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75篇.doc
《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7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75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一、背诵总篇目由64篇增加到75篇(段)。二、高中14篇背诵课文不变。三、初中45篇背诵课文不变,删1篇换2篇增13篇,具体如下: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
3、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 一作: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4、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
5、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增:(1)庄子(惠子相梁)惠子相(xi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yun ch ),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泉不饮。于是鸱(ch)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2)礼记学记一则(虽有佳肴)虽有佳
6、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办。”其此之谓乎?(3)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4)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
7、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5)湖心亭看雪明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n)一小舟,拥毳(cu)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hng)砀(d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8、似相公者!”(6)河中石兽 清 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n),山门圮(p)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9、,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欤(y)?(7)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zhng)累累。兔从狗窦(gudu)入,雉(zh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ch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8)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ng)然而涕下。(9)木兰辞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10、可汗(k h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n),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zhu)我旧时裳(ch
11、ng),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c)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10)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1)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回车叱(ch)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12、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2)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nng),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3)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1荀子劝学理解性名句背诵(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
13、话印证了这个道理。(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
14、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庄子逍遥游理解性名句背诵(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则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庄子
15、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是对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3韩愈师说理
16、解性名句背诵(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师说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的句子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
17、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应是这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杜牧阿房宫赋理解性名句背诵(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中“呜呼!_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阿房宫赋旨在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亡历史教训,文中体现这一主旨的句子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8、。(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句子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
19、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杜牧在阿房宫赋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句子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苏轼赤壁赋理解性名句背诵(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考试 大纲 篇目 7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