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模块综合检测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模块综合检测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模块综合检测 .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等一类的内容。到王士祯时,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祯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2、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王士祯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着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
3、归的。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他反对诗歌“以沉着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才“更不着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唐贤三昧集时,竟不选李白、杜甫的诗。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
4、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王士祯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远、冲淡、超逸,在表现上应含蓄、蕴藉,片面强调诗的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沉着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选自诗歌美学,张国庆著。有删改)1下列关于“神韵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神韵说是清初王士祯倡导的在清朝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B.神韵说强调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要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C.神韵说推崇“冲淡”“自然
5、”“清奇”的创作风格,反对“雄浑”“劲健”等风格。D.神韵说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这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解析:D项,条件和结果颠倒,原文最后说的是“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沉着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答案:D2下列诗句中,符合“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B.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解析:“神韵说”强调含蓄、蕴藉,只有B项符合这一要
6、求。答案:B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一种文学理论的提出离不开前人的理论基础,“神韵说”的提出就是如此。B.在诗歌创作主张上,王士祯和严羽有同有异,相同点是都主张含蓄蕴藉的创作风格。C.“神韵说”尽管也有不足之处,但在清代前期的诗坛上是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创作理论。D.同是咏息夫人的诗歌,王士祯认为从诗歌的主旨方面考虑,杜牧的诗比不上王维的诗。解析:D项,王士祯是从诗歌的含蓄、蕴藉这个角度来评价杜牧和王维的咏息夫人的诗的。答案:D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游张公洞记王世贞由义兴而左泛,已泊湖氵父。湖氵父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
7、,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敬美,燕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张生。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意尽而穿横关,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列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其上隘,又不能尽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雾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巨万乳皆下垂,玲珑晶莹,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床及丹灶、盐廪者。稍东,地欹下而湿,迹之
8、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沫,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下上几百余级。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石状如潜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诡不可胜纪。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洞之胜,至是而既矣。张公者,故汉张道陵,或曰张果,非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远游贻逸少书称:“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
9、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选自王世贞文选,有删改)注丹灶:炼丹的灶。张果:即张果老,唐代道士。左元放:东汉末年方士左慈。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可名状名:命名。B.迹之则益湿迹:追踪。C.诡不可胜记诡:怪异。D.仿佛貌之耳貌:表现。解析:A项,“名”的意思是“说出”;B项,“迹”的意思是“踩,踏”;D项,“貌”的意思是“与相似”。答案:C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B.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
10、C.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D.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解析:断句时,注意句子中三个并列的“或”,然后结合句意理解综合判断。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湖上留宿时,因为半夜下起了大雨而焦急徘徊,难以入睡,等到天亮雨停,才和五位同伴走了四里多路,抵达张公洞。B.作者一行从后洞进入,沿着陡直湿滑的石阶艰难地向下行走,途中看到了晶莹的乳石和前人用过的石床、丹灶、盐廪等遗物。C.张公洞狭窄险隘,低洼潮湿,洞里的乳石色彩缤纷,形状怪异,这使
11、作者一行既享探险之趣,又欣赏到奇幻壮丽的景观。D.作者根据游洞经历和张道陵的事迹,指出“张公”既不是汉代的张道陵,也不是唐代的张果老,澄清了张公洞的有关传言。解析:B项,“石床、丹灶、盐廪等”是钟乳石的形状,并不是前人用过的遗物。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5分)(2)洞之胜,至是而既矣。(4分)参考答案:(1)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再也没有余味。(2)张公洞的美景,到了这里就游完了。参考译文从义兴(今宜兴)向左泛舟而行,我们的船停在湖氵父。湖氵父,也就是去张公洞首先要经过的地方。半夜过后
12、,忽然下起了大雨,雨点滴滴答答从船篷窗口飘入。我起身在船舱内徘徊了很久。天亮的时候雨才停下来。跟我同行的有我的弟弟敬美,燕地人李生,歙县人程生,以及当地人沈生和张生。大约走了四里路,到达了张公洞,从洞口看,它隆起的样子像翻倒的土堆。张生从前曾经游历过张公洞,他告诉我应该从后洞进去,不要从前洞进去。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再也没有余味。游兴尽了再走通向后洞的过道,那里危险而狭窄的地方很多,可能中途后悔,而最终不能到达。我于是决定从后洞进去。多举些火把在前面引路,起初,我们弯腰走进洞穴,像鱼群那样一个接着一个向下走。越朝下走,路越滑,而且在陡峭的石级上不能完全站稳双脚。
13、后脚要等前脚挪开后才能迈出,道路狭窄的地方,就用肩膀助力(帮助脚踩到下一级)。洞穴的上面狭窄,所以朝下走时,肩膀也不能完全用力。像这样走了一百多级,渐渐看到前面行走的人,像烟雾中的鸟儿;又听到他们像在瓮中说话的声音。我们举起火把,惊叫起来,眼前的景物令人叹为观止。巨大的成千上万的石乳都向下垂着,玲珑闪亮,妙不可言。大体上它们的色泽像是渔阳的美玉,而且比它更温润。偏西南有座大盘石,高大的石柱蹲踞在它上面。旁边有所谓的石床和丹灶、盐仓。偏东一点,地面向下倾斜着,而且很潮湿,踩上去就更觉得湿,而且更加低洼,深不见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仙人田了。回头看看我们走进的洞穴,不知道有几百丈深,洞里闪烁着微暗的
14、日光,时隐时现。走了很久,路也几乎没了。在石阶下穿过不到二尺宽的地方时,我只能匍匐而过,上上下下总共有几百多级台阶。忽然洞里变得大而开阔,可以容纳上万人坐下来。那些下垂的石乳,更加奇特了,呈现出五彩的颜色,明亮得刺眼。大的石乳好像玉石柱子,有的向下垂着,离地只有一尺左右;有的像怒发一样向上立着,与洞顶之间的距离也只有一尺左右;有些下垂的石乳和上立的石乳之间还未相接,中间只能容下一根头发。石乳的样子像入海的苍虬,像跃起的巨龙,像奔跑的狮子,像蹲着的大象,像莲花,像钟鼓,像飞舞的神仙,又像异域的僧人,形状怪异,不能全部记下来。我当时很疲惫,双脚越发行走困难,勉强振作精神向上攀登,到了石台,再向下看
15、时,一切都那么清楚。张公洞的美景,到了这里就游完了。 张公,就是从前汉代的张道陵,有人说是(唐代的)张果老,其实是错误的。张道陵的事迹在四川很出名(而张公洞在江苏)。许远游写给王羲之的信中说:“这里是神仙住的地方,长满灵芝草,左慈等汉代末年得道之人多在这里住过。”这难道也是其中的一种说法吗?我说:“我之前所看见的那些石床、丹灶、盐仓、米仓和棋盘,只是大体上像那些东西罢了,怎么说是神仙的痕迹呢!”(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减字木兰花宋向子讠垔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讠垔(1085
16、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间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讠垔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讠垔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8“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炼字,要求分析该字的意思,点出所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
17、”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9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5分)解析:题干中“隐含”一词,提示要分析景的深层含义,需结合注释进行理解。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中庸)(2)物格而后知至,意诚而后心正,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答案:(1)审问之明辨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模块综合检测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训练 模块 综合 检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