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认知与知识学习-部分知识材料点归纳高教出版主编尹可丽.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小学生认知与知识学习-部分知识材料点归纳高教出版主编尹可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认知与知识学习-部分知识材料点归纳高教出版主编尹可丽.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认知: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认知发展:个人成熟和经验积累引起心智能力变化。人类认知中的信息加工特点:1,信息加工能力有限。2,加工的模糊性。3,加工的主动性。4,加工方式分为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单维思维,泛灵论,不可逆和转换推理等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化,多维思维,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具备假设-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能力。学习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中。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的认知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内
2、化:儿童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认知结构中,为自己所用。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学习:个体通过反复经验后在自身行为或思维上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如何正确理解学习: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2,学习的结果必然会带来变化。3,由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4,学习具有普遍性。学习的分类:根据意识水平不同分为内隐学习(不付出意志努力,不知不觉获得经验,但不立即显现)和外显学习。根据学习结果不同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学习。根据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根据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分为机械学
3、习和意义学习。根据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经验的内容不同分为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具有很强的目的性。3,具有系统性。4,具有被动性。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实质是学习者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在其中意识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实质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赋予意义。4,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班杜拉。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他人来控制或改变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替代强化:榜样的力量。学习者观察到施加在榜样身上的
4、强化而自己也受到强化。根据对识记材料保持的时间,记忆分为:瞬时记忆,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学习促进认知的发展:促进认知发展阶段的顺利过度,影响认知水平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第二单元:感觉: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生理,心理等活动)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心理活动)感觉知觉的区别: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受感觉器官的生理特征和外界刺激物的物理特征的影响;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受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影响。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感觉的特点:延续性,适应性,对比性和关联性。知觉的特点:整体性,
5、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并非出生就有)。不同感官类型个体的特点:内视觉型:处理事情先看,观察能力相对其他能力较强,同样时空把握较多信息。内听觉型:先用耳朵接收息,善于运用文字,对文字敏感,很难忍受错别字。内感觉型:处理事情首先依据内心的感觉,举止稳重,重视意义和感觉。不善多言。内感官类型与学生学习: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内感官类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效度发挥学习潜能。内视觉学的最快,内听觉型学习能力最弱。提升观察力的训练:1,懂得恰当的观察顺序。2,掌握常用的观察技巧。3,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第三单元: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人的一切自觉的心理活动都是以注意为基础的。感知思维记忆思维离开注意无法进行。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注意的广度的影响因素:也就是注意的范围。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与个体的知识经验有关,与个人活动的任务有关。实现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注意主体的状态。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2,新对象的吸引力,3,明确的信号提示;,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注意在中小学生学习中的意
7、义:1,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2,注意影响学习效果。3,注意是学习的重要条件。注意从不同角度对学习产生影响:注意是感知的前提条件;注意的程度影响记忆水平的高低;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建立在注意的基础上。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况的反映。注意在中小学生学习中的作用:1,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活动的对象。2,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保持。3,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中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发展。2,对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3,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影响中小学生注意的因素:主观因素:学习的目的与任务;需要和兴趣;学
8、生的睡眠与疲劳度;情绪;学生知识经验;坚强的意志力。客观因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学习过程;教师内外无关刺激的干扰;营养状况。教师如何根据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1,合理组织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学习准备。2,正确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学内容难易适中,新颖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启发思维;教学环境避免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3,充分应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内外因素干扰。4,应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一堂课是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着。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注意习惯:1,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
9、学习习惯。2,课上集中注意力,做个好听众。3,教会学生自我控制的方法。(自我暗示,记录法,同桌提醒法)4,进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如何矫正多动症:1,改变观念,家校合作,形成有利于患者治疗的环境。2,学习并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第四单元:记忆:一个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回忆和再认)的信息处理系统。编码的质量并不是决定记忆质量的唯一因素。三个独立的记忆系统:1,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2,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组块和复述是提高短时记忆的两种方法。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对信息的保持有重要的作用。3,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
10、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分类如下:外显记忆:对确定的事实或事件等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识记。分为以下几点:情景记忆:对生活事件的发生地点和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忆。语义记忆:个体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记忆。例如对地理知识,生物知识的记忆。回溯记忆:记住过去的东西。前瞻记忆:对于将来要做的事的记忆。内隐记忆:无意识的情况下,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行为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三个记忆系统:程序性记忆:对技能的记忆。启动:提供能够激活记忆线索的程序,自动的无意识的加工。经典条件作用:在刺激之间建立自动联结的一种学习方式。记忆的一个显著特征:组织性。长时记忆容量大,保持时间长,一般被人认为是无限的。长时记忆的组织: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认知 知识 学习 部分 部份 材料 归纳 高教 出版 主编 尹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