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考点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考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考点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 银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总星系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河外星系恒星世界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太阳辐射能源太阳活动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现象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出现与日冕层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黑子与气候变化
2、与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年)3地球的运动公转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 周期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秒)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角速度平均 1/日近日点 (1 月初 )快远日点 (7 月初 )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 线速度平均 30km/h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地月系:地球和月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3、-第 1 页,共 10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 分钟。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
4、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降低,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冬至日:由2326 S 向南北降低23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3)四季的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
5、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3 月 21 日赤道向北B 夏至6 月 22 日北回归线向南A 秋分9 月 23 日赤道向南D 冬至12 月 22 日南回归线向北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 ;或看经度 ,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
6、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 ,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 12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 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 1 小时,每 1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
7、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减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
8、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 倍,除以 15 才是该地的昼长区时 ,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再求时间差 ,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 分钟来算 .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 ,求西用减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 小时,则减24,日期加 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 小时,日期减去1 天. 4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
9、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 P波) :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 S 波)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界面莫霍界面:距离地表平均约17km,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距离地表约2900km,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圈层 地壳位置:莫霍界面以上厚度:平均17km,大陆较厚,海洋较薄,地幔 位置: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结构:上地幔、下地幔地核位置:古登堡面以下结构:外核、内核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
10、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 ,对
11、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影响因素风向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2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课本37 页图 2.14)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
12、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时间亚欧大陆北太平洋被切断的气压带7 月亚洲低压夏威
13、夷高压副热带高压带1 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压带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图2.18)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冬季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东亚西北季风亚洲亚洲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南亚东北季风季风夏季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东亚东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南亚西南季风季风类型风向成因性质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温多雨冬季风西北风寒冷干燥南亚季风夏季风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考点 2022 年高 地理 必修 考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