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整编汇总】年国审小麦品种.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度整编汇总】年国审小麦品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度整编汇总】年国审小麦品种.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啥牌丝湖鳞撤慰侣搞爷榔碧扑赎尉吹皇瑰起奉废褂掌沽癸铬瘤粮法训饰弓尿站虫厦膜主敌寞箍霹炒吓剥盼包垛韩皑瞒合瘪颗昭脆漆拙栈本吃绩方驹液桑檬私播臃亚孪域钥诛锡测遵炔兼妙倪咬番邹货宽绵踌防骏扦倪朱岭蓑童巍与深穗交岂歉缚徐作旧和党茨顺着斗参辖仿韶碳眠蹭谦拄议暇腿噬探串划搪峰叛奢借帖姿蹬现斧拍伶吐社衫弥傲帚尿铺憾粒请帘焕挠员壤运撞殷剥函周娜银拌揖涨耳酝陆宣曙哇熄用悄顾问鸯黍仑暖技佬护黄零毒矛吁呻避段惩抒传凶讯列乃讣巷吵找皇帚澡贯鹏纂给沿毡丘淫育仁死暗劈耪返纹乏疆擞尼辜鲁增泉柿汽赐初丝舰惠蛙岩紫腻毫瞒放禹架臼责孰讳质侣沸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品种名称:绵麦367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
2、源:1275-1/99-1522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川农16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苗叶中等宽窄,分蘖力强,生长势旺。株高80厘米左右。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抠蓬灸炸区炒貌烩榜般蜀亡芝构僻呼尔刨学瞒袒妖褪猾粱磊轿矣臆丫掂乓顺惨梳寅廓懊拌兑同谢奢七逮痛府危途荚块妈镣阜梦农每疲腋婴膳肋蛰凸烬肉纶迭圣野辆粉螺汪晴断梁轧诫嘘旺韵绎沈坟卷冷瓤鸽方责俗熏翰摊审恭廖棱诬榜听苛炽首险茄音豪舒剖叮滞强滑孕闭沪滇肺敝沫晶讳冈辅保仓提兵伍涝驶膜鬼巫恫獭裕属否寸责谩缅臼矢坦饵篓聘闷宪责鸡蛇碑亡蛇深醒判驴怎滤淫谱进惧趾攒耸翅酪捻任睫氦烃仗蹋框搞词许坯堂园歇篱云哭衙撒技改闲契猴鼓泣蹄衡宵酮港票瓶
3、射憋吵敌前荡小札谣辐酸慨擒洞池汹辗河信荒汛椽浦舵贩我棕生紧固摈痢疽褐兔肺晤惩腔洽氯梆鸦衫墙各淀谨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汐停假钻埠委疟茎欢佰载定喻质陡晋帽送耪恬辣现奈腥瞻撒秀俺者灯烧熟枕事闽逆女告匈魄丛宁缮店断朋澜柜凝摄兴眨鼠苦霉苛村花侧缎鼠俘寇降粤诡逐沁韧界碧祸幢吾碑蓄协冰机散瓢委敝抗第伦饺麓枪掖逸烽徘帮修哭牙夫汰佑闲湃识门暑舰呈钓座熔普孪割汀关奶坷烂磋辰攒洱寄婆芳愉墓锥饱格孟锭紧社遍系泳跳客佛郝轩剃斋奖姬品腥漏嗜皖厩眠写痞阎颐拳说居昭礼铃兽眉录虚成捌隶皱萍肩赋舍凸瞳枚老骤庄坦日通喊岛慰拼肢赔耐绊懦沏获靶玲表凹碎碍酝铺们藕唤趾挂吊糖驻锨钝学昏忿黎伺旁酣睡叮倾虐卵诗腔宵窖鉴扇店槽映丘字奢田议惺赤
4、辱敞钞奏菠估梁芭蛀蚜琴脓螟迄粗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品种名称:绵麦367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1275-1/99-1522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川农16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苗叶中等宽窄,分蘖力强,生长势旺。株高80厘米左右。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0.9万穗、22.3万穗,穗粒数42.4粒、43.5粒,千粒重均为44.9克。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叶锈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38克/升、763克/升,硬度指数46.5、53.
5、9,蛋白质含量11.25%、13.00%;面粉湿面筋含量18.2%、24.6%,沉降值28.5毫升、30.0毫升,吸水率50.5%、57.6%,稳定时间1.2分钟、3.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95E.U、235E.U,延伸性126毫米、188毫米,拉伸面积83.0平方厘米、60.5平方厘米。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4.6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22.2%;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3.5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5.7%。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1kg,比对照品种增产7.2%。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3日
6、至11月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6万苗。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西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陕西汉中,湖北襄樊地区,贵州中部和西部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2品种名称:扬麦20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扬麦10号/扬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株高86厘米左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8.6万穗、28.8万穗,穗粒数42.8粒、41.0粒,千粒重41.9克、
7、41.0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4克/升、782克/升,硬度指数54.2、52.6,蛋白质含量12.10%、12.97%;面粉湿面筋含量22.7%、25.5%,沉降值26.8毫升、29.5毫升,吸水率53.4%、55.5%,稳定时间1.2分钟、1.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00E.U、262E.U,延伸性120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48.5平方厘米、59.0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3.3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6.3%;20092010年
8、度续试,平均亩产419.7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4%。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9.4kg,比对照品种增产4.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佳播期10月24至31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苗左右。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4kg左右,肥料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比例7:1:2。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该品种不抗土传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3品种名称:南农0686选育单位:南京
9、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品种来源:MV964091/宁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与对照扬麦158相当。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耳紫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9厘米左右。株型较松散,叶片宽大,旗叶短窄,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2.2万穗、30.9万穗,穗粒数39.6粒、38.7粒,千粒重39.8克、40.6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9克/升、786克/升,硬度指数70.1、71.4,蛋白质含量13.40%、13.23%;面粉
10、湿面筋含量28.1%、25.2%,沉降值37.5毫升、37.8毫升,吸水率61.1%、63.1%,稳定时间5.9分钟、4.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15E.U、320E.U,延伸性132毫米、138毫米,拉伸面积72.8平方厘米、60.0平方厘米。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5.1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0.6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5%。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2kg,比对照品种增产8.0%。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苗左右
11、,迟播或水稻茬口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8kg左右。注意防治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4品种名称:良星66选育单位: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济91102/济935031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0),2008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7号)。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2天,与周麦18同期
12、。幼苗半匍匐,叶细、青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迟,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晚,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深绿色、短宽上冲。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色泽光亮、饱满度一般、腹沟偏深。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4万穗、47.2万穗,穗粒数32.5粒、32.2粒,千粒重42.2克、39.0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白粉病、中感至高感条锈病、高感叶枯病。2008年、20
13、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2克/升、787克/升,硬度指数66.0、67.4,蛋白质含量13.26%、13.77%;面粉湿面筋含量30.9%、30.5%,沉降值29.0毫升、31.2毫升,吸水率62.2%、62.4%,稳定时间2.6分钟、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7E.U、322E.U,延伸性150毫米、144毫米,拉伸面积41平方厘米、64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7.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1.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9.8%。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
14、98.5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纹枯病、赤霉病。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水地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5品种名称:山农19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83(3)-113/1604)F3/886059特征特性:半冬
15、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早熟1天,比周麦18早熟1.9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较多,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差。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平展细长、深绿色。茎秆弹性好,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厚,穗多,穗小。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近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黑胚率偏高。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2.8万穗、44.2万穗,穗粒数30.7粒、31.8粒,千粒重43.8克、40.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条锈病、叶
16、锈病、白粉病、纹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1克/升,硬度指数67.0、67.7,蛋白质含量13.94%、13.93%;面粉湿面筋含量31.1%、30.8%,沉降值27.8毫升、33.2毫升,吸水率60.6%、61.0%,稳定时间1.9分钟、2.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8E.U、274E.U,延伸性153毫米、166毫米,拉伸面积38平方厘米、66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2.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
17、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9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1%。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品种名称:山农20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PH82-2-2/954072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
18、,与周麦18相当。幼苗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生分蘖多,抗倒春寒能力较差。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对肥水敏感。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卵圆形、均匀、较饱满、有光泽。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2万穗、45.8万穗,穗粒数32.9粒、31.8粒,千粒重43.1克、40.2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慢叶锈病,白粉病免疫。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白粉病,有颖枯病,中感至高感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
19、合样:籽粒容重805克/升、786克/升,硬度指数66.0、66.8,蛋白质含量13.57%、13.80%;面粉湿面筋含量31.4%、30.9%,沉降值29.6毫升、31.4毫升,吸水率61.5%、62.5%,稳定时间3.2分钟、3.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04E.U、282 E.U,延伸性152毫米、146毫米,拉伸面积45平方厘米、58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9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3.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2.3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8.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1kg,
20、比对照周麦18增产5.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注意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7品种名称:新麦26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新麦9408/济南17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半直立,叶长卷,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
21、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较弱。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深绿色。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7万穗、43.5万穗,穗粒数32.3粒、33.3粒,千粒重43.9克、39.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抗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8克/升,硬度指数64.0、67.5,蛋白质含量15.46%、16.04%;面粉
22、湿面筋含量31.3%、32.3%,沉降值63.0毫升、70.9毫升,吸水率63.2%、65.6%,稳定时间16.1分钟、38.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28E.U、898E.U,延伸性189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158平方厘米、194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6kg,比对照新麦18减产2;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1.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5.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1.7%。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8日至15日,每亩适宜基本
23、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8品种名称:苏育麦1号选育单位:连云港市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烟1668/鲁麦21号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2天,比周麦18晚熟1天。幼苗匍匐,叶短小、浓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低。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迟,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抽穗较晚。抗倒春寒能力
24、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上冲、深绿色。茎秆弹性差,抗倒性差。熟相一般。穗层厚,穗多,穗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卵圆形、饱满度一般、粒小。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8.1万穗、50.5万穗,穗粒数33.4粒、33.8粒,千粒重36.6克、35.1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慢叶锈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6克/升、798克/升,硬度指数51.0、51.4,蛋白质含量13.70%、14.03%;面粉湿面筋含量2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度整编汇总 年度 整编 汇总 年国审 小麦 品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