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检测 .docx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检测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检测 .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3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
2、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
3、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
4、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就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就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就是此路。(有删改)1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
5、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思路解析:B项,张冠李戴,“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答案:B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终极目的
6、。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思路解析:D项,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古代散文“自我”的地位并不突出。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C.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品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
7、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思路解析:B项,过于绝对,“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答案:B二、课内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
8、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
9、,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4文中画线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思路解析:这是一个热闹的场景,但“我”并不感到热闹,再联系课文开头的“颇不宁静”,便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流露出作者无法摆脱烦乱、哀愁的思想情感。5作者两次都联想到了有关采莲的事情,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思路解析:这两件有关采莲的事情都和江南有关,再加上文章最后的话“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可知这是对江南的怀念。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为了慰藉自己苦痛寂寞的心,同时也寄托着作者的希望与追求。6作者在文中对“妻”着墨不多,都集中在课文的开头和
10、结尾。联系全文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妻”?谈谈你的看法。(6分)思路解析: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比较明显,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作者当时想摆脱现实又回到现实中去的“不宁静”的心情分析。参考答案:从结构上看,这样写有前后照应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这样写表现了一切依然如旧的现实,作者想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最后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乡村铁质刘向民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
11、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
12、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着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疾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
13、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检测:第一单元检测 2019 语文 中人 必修 检测 第一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