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技术实际操作标准规范.doc





《中医特色技术实际操作标准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技术实际操作标准规范.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特色治疗技术1、传统针灸特色治疗技术(1) 普通针刺毫针刺法是用毫针刺激人体腧穴等部位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临床应用最广。毫针规格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针刺练习有纸垫练针法、棉团练针法、自身试针法。针刺前体位的选择根据治疗部位而定,有卧位、坐位等。进针时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针刺角度有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斜刺(45)、横刺(15)。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必须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体形、病位、病性、腧穴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有循法、刮法、弹法、摇法、震颤法。针
2、刺最主要讲究得气,指针刺入腧穴后产生的经气感应,即针感。病人感觉腧穴局部酸、麻、胀、重等,有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应扩散或传导。医生感觉针下沉重、紧瑟等。一般而言,得气迅速,疗效好;得气较慢,疗效差。针刺补泻手法与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特性、针刺手法相关。针刺异常情况包括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刺伤重要器官等,但正规医生临床实践中很少发生上述情况,即使发生,也能及时果断的处理。针灸治疗作用主要包括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2) 温针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将艾条切成长约1.5cm的艾段插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本法具
3、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也可用于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胃脘痛、腹痛、腹泻等。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操作过程中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嘱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3) 头皮针 指用毫针刺激头皮上的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按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头皮施术部位分为4个区、14条标准线:额中线、额旁1线、额旁
4、2线、额旁3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头针主要治疗脑源性疾患,如中风偏瘫、皮层性视力障碍、小脑性平衡障碍、遗尿、帕金森病、舞蹈病等。此外,对某些非脑源性疾患也有作用,如腰腿痛、神经痛、哮喘、呃逆、洱源性眩晕、耳鸣、听力障碍、胃脘痛、子宫脱垂等。(4) 梅花针也称皮肤针法,指用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击人体体表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刺激强度包括弱、中、强刺激。叩击部位包括局部扣刺、穴位扣刺、循经扣刺。适应范围较广,如头痛、失眠、口眼歪斜、眩晕、胃痛、呕吐、阳痿、遗精、遗尿、痛经、肩周炎、痿症、痹症、急性腰扭
5、伤、肌肤麻木、牛皮廯、斑秃等。(5) 耳针 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廓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望耳的形态、色泽可以辅助诊断疾病,刺激耳部穴位可以防治疾病。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五邪篇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唐代干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总结主要有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如牙周炎、咽喉炎、扁桃腺炎、流感、腮腺炎、百日咳、急慢性结肠炎、菌痢等;功能紊乱疾病,如眩晕、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
6、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其他有催产、催乳、预防和治疗输液或输血反应等作用,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6) 电针 指用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 其中连续波用于治疗疼痛,如颈、肩、腰、腿痛;断续波用于治疗胃肠病,如胃下垂、腹胀等。凡用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症均可用电针治疗,其中对癫痫、神经官能症、神经痛、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胃肠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疗效较好。在针刺麻醉手术中,电针更有独特的优点。一般57次为1疗程,每天或隔天1次;慢性病的疗程可稍长,每10天或10次为1疗程;急症、新发病疗程可缩短,以
7、治愈为准,每天可电针治疗2次。两疗程之间可休息35天。注意事项: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机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须事先告诉病人,使其思想上有所准备,配合治疗。 对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治疗时应严加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不宜在延髓、心前区附近的穴位施用电针,以免诱发癫痫和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曾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氧化,而导电不良;有的毫针针柄由铝丝绕制,并经氧化处理成金黄色,导电性能也不好。这类毫针最好不用,如使用时须将输出电极夹在针身上。治疗时,如遇到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往往是电针机发生故障或导
8、线断损,应修理后再用。毫针多次使用后,易缺损,在消毒前应加以检查,以防断针。(7) 火针古称“焠刺”、“烧针”等,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枢寿夭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有“烧针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直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云:“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
9、脚内及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代火针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长针深刺,治疗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短汁浅刺,治疗风湿痛、肌肤冷麻。但要注意:火针刺激强烈,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火热证候和局部红肿者不宜用;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禁用。施行火针后,针孔要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使用火针时,必须细心慎重,动作敏捷、准确,避开血管、肌腱、神经干及内脏器官,以防损伤;火针必须把针烧红,速刺速起,不能停留,深浅适度;用本法治疗前,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然后方可进行治疗。(8) 灸法 灸
10、法,以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施灸材料主要为艾叶。灸法治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久声。”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近代对灸法的应用分类大体为:艾炷灸(着肤灸、间隔灸)、艾条灸、温灸器灸、电热灸、敷药灸(药物发泡灸)等。 灸法的作用有: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有引导气血的作用,或升提中气或引气下行,可治中气下陷、肝阳上亢之证。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证。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灸法对慢性病、虚寒等证较为适合
11、,如久泄、痰饮、水肿、痿证、痹证、腹痛、胃痛、阳痿、遗尿、疝、虚劳,妇女崩漏、阴挺、中风脱证、外科阴疽、瘰疬、瘿瘤等。临床上,可治呼吸系统疾病:用艾灸法可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 感冒、鼻炎、扁桃体炎、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脾胃冷痛,病毒性肝炎,胃下垂,术后腹胀,肠炎,痢疾,溃疡性结 肠炎,脱肛,腮腺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用于泌尿系统感染,遗尿症,血尿,乳糜尿,产后排尿异常,阳痿,膀胱炎,睾丸膜积液等疾病;治妇科出血等疾病:用于崩漏,月经不调,产后子宫收缩痛,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阴痒,妊娠呕吐,不孕,外阴白斑,盆腔炎等疾病。孕妇也可使 用艾灸疗法
12、纠正臀位;治心血管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用治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炎后 遗症,休克,美尼尔氏综合症,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减退症等;治骨伤及类风湿疾病:可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治疗扭、挫伤、外伤滑膜积液、骨髓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痛等;治皮肤疾病: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臁疮,褥疮,硬皮病,毛囊炎,斑秃,白殿风, 银屑病,痔疮,肛裂,疣赘等;治疟疾、癌症、毒蛇咬伤;可防治“禽流感”。(9) 挑治法 挑治疗法是在病人一定部位的皮肤上,用粗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于痔疮,肛裂,肛瘘,肛门瘙痒,脱肛,急慢性前列腺炎,痧症,甲亢,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痤疮等病症。挑
13、治的操作方法举例:暴露腰背部,选定挑治点,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消毒的粗针将选点部位的表皮纵行挑破0.2-0.3cm(最好先用1%的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然后深入皮下挑,拉断或割断白色纤维,反复挑割,将皮下白色纤维(如羊毛状)挑尽为度,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挑尽后填入生盐一粒或用碘酒消毒,贴以胶布即可。一次不愈者,可于二、三周后再施行挑治,其挑治点可以另选。注意事项:水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注意局部清洗,以防感染;针尖应原口进原口出,切忌在创口下乱刺;挑治当日创口禁用水洗,并注意休息,少吃刺激性食物;孕妇,皮肤病患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脏病,肿瘤,急腹症忌用本法。(10) 火罐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
14、”、“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
15、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目前有竹筒火罐、陶瓷火罐、玻璃火罐、抽气罐。火罐法有投火法、闪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2、 传统推拿特色治疗技术推拿(massage),中医指用手
16、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具有恢复体力、减轻疲劳、增强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调节脏腑,美容减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能。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推拿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1) 颈椎病推拿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复杂多变,根据症状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等几种,颈椎按摩也要“因
17、病而施”。 颈型颈椎病 患者取坐位,用握拳磙法松解颈项部三线,风池肩井、风府大椎,冈上肌以及背部竖脊肌。一指禅推痛点,推按风池、大椎,按揉颈项部两侧大筋,由上而下数遍。摇颈椎,拔伸颈椎。直擦颈项部项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颈部肌肉可触及痉挛的肌腹,常配合按揉风池、天鼎、天柱、天宗及颈椎棘突旁压痛点,拿风池,拿颈项,拿肩井以提高镇痛解痉作用。神经根型颈椎病 患者坐位,用侧磙法松解颈椎旁肌肉,用一指禅推颈项部三线,风池肩井、风府大椎。用侧攘法施于患肢至麻木手指部。推按风池、大椎,点按患侧肩井、臂臑、曲池、合谷。颈项部拔伸法,拿上肢,拿肩部(三角肌)上臂(肱二头肌、肱三
18、头肌)前臂(伸肌群、屈肌群)。捻、理、拔手指。搓、抖肩与患肢。直擦颈项部项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如果患者颈椎棘突偏外,在以上手法完成后,患者前屈颈部至适当角度,一般上位颈椎前屈幅度小,下位颈椎前屈幅度大,可先以一手拇指触摸于应复位的颈椎棘突,令患者颈部前屈,当前屈幅度逐渐增大时,该棘突会向上滑动,即令患者停止,并保持此幅度。医生以一手拇指抵按错位棘突,另一上肢肘部托住患者下颌,前臂环绕面部颞部,再用手按住病人枕部向上牵引,同时向患侧旋转,使椎间关节整复。整复的标志应以拇指接触的棘突错动为准,弹响不应作为整复的标志。椎动脉型颈椎病 患者取坐位,用握拳磙法松解颈项部
19、三线,风池肩井、风府大椎,冈上肌以及背部竖脊肌。一指禅偏峰推印堂神庭、前额至左右太阳。大鱼际揉前额以及左右太阳。大拇指按印堂百会,分按前额。扫散法施于头部两侧颞部,分、合推前额。颈项部拔伸。直擦颈项部项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恶心、呕吐者,指按揉内关、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眩晕、耳鸣者,指按揉太阳、攒竹、百会、耳门、听官、听会、翳风等穴。偏头痛者,扫散法施治于头之两侧约率谷穴处,指按揉风池、风府、合谷等穴。 交感型颈椎病 患者坐位,用侧磙法松解颈椎旁肌肉,用一指禅推颈项部三线,风池肩井、风府大椎。指揉按人迎、气舍、翳风,按压上下眼眶12次。从太阳穴起,由前向后,
20、用五指拿头的中间、两侧和下部12次。拿风池以及颈项部,由上而下数遍,以酸胀为度。颈项部拔伸。直擦颈项部项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胸闷者,可中指按揉膻中、中府、云门等穴。心悸者,指按揉肺俞、心俞、厥阴俞以及内、外关等穴。有小腿酸胀者,可揉捏小腿三头肌,点按委中、承山穴,提拿跟腱。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颈椎推拿主要作用有:疏通脉络,止痛止麻;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滑脱,解除神经压迫;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缓解肌肉紧张,恢复颈椎活动;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可以减轻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直和关节畸形。(2) 腰椎病推拿腰椎推拿治疗,本病的症状是由于经络不通
21、所致, 故手法治疗原则是舒筋通络, 行气活血。施术部位是腰骶部及下肢部。具体操作如下:按揉法 沿受累的神经路线重点按揉至小腿,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区血受累区血液循环,恢复麻木区的神经组织。揉法 沿腰背部顺行向下至小腿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点按法 点按双侧腰肌,以改变腰肌紧张状态。摇法 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弹筋法 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推法 用双手掌根沿脊拄两侧自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肉得以调整。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张力。推理法 沿大
22、腿后侧顺行向下至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点穴法 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3) 内科推拿 内科推拿,又称内科按摩,是针对除外科之外的疾病进行推拿,可治疗身体各个系统的疾病,科目涉及妇、内、幼等各科。相反的概念叫做外科推拿,主要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外科疾病。中医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学说、经络学说,治疗上讲究辨证施治。通过阴阳认识、五行认识、脏腑认识,结合望闻问切来辨证;根据辨证结果,通过医疗刺激的介质施以治疗,首先让刺激归于经络,然后归于
23、脏腑,使脏腑达到平衡,实现整体治疗的观念。医疗刺激的介质,出现两条分支:一是中药,它是大家最常见、也最易从思想上接受的方式;另一是直接对经络施以穴位刺激,包括针灸、推拿等,根据辨证的结果,选取穴位,直接刺激经络,然后把这种刺激信息传递到脏腑。这两个分支相比较,使用针灸或推拿的刺激,比使用中药的效果更直接。针灸和推拿相比,推拿有又具有安全性,也更具有可普及性。采用推拿方法治疗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绕过患者药物不吸收的问题。有些脾胃功能本来就差,即使对于普通食物的吸收也存在问题,更不要说对于药物了。带有一定毒性的大量汤剂,还会刺激破坏患者的消化系统,变得更加面黄肌瘦,药物的吸收会进一步变得困难,于是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特色 特点 技术 实际操作 标准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