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柴油机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x
《五 柴油机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 柴油机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ppt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一节 柴油机燃烧过程第1页/共74页2正常燃烧过程 n(一)燃烧过程概述 n(二)燃烧放热规律 n(三)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n(四)柴油机的噪声振动 第2页/共74页3n着火延迟期 着火延迟期也称为滞燃期。 混合气准备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温度或压力越高,着火延迟期越短。 燃烧室的形式和壁温 ,也影响着火延迟期长短。一般需要0.7ms (一)柴油机燃烧过程概述 第3页/共74页4(一)柴油机燃烧过程概述 n着火延迟期 n 速燃期 着火延迟期内准备好的混合气几乎同时开始燃烧。 应控制压力升高率,防止工作粗暴。 柴油机p/不大于0.4-0.5MPa/CA的范围。第4页/共74页5(一)柴油机燃烧过
2、程概述 n 缓燃期 n着火延迟期 n 速燃期 燃烧的进行渐趋缓慢。 尽可能地加速混合气的形成,保证迅速而完全的燃烧。第5页/共74页6n 补燃期 尽量缩短补燃期,减少补燃期内燃烧的燃油量。(一)柴油机燃烧过程概述 n 缓燃期 n着火延迟期 n 速燃期 第6页/共74页7(二)燃烧放热规律 n瞬时放热速率: 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1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n累积放热百分比: 从燃烧过程开始至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n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称为燃烧放热规律。n燃烧起点、燃烧放热规律曲线形状和燃烧持续时间被认为是燃烧放热规
3、律的三要素。 第7页/共74页8各种发动机的燃烧放热规律n燃烧放热规律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对了解、分析和改进燃烧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8页/共74页9较理想的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 n有一合适的燃烧起点,同时燃烧应该是先缓后急。 n开始放热阶段,控制燃烧放热速率,以降低压力升高率。n然后燃烧应加速进行,绝大部分燃油在尽可能靠近上止点处完成燃烧。n燃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第9页/共74页10(三)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n微粒(PM)n微粒是指温度在52以下时,排气中除水以外的固态和液态物质。 n氮氧化合物(NOx)n一氧化碳(CO) n碳氢化合物(HC) n白烟与蓝烟n白烟的微粒直径较蓝烟的微粒直径
4、大 第10页/共74页11(四)柴油机的噪声振动n气体动力噪声 n指由于进、排气系统及冷却风扇工作时气流压力脉动而产生的噪声,其中排气噪声占主要部分。 n机械噪声 n由曲轴连杆活塞机构、配气机构、齿轮系、喷油泵及其它附属机构等部分的高速运动并与其相邻零部件发生频繁的机械撞击,激励结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n燃烧噪声 n因为迅速地燃烧引起燃烧室内压力急剧变化 第11页/共74页12控制噪声与振动的措施 n1)控制燃烧过程来降低燃烧噪声。 n2)改进机体等有关零部件的结构,降低结构振动的振幅和提高共振频率。n3)为减小撞击力,尽可能减小缸套与活塞之间、轴承、传动齿轮等处的间隙。为减小惯性力应减小运动
5、件的质量,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活塞平均速度。 n4)应用吸振减振材料制造薄板零件 n5)改进消声器的结构、材料;改进空气滤清器、冷却风扇等的设计及适当调节配气相位以降低气体动力噪声。 n6)遮蔽噪声源 第12页/共74页13第二节 燃油喷射和雾化 第13页/共74页14一、供油系统和喷射过程 n柴油机供油系统 n喷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n喷射过程 n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 n不正常喷射现象和喷射系统中的穴蚀破坏 第14页/共74页15 柴油机供油系统喷油泵n喷油泵的主要作用是定时、定量地向各缸的喷油器周期性地供给高压燃油 。n常见的有直列式喷油泵(柱塞泵)和分配式喷油泵(转子泵)两种类型。n分
6、配式喷油泵具有结构紧凑,能在较高转速下工作的优点,但供油压力较低。n共轨式喷油系统 第15页/共74页16 柴油机供油系统喷油泵第16页/共74页17 柴油机供油系统喷油器n喷油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喷油泵供给的高压燃油喷入柴油机燃烧室内,使燃油雾化成微细的油粒,并按一定的要求适当地分布在燃烧室内。n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第17页/共74页18 柴油机供油系统喷油器 孔式喷油器 n用于直喷式燃烧室中。n较小的喷孔与高压泵配合,可形成较细的喷油颗粒。n易引起积炭堵塞。 轴针式喷油器 n用于分隔式燃烧室中。n较低的喷油压力,喷油颗粒较大。n有自洁作用,不易堵塞。第18页/共74页19 柴
7、油机供油系统喷油器第19页/共74页20汽、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装置 对混合气的要求n数量n浓度n空间形态n燃烧起点 汽油机n节气门n化油器n(均匀)n火花塞 柴油机n喷油泵n喷油泵n喷油器n喷油泵第20页/共74页21喷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 n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循环供油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喷油泵速度特性。n对于柱塞式喷油泵,随着转速的上升,循环供油量呈略有增大的趋势。第21页/共74页22出油阀上升出油阀上升:减压环离座孔前,油管内减容增压,减压环离座孔前,油管内减容增压,减压环离座孔,达喷油压力,迅速喷油。减压环离座孔,达喷油压力,迅速喷油。出油阀下落出油阀下落:减压环入座孔,切断
8、油减压环入座孔,切断油 路,防止燃油倒流,保证下次供油迅速。减压路,防止燃油倒流,保证下次供油迅速。减压环落座,环落座,管内增容减压管内增容减压,停油干脆,防止二次喷,停油干脆,防止二次喷射和滴漏现象。射和滴漏现象。3.3.减容器:减容器:出油阀工况:出油阀工况:作用:减小高压腔的容积,作用:减小高压腔的容积, 限制出油阀升程。限制出油阀升程。第22页/共74页23为使供油量与空气量相匹配,对特性进行必要的校正,得到较理想的扭矩特性。第23页/共74页24可变减压容积出油阀第24页/共74页25 喷射过程 n 喷射延迟阶段 n 主喷射阶段 n 喷射结束阶段 定义: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直至喷油器停止
9、喷油的过程喷油泵段压力喷油器端压力针阀升程第25页/共74页26针阀与针阀体(喷油嘴偶件)、喷油器体、挺杆、喷油器弹簧、调整螺钉、回油接头 工作过程第26页/共74页27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 定义定义:n 供油规律:单位时间内喷油泵的供油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它纯粹是由喷油泵柱塞的几何尺寸和运动规律确定的。 n 喷油规律:单位时间内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油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27页/共74页28两者的差异:n 喷油始点滞后于供油始点 n 喷油持续时间较长 n 最大喷油速率较低n 曲线的形状有一定的变化 产生差异的原因: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 第28页/共74页29产生差异的原因:n 燃油的可压缩性
10、n 系统内产生压力波的传播 n 高压油管的弹性变形第29页/共74页30不正常喷射现象 n正常喷射过程n二次喷射n滴油现象 第30页/共74页31正常喷油不齐喷油间断喷油(隔次喷射)波动喷油低速不稳定喷油n为避免出现不正常喷射现象,应尽可能地缩短高压油管长度,减小高压容积,以降低压力波动,减小其影响,并合理选择喷射系统的参数。 第31页/共74页32喷射系统中的穴蚀破坏 n穴蚀破坏出现在系统内与燃油接触的金属表面上。n产生的机理:在高压容积内产生压力波动时,在极低的压力区形成汽泡,随后压力迅速升高使汽泡爆裂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冲击波多次作用于金属表面则引起穴蚀。n穴蚀破坏会影响到喷射系统的工作可
11、靠性和使用寿命。 第32页/共74页33柴油机共轨喷油系统第33页/共74页34柴油机共轨喷油系统第34页/共74页35柴油机共轨喷油系统第35页/共74页36柴油机共轨喷油系统第36页/共74页37第37页/共74页38第38页/共74页39第39页/共74页40高压油泵第40页/共74页41共轨管第41页/共74页42第42页/共74页43第43页/共74页44第44页/共74页45第45页/共74页46二、燃油的雾化和油束特性 n燃油的雾化:燃油喷入燃烧室内后被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n雾化可以大大增加蒸发表面积,加速吸热和汽化过程。n可以从几何形状和雾化质量两个方面来描述油束特性。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柴油机 溷合气 形成 燃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