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JIAN8肾功能试验.ppt
《KEJIAN8肾功能试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EJIAN8肾功能试验.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肾小管的分段功能 分段 特点 功能近曲小管 尿容量大,等渗尿, 重吸收:HCO3-的 大部分原尿在此重 85%,Na+,K+ 和 吸收,本段有多种 水的60-75%,全部 特异运输系统 糖,大部分氨基酸和 二价离子等 髓袢 尿容量减少, 形成 重吸收Na+,K+ 的 渗透梯度 20 -25%,在升支水 不能透过,形成渗透 梯度, Na+, Cl-主动 转到肾小管细胞 远曲小管 尿容量更少,受 H+及K+的分泌与 ADH和醛固酮影 Na+交换重吸收 响,调节水,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 肾脏的生理功能 排泄(水、体内代谢产物、废物)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产生生理活性物质 肾素(调节血压)
2、EPO(调节红细胞生成) 前列腺素(调节内分泌) 活性Vit D(调节钙、磷代谢) 肾功能检查的目的 由于肾脏有多方面的功能,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及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故既使最敏感的试验也难检测出轻微和早期的肾实质损害。肾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肾广泛性损害,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动态观察肾功能变化以帮助了解病情和预后。 肾小球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血清肌酐测定 血清尿素氮测定 血清尿酸测定 血2-微球蛋白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 rate)清除率=某物质每分钟在尿中排出的总量 某物质在
3、血浆中的浓度 血清肌酐测定(serum creatinine, Scr) 原理:肌酐分内源性和外源性,每天肌酐的生成量较恒定。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泌量小。在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降至临界点(GFR至正常人的1/3),血中肌酐浓度会上升。作为GFR受损的指标,较BUN灵敏,但不是早期诊断指标。 参考值:全血(88.4-176.8 ummol/L)血清或血浆(男:53-106; 女:44-97umol/L) 临床意义: 血肌酐升高 鉴别肾源性及非肾源性血肌酐升高 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血肌酐降低 其它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c
4、r)原理:肌酸(98%在肌肉,每于更新2%)在磷酸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肌酸,再脱水产生肌酐,在控制饮食及肌肉运动的情况下,血肌酐的生成与排出较恒定,其变化取决于内源性肌酐。 标本:24小时尿液(4-5ml甲苯防腐) 血液2-3ml参考值:成人 80-120 ml/min 临床意义: 判断肾小球损害的灵敏指标(GFR降至正常的50%时Ccr可至50ml/min,但Cr及BUN仍正常) 评估肾功能损害的程度(51-80;50-20;19-10;10或70-51为轻度损害;50-31为中度,30为重度) 指导治疗(30-40时应限制蛋白摄入, 30利尿治疗无效,10应行肾替代治疗) 血清尿素氮测定(B
5、UN)原理:尿素氮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肾小管也有排泌,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降低使血中尿素氮上升,以此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参考值:成人3.2-7.1 mmol/L 儿童1.8-6.5 mmol/L 临床意义: 评价器质性肾功能损害(GFR降至50%时BUN 9 mmol/L ,肾衰竭期血BUN20 mmol/L) 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腹水,循环衰竭所至血容量减少肾前性氮质血症) 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 血2-微球蛋白测定(2 M) 原理:血2-微球蛋白是体内有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与HLA亚单位是同一物质, 与免疫球蛋白稳定区的结构相似,分子
6、量11800,由99个aa组成的多肽, 广泛分布于血、尿、脑脊液、唾液及初乳中。正常人血中浓度低,自由通过肾小球后在近端小管中全部重吸收。 参考值:0.8-2.4 mg/L, 平均1.5 mg/L 临床意义: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时,血中2 M水平上升,其与性别、年龄、肌肉组织的多少无关。体内炎症或肿瘤时血中2 M也升高。 血清尿酸测定(UA)原理:尿酸是嘌呤(体内核酸分解占80)代谢的终产物,血清尿酸一部分与清蛋白结合,其余以游离形式存在。尿酸小部分在肝分解,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在近端小管中(98100)被重吸收。参考值:男268-488 umol/L 女178-387 umol/L 临床意义:
7、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及肾衰竭 白血病及肿瘤 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抑制尿酸肾小管排泌尿酸) 长期禁食及糖尿病(酮体竞争抑制近端小管尿酸排泌) 子痫(肾血流量减少) 肾小管功能试验 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 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 尿渗量测定 急性少尿的鉴别诊断指标 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 尿酸化功能测定 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原理:远端肾单位包括髓袢、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在神经体液(主要是ADH)调节下,实现肾对水平衡的调节肾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主要涉及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及高渗状态;远端小管特别是集合管的上皮功能; 与ADH的作用。在日常或特定饮食条件下观察尿量
8、和尿比重变化用来判断肾浓缩和稀释功能称浓缩稀释试验。方法:除正常进餐外不饮任何液体,上午8时排尿弃去,10、12、14、16、18、20时及次日8时各留尿一次,测尿量及比重。参考值: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 ml; 昼夜尿量为3-4:1;12小时夜尿不超过750ml;最大比重为1.020以上,比重差不应少于0.009.临床意义:少尿及高比重(血容量不足所致);多尿及低比重,夜尿增多或比重固定在1.010(肾小管浓缩功能差,慢性肾炎,肾衰,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痛风肾损害及急性肾衰多尿期)。 尿渗量测定原理:渗量即渗摩尔数量,代表溶液中一种或几种溶质的总数量,与微粒的种类及性质无关。尿渗
9、量(Uosm)指尿中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其与尿比重有一定差别。目前常采用冰点渗透计测定。1渗量物质可使1kg水的冰点下降1.86。参考值:正常人禁饮8小时后尿渗 量为600-1000 mOsm/kgH2O ,平均800 mOsm/kg H2O ;血浆为275-305 mOsm/kgH2O ,平均300 mOsm/kgH2O 。尿/血浆=3-4.5:1。 临床意义: 判断肾浓缩功能(禁水8小时后尿渗量500 1.016 1.014 尿Na(mmol/L) 40 BUN/Cr 10:1 10:1 尿酸化功能测定原理:肾的酸化功能主要在肾小管完成。包括:近端小管分泌H+及重吸收HCO3-,形成可滴
10、定酸(2/3为磷酸根)及上皮细胞生成和分泌NH4+;髓袢继续重吸收HCO3- ,以及重吸收NH4+形成逆流倍增机制;远端小管重吸收或分泌HCO3-及NH4+和可滴定酸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是全部回收经肾小球滤过的HCO3-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与肾小管滤液中的NH3或HPO42-结合形成NH4+或可滴定酸随尿排出。通过测定尿中HCO3- 、 NH4+及可滴定酸了解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及远端小管泌氨、产氨功能。参考值:尿HCO3- 10 mmol/L; NH4+ 20 mmol/L临床意义:尿酸化功能异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肾衰等小管间质损害。 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KEJIAN8 肾功能 试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