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作用题(共7页).doc
《诗歌鉴赏作用题(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作用题(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试题。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注释: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旧部桓伊
2、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补充注释故都:指寿阳,曾为楚国都城。乌衣:即乌衣巷,晋代王谢贵族居住的地方。“乌衣年少”,指贵族子弟谢石、谢玄等人。芝兰:喻优秀子弟。秀发:神采焕发,才华出众。今古:偏义复词,指古。怆遗情:因怀古而感伤。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B. “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C. “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
3、叹。 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什用?(5分) C 课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内容、结构、表达的情感、与主旨的关系、表达效果(5分)要点:诗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1分),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分),表达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案示例: 诗人用谢安晚年被君王疏远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渴望重用,希望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自己被排挤冷落的无奈和忧愁,含蓄地表明自己的情感,使全诗意蕴深厚,富有韵味,更好地表达了诗歌的主旨。(5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试题。 塞上听吹笛
4、高 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李 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小单于:乐曲名。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 B. 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C. 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 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
5、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内容、结构、表达的情感、与主旨的关系、表达效果(4分)要点:这两首诗起笔一句都写了边塞秋景(或都写了边关寒霜满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边关明月共同构成了听乐的氛围(或都渲染了听乐的气氛)(1分),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含蓄地表达了征人身处边关的孤寂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案示例: 都用“霜”字点明了描写的时节和环境,秋意寒霜,营造了悲凉之感,也都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背景,写出了戍边战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达了愁绪,意味无穷。(3分) 都以“霜”字开头。这样写能够介绍当时所处的时节,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借着“霜天”的景象,更有
6、助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诗歌的主旨。(2分)“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10分)评分要点:有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6分(能联系两首诗中的一首,2分;能联系文本之外的诗句,2分;分析阐发具体深入,2分);语言通顺,2分。 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其约定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团圆和思念(愁思、怅恨)。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离散的痛苦。月引发了诗人的
7、愁思和怅恨。2.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3.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4.月是美的象征。 5. 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学生答案示例(一类): “月”在边塞诗中体现出苍凉、孤寂的感情。高诗中的月光洒满戍楼,撒下淡淡的哀伤与寂寥同,触动了将士内心中的思念之情。月与将士的羌笛相伴,抒写了令人触目伤怀的凄凉之曲。此时的月,便是寂寞、思念与无限哀伤情愫的化身。李白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则尽展一轮皎洁的圆月从天山上挂起的豪迈气势。此时的月照亮了将士内
8、心的豪情万丈,点燃了坚定的信念。在雄壮宏大的天山上,月少了分哀怨,多了份鼓舞与壮丽。不同的诗人丰富了“月”的涵义,他们用“月”的苍凉孤寂,皎洁明亮,照亮了人们在夜空下的心灵。“月”字是古诗中传统的意象,它包含了思念的寓意。塞上听吹笛中“月明羌笛戍楼间”中一个“月”字便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那小楼间听到笛声,思念家乡之感油然而生;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一个“月”字便让人愁绪满怀,仿佛徘徊在那床边望着皓月,思念亲人之感跃然纸上。“月”字不仅代表了夜晚,也蕴含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意象。每当读到“月”,总令人不禁想起家人团圆的景象,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温情在月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
9、感人肺腑。“月”是团圆,“月”是思念,“月”更是一捧温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新城道中(二首选一) 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注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铜钲:铜锣。西崦:西山。饷:犒劳。12(7分)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从全诗来看,前二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13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
10、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12这首诗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关注劳动、体察民情的愉悦之感。(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察)评分标准:本题3分。“对自然美(或山村春色)的赞赏”“对百姓欢乐的体察”(或对“田园之乐的推崇”)“对春耕劳作的欣赏”,答出一点给1分。若
11、将后两点答成“对民情农事的关注”,可给2分。“欲山行”总启下文,为后6句写道中具体所见引路。“东风知”“吹断积雨”流露出清新、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情感基础。“东风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感到亲切,为下文表现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评分标准:本题4分。任选两点作答,答对一点给2分。13(略)(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5分;表达,3分(达到字数要求且无语病,1分;连贯、精彩各1分)。将“絮帽”“铜钲”的比喻运用视为妙笔与败笔均可,根据自圆其说的水平酌情赋分。12细致体会,说说这首
12、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对作者情感的体察准确、全面(3分):诗人在句中用词清新、自然,通过诗中“乐”“笑”,体现作者对自然之景的热爱;看到农家煮芹烧笋犒劳春耕之景,为百姓的劳作感到高兴和欣喜;同时作者出巡看见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安逸,故喜在心中。答题缺点,得不到满分(2分):诗人于春天出行,万物复苏,山间田野一派生机勃勃,通过描写春日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舒适美丽景色的喜悦之情。而描写西山农民生活耕作场景表达了农民生活的赞赏。情感分析只围绕一种情感,如喜悦之情,且多翻译句子,分析手法,侧重点不对(1分):本诗是作者任杭州通判出巡所作,写了路上所见,表达了作者欣赏春天,心情
13、愉悦,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的思想感情。诗歌思想感情理解有误,如仕途不顺、思乡、离别、归隐等(0分):从全诗内容看,诗人主要都是写景,借景抒情,欲表达出自己在外辛劳与思念家乡之情,全诗句子都能够鲜明地映出作者思念家乡,喜爱家乡的生活。从全诗看,前二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准确指出修辞手法,并全面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对结构上的作用作出具体阐述。(4分)前两句东风好像知道我要去山间行走似的,带走了雨。这种拟人手法,把东风好像知“我”心意一样的描写,生动形象的烘托出诗人此时的快乐心情。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为后文具体的山行、乐情作铺垫。将修辞手法、结构作用、内容的作用三者杂
14、糅在一起,分析不充分。(2分)“东风知我欲山行”,于是将檐间的积雨声吹断,运用拟人,生动形象。此句总起全诗,表达作者心中的喜悦之情,为全诗奠定了轻松、快乐的感情基调。分点没能解决思路层次问题,只得一点的分(2分),又因病句、别字,故只得1分。“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东风知道我想去山间游玩,吹下屋檐的积雨发出的声音,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将春天的东风感情化,制造出春天一幅美丽的画面。近而引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加强渲染力。乱贴标签,提到苏轼,就是旷达、悠然、闲适、豪放、乐观,其实本诗根本没有这些情感。基调也不能统领。(0分)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风知道我要出巡,于是吹断山间的雨来欢迎我的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