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配套习题: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docx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配套习题: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配套习题: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读图,完成第12题。1若图示为某条河流在a、b两个不同年份的流量变化曲线,其中,x表示月份,y表示流量,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修建了水利工程开辟了运输航线加固了防洪大堤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B.C.D.2若图示为某地区城市化前后地面径流变化曲线,则表示城市化后的曲线和城市化对灾情产生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a放大B.b放大C.a缩小D.b缩小解析:第1题,图中a、b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曲线起伏和缓,说明流量季节变化小;b曲线起伏较大,说明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易发生旱灾。由两条流量过程曲线可知,若是由b曲线变为a曲线
2、,说明径流受到了有效调节,有可能在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若是由a曲线变为b曲线,有可能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径流得不到调节,出现“大雨大水,无雨无水”的现象。第2题,城市化的过程会使得地表径流变化加大,且引发洪涝灾害,会“放大”灾情。答案:1.C2.B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4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人口外迁房屋加固组建志愿者队伍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B.C.D.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
3、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条件。第4题,调整产业结构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大城市人口外迁不合实际,不属于主要防灾减灾措施。答案:3.B4.D5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A.抗灾能力不断提高B.财产损失总体上减少C.活动总是使灾情“放大”D.活动总是使灾情“缩小”解析:人类活动可使灾情“缩小”或“放大”;财产损失总体上是增大的。答案:A6下列人类活动属于降低受灾体易损程度的是()A.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门B.地震发生时跳窗逃生C.山区砍伐森林减轻对水流的阻力D.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解析:A项是灾前正确的防范意识,有利于降低受灾体的易损程度,而B项为错误的应急措施,C、D项为对自然环
4、境的破坏行为。答案:A7下列人类活动能“放大”灾情的是()A.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B.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救援C.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D.修建水库,避开断层解析:灾害发生后,政府高度重视并及时组织救援,迅速恢复灾区的生产和生活,能“缩小”灾情。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势必对灾情有“放大”作用。在断层等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的重量,能诱发断层活动,从而产生地震。答案:C8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A.B.C.D.解析:社会经济基础雄厚就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政
5、治稳定的地区能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地进行救援,但不能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无论社会经济基础是否雄厚、政治是否稳定,都会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答案:A9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经济发达且防灾措施完善的地区 ()A.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B.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大C.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大D.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小解析: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密度大,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大,但又因其有较强的抗救灾能力,因此相对损失小。答案:A10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1华北某山区泥石流危险性区划示意图图2华北某山区AB剖面示意图(按21编制)
6、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地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2)判断图中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降水时间,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这段时间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所以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一年中发生的概率最高。第(2)题,从水源条件分析,该地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图中所示区域为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从地形条件分析,所示区域坡度更陡,易使泥石流形成;从物质条件分析,所示区域有
7、一断层,且松散碎屑物更多,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稳定性变差,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判断所示区域为高危区。答案:(1)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2)所示区域为高危区。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能力提升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
8、第12题。1修建水库后()河流径流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旱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减小A.B.C.D.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概率的措施还有()植树造林人工降雨疏浚河道退耕还湖A.B.C.D.解析:第1题,水库具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修建水库后,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旱涝灾害发生概率也会降低。第2题,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概率的措施除了修建水库外,还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等。答案:1.D2.B3不能减小地震时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做法是()A.用现代抗灾技术加固房屋B.当地政府要保守地震灾情秘密,以免造成社会失稳C.搞好防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D.进行抗震
9、演习解析:加固房屋是通过工程措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防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抗震演习可以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答案:B经核定,2017年上半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4 557.6万人次受灾,204人死亡,8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18.9亿元。据此完成第45题。4材料充分反映了()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自然灾害可造成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5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可以对地面状况施加影响从而改造局部地区环境,影响
10、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B.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能以各种行为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往往受灾严重,“放大”灾害效应D.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在扩大解析:第4题,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第5题,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缩小”灾害影响。答案:4.D5.C6下列自然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滑坡、泥石流洪涝火山喷发台风地震寒潮A.B.C.D.解析: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破坏植被,在山区可诱发滑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配套习题: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019 2020 学年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 配套 习题 第一章 三节 人类 活动 自然灾害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74951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