6、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珍贵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励性,气概雄壮、扣人心弦,能表现他杰出的宣扬才能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与孟子所主见的观点相像,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陈涉是怎样一个人?A、有远大的抱负和抱负,B、有杰出的组织和领导才能,C、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11.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1抓住时机 2有意使自己受辱 使
7、用激将法 3 激怒众人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胜利和失败的缘由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缘由:得人心胜利,失人心失败;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3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假如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行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1、文学常识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 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 西周、 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灵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
8、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2、通假字秦王不说(说悦,兴奋)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4、古今异义词:是谢跪直 易 徒 抢5、一词多义:徒谓使亡虽惠6.词类活用:缟素7、 重点词语说明1、辱使命 : 辱没、辜负 2、易安陵:交换 3、其许寡人 : 答应 4、大王加惠5、甚善:好 6、虽然 虽然这样 7、弗敢易:不;交换 8、因使唐雎使于秦9、故不错意也 10、请广于君 11、逆寡人者:违反 12、轻寡人与:轻视13、非如是也:像;这样 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15、岂直五百里哉:莫非;只,仅仅16、怫然怒: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 1
9、8、布衣:平民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20、以头抢地耳 21、庸夫之怒:无能无能的人 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通“ 苍”24、休祲:吉凶的征兆25、如士必怒:假如 26、缟素:穿丧服 27、色挠:变了脸色;挠,屈服28、谢之 赔礼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8、重点语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 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百万,流血千里; ”“ 臣未尝闻也; ”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名师归纳总结 -
10、- - - - - -第 3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11、如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9、具体问题:( 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傲慢、贪得无厌、
11、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淡定镇静、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喜爱祖国、不怕牺牲;(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亏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第一,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 布衣之怒” 来对抗秦王的“ 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 衣之士的例子来反对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终,唐雎“ 挺剑而起” ,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敢于献身的人;(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 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告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
12、,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样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对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5)秦王最终是长跪而谢之,说明白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可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6)文末说秦王“ 色挠”,“ 长跪而谢” ,并且请唐雎“ 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 坐”,是坐下来谈,不是舍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10、开放性试(1)古往今来,有很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屈原直言敢谏,
13、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责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终一次演讲;(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 不辱使命” 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 分)*示例:(1)墨子阻挡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 出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舌战群儒,联吴抗曹;(3)诸葛亮隆中对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 .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共 65 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二、 基础学问名师归纳总结 1、通假字( 1)欲 信 大义于天下信通“
14、 伸” ,伸张;(2)自董卓 已来已通“ 以” ,以;第 4 页,共 9 页2、词类活用( 1)箪食壶浆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古今异义(1)遂用 猖獗(2)此 可以 为援而不行图也( 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 所以 资将军4、一词多义( 1)谓谓 为信然(说)( 5)诚此 诚不行与争锋(实在,的确)谓 先主曰(对 说)( 2)用诚 如是(果真)遂用 猖獗(因此)( 5)已然志犹未 已(停止)此用 武之国(运用,使用)( 3)信自董卓 已来(通“ 以” , 以)贤能为之 用(出力
15、,效劳)( 6)以已 历三世(已经)谓为 信 然(可信,的确)以 弱为强者(把)欲信 大义于天下 (通“ 伸” , 伸张)( 4)国高祖因之 以 成帝业(用来)信 义著于四海(诚信,信义)( 7)因以 向宛、洛(而)此用武之 国(地方)因 屏人曰(于是,就此)国 险而民附(地势)因之以成帝业(依靠,凭借)民殷 国富(国家)去国 怀乡(国都)三:特殊句式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定句 此用武之国 判定句 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四、课文懂得1、诸葛亮“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2
16、、 “ 三顾茅庐” 为什么不具体介绍?这样支配详略得当,能够突出隆中的计策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刘 备:是一个思贤如渴、虚心、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4、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5、结尾写“ 关羽、张飞等不悦” 有什么作用?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判,说明他的“ 自比” 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料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内政和外交方
17、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如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计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 分)对内革新政治等选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关系9、在对形势的分析中, 诸葛亮特殊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特殊强调了“ 人谋”的作用的? “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出师表复习资料(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 阙” 同“ 缺”,缺点,过失;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 同“ 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
18、间; )(二)词类活用1以 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2深化不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 )3恢弘 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4亲贤臣, 远小人(形容词坐动词,靠近/ 疏远;)5此皆 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和善、诚恳的人;)6攘除 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诈凶狠的贼子;7优劣 得所(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坏的;) 8 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 )(三)古今异义1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 3引喻失义 4 临表涕零(古义- 眼泪;今义 - 鼻涕;)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痛心遗憾;今义- 极为痛恨;)6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 -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恶劣,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文言文 知识点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