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限时集训(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周初年,周天子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天子此举有利于()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 D加强文化认同D本题考查西周借助神秘色彩强化文化认同。通过题干可知经过周天子改造之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说明周天子在弱化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述及的是周天子对商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没有提及尊卑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论及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经过周天子改造之后的“
2、神”成为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反映出周天子此举的目的在于加强西周各个部族之间的联系,加强各个部族对周天子的认同,故D项正确。2西周建立以后分封诸侯,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A政治分封制度等级森严B社会嫡庶差异明显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礼崩乐坏”有助于社会转型D本题考查分封制瓦解的影响。题干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称“公”甚至称“王”的现象,这显然破坏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并非完全按嫡庶标准划分,且材料未涉及嫡庶差异,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
3、秦朝,故C项错误;“礼崩乐坏”意味着西周政治制度遭到破坏,这促进了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3战国中期,诸侯国的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的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频繁的变革阻碍了社会发展B经济发展推动了官僚制度改革C专制集权制度已出现雏形D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C本题考查战国时期专制集权制度雏形的出现。材料“诸侯国的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说明分封制趋于瓦解,材料“诸侯国的国君已普遍用玺、符
4、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表明君主集权加强,专制集权制度雏形出现,故C项正确。4汉惠帝时期,中央政府在全国各郡和地方封国设置监御史,规定其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王侯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封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本题考查西汉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御史的主要职责是对地方行使监察权,而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对中央官员行使监察权,故A、B两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由材料“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王侯勾结,还要每两
5、年轮换一次”可知,中央通过监御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5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姓名本官身份卫长君外戚卫青建章监、太中大夫、大将军外戚、功臣霍去病骠骑将军外戚、功臣霍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外戚、重臣金日磾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功臣A.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君主专制有所强化D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C本题考查西汉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中“部分侍中”不足以反映大臣间权力制衡,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相关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亲信近臣,
6、让他们担任侍中等官职,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材料主旨不符,且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D项错误。6(2019德州期中)唐代设立政事堂,中书、门下二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作出决策。但皇帝经常给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官衔,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推进决策民主C平抑宰相权力 D平衡二省关系C本题考查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国古代的决策本质是一种皇权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中“但皇帝经常给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官衔,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为
7、了分割二省相权,而非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不是平衡二省关系,而是抑制相权,故D项错误。7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是()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C本题考查宋代冗官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冗官问题,一职多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国家财政负担加重,但这并不是由五代十国遗留的历史问题导致的,故A项错误;宋代冗官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科举取
8、士的进一步扩大,但这仅仅是直接原因并非根源,故B项错误;宋代冗官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统治者担心官员权力集中而威胁皇权,希望通过一职多官的方式来分化事权,加强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统治者未曾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故D项错误。8(2019宁波十校联考)“(元代)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据此材料,指出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的表现为()A中书省与行省制 B中书省和枢密院C枢密院与宣政院 D行省制与御史台B本题考查元代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
9、枢密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宋朝中央官制相似,因此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的表现为中书省和枢密院,故B项符合题意;行省制是元朝创设的,故排除A、D两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故排除C项。9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发生了科举制建立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的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的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朝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D本题考查明朝科举制度的僵化。题干反映的是生员对科举制及其政治前途的不满,未体现
10、出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故A项错误;题干未提及科举制的非公正性,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大批的生员、监生充当各衙门官员的幕僚,从而参与政治”可知,在野派势力处于从属地位,故C项错误;由题干中“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充当各衙门官员的幕僚”可知,生员对其政治前途感到不满,反映出明朝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故D项正确。10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C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限时 集训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