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pdf
《2022年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知应会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1、在人类社会初期产业革命前,人口的增长十分缓慢。2、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有人惊呼人类进入“人口爆炸 时代。知识点 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该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2、。3、人口增长模式的几个不同阶段及主要特征:类型发展阶段主要特征高高低原始低增长阶段第一阶段即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人口的平均寿命比较短。高低高加速增长阶段第二阶段即工业化初期人口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死亡率迅速下降,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人口平均寿命随之上升。高低高增 长 减 缓阶 段 第 三阶段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 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 人口增长台白抹唐开始减绥人口平均寿命继续上升。低低低低 速 增 长阶段第四阶段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
3、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 有些国家甚至已开始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平均寿命进一步延长。知识点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世界性突出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1)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 4 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影响: a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 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尚未解决温饱的穷国更加贫困,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b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
4、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 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知识点一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人口迁移的发展及特点:(1) 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2)1 5 世纪末至 1 6 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后,主流是由“旧大陆 流向“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也更
5、加趋于多样化。首先,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其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第三, 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第四,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的人口的迁移。知识点 二人口流动1、人口流动的含义: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4、我国的人口流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
6、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民工流” 。5、流动人口增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6、人口流动的作用:(1) 增强社会活力。(2) 在一定程度上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知识点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1、人口移动的动因: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 最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2) 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2、人口移动的效应:(1) 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2) 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
7、布。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但两个人El 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2、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知识点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有时甚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
8、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1) 数量: 1 29 5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 1 %。(2) 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达1 30 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2、我国人口分布的原因及特点(1) 原因: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2) 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知识点四谋
9、求人人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表示(1) 概念: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 环境人口容量表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性(1) 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2) 在一定历史阶段,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
10、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4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坚定的实施“控制人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生产力发展、 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出现等密切相关。2、城市的发展世界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1)1 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2) 产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知识点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 、城市化的概念: 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 、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通常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城市化的形成城
12、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 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5 、城市化的特点 (1)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城市化的优点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2)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3) 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 或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
13、境问题。 (4) 城市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知识点一城市的区位远择1、城市区位的概念: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2、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 自然因素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地形、地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矿产资源: 资源丰富地区, 工矿业发展迅速, 人 El集聚进一步加强,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矿城市。(2)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基础、 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
14、弱,科技、旅游等影响增大,而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影响巨大。知识点 二城市体系1、城市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2 、城市活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本身服务 ( 如居住、幼儿园、小学等) ;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本身以外的地区服务( 如大学、大型工业基地、国家级研究所等) ,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3 、城市体系形成的基础:城市与其腹地和其他城市发生的备种联系。 4 、城市体系的概念: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5
15、、克里斯泰勒“中心地 理论的内容及作用(1) 内容:较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内城市和城市服务中心的数量、规模、等级之间的关系。(2) 作用:被成功运用到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等方面。知识点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1、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上海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高级职能。2、
16、南京和杭州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实力等方面,居第二层次,是该地区的副中心城市。3、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第三层次,其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而且受上海影响较大。4、镇江、扬州、南通等则属更次一级城市,其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知识点一城市功能区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 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2主要城市功能区(1) 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2)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3) 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等组
17、成,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 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而大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3、城市功能区组成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知识点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1、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1) 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2)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2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1)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程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土
18、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不同。(2) 商业、工业、住宅对用地的竞争能力不同,主要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即付租能力差异。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 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 而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4、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点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影响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在城市建筑景观中
19、,最明显的特征是建筑物的高低。2、一些经过规划后而建设的城市,其城市格局无论是建筑物的单体与组合,还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都反映出其独特的风格与含义。3、城市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知识点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农业生产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2、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等。(2) 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2022 年高 地理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