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1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1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1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A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举行,可以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C项与材料无关;D项材料无法体现。2(2019江门一模)以下为诗经中农业
2、生产工具词汇出现次数的统计表,由此可知()类别词及次数整地类农具词耜(4次)、钱(1次)、镈(2次)收割类农具词铚(1次)、艾(1次)仓储类农具词场(5次)、圃(2次)、仓(3次)、庾(2次)、廪(1次)、百室(2次)A.经部要籍兼具史部文献的价值B集体农耕已经被个体农耕取代C自然经济成为主导的经济成分D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A由统计表可知,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很多种农具,而这些农具在诗经中又有记载,说明诗经这部文学作品同时也具有史料记载的某些价值,故选A项;在井田制下,耕作方式是大规模简单协作,不是个体农耕,故排除B项;统计表没有提及自然经济,故排除C项;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故排
3、除D项。3(2019齐齐哈尔一模)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B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C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D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D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不允许民间随意宰杀马牛驴,主要原因是利用马牛驴辅助农业生产,体现了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牲畜的管理,没有体现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及地方事务管理,也不能反映刑罚是否严苛,故排除A、B、C三项。4(2019甘肃一模)宋朝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南方的开发、农作物的传播与发展,原来的作物种植结构几乎全被突破,以粟、麦为
4、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A稻麦轮作使耕地亩产增加B粟的产量已达传统农业极限C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D北民南迁刺激江南麦类发展A材料“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所取代”说明稻麦轮作更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明清时期中国开始种植玉米,故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5(2019德阳二模)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松江一带“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太仓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嘉兴地区“物产直稻”却“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十之三四”
5、。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镇化进程的加快C农业经济的衰退D人地矛盾日益尖锐A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超过农作物,这体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使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选A项;城镇化进程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江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反映的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故排除C项;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体现人地矛盾,故排除D项。6(2019揭阳一模)西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的记录,甚至还列出了在场作证的王室官员的名字,以作凭据。这说明了西周晚期()A土地出现私有化的趋向B宗法
6、分封制严重破坏C青铜铸造工艺日渐成熟D井田制得到发展和完善A由材料中“土地交换和土地买卖”可知,西周晚期已出现土地私有化的趋势,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故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青铜铸造的工艺,故排除C项;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故排除D项。7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全国已开垦的田地为827053600汉亩,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人均可占有的土地数量100汉亩。据此可知()A农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C土地兼并成为社会问题D土地问题亟待解决D材料“公元2年人均拥有田地13.88汉亩,远低于法律规定的人均100汉亩”说明当时土
7、地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农民需求,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故选D项;材料反映不出农业资源是否得到全面开发,故排除A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宋代才完成,汉代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地主和农民所占有土地量的百分比,故排除C项。8(2019南充二模)宋太宗曾颁发圣旨:“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C已有明显产权意识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材料反映了典卖东西要“并立合同契四本”,说明宋代已经有产权意识,注意利用契约保护自己的产权,故选C项;由材料可以
8、看出有土地买卖存在,但无法说明相当频繁,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从宋太宗时期才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故排除B项;宋代政府不抑兼并,但不合题意,故排除D项。9(2019唐山一模)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A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B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D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C“规范”一词及制作技艺源自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且延续至今,体现了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深远,故选C项;“规范”对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深远但不等同于贯通整个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限时 训练 12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 模式 形成 农耕 时代 手工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