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解析 .pdf
《2022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解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解析 .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17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加深了阅读的考查力度。历年来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 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高中语文必备古诗词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 ,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2、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2精读 (文段 )。这里的“精” ,不是“精细” ,而是“精明” ,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 对照,
3、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 (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 (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示例: (安徽卷第1 题 D
4、 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比对: “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 ,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范围词 (如“都”“所有”“人人”等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示例: (安徽卷第1 题 C 项)家族伦理
5、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示例 a:(安徽卷第1 题 A 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
6、情的。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示例 b:(江西卷第7 题 C 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 区域也同时被激活。原句: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 区域也同时被激活。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7、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边练边悟】用词语比对法看下列选项是否正确(打“”或“” )。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选项: (安徽卷第2 题 D 项)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 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原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比对结果】() 理由:原句是说“并无很大区别”,选项中成了“有本质差别”。选项: (湖北卷第8 题 B 项)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关系。原
8、句: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比对结果:() 理由:原句中的“个别”“并不是”等词语在选项中被偷换成了“普遍”“是”,造成了语意错误。 #国教 #育出 #版网 选项: (山东卷第6 题 A 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原句: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
9、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比对结果:() 理由: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2比对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 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 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 ),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10、),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示例(天津卷第 6 题 D 项)生态文明是经济、 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示例(辽宁卷第1 题 C 项 )资源外延小于环
11、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选项(四川卷第7 题 B 项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原句: 明代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解析 2022 年高 语文 论述 文本 阅读 答题 技巧 例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