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doc
《“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摘 要该问题属于在“互联网+”时代下,以“供需平衡”为目标,如何配置出租车资源的优化问题。针对问题一,在考虑城市人口、城区分布、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首先,根据空驶率、出租车运营方式,兼顾出租车经营者的运营收益以及乘客的满意情况,从出租车承担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出行周转量着手,分析影响空驶率的相关因素,从而对城市出租车的供应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次,通过收集分析部分大中小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采用逐次回归分析法,测定出出租车的合理需求规模。最后,以城市出租车供应量与需求量建立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模型和不同时段、不同地段的出租车资源“供求
2、匹配”子模型,以实现对不同时空下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的评定。针对问题二,基于运营合理收益水平的出租车补贴方案,分别研究出租车经营者在无政府干预和政府参与调控时的运营收益,求解政府可供出租车经营者的补贴额度及其占出租车公司在政府参与调控后损失金额的比重。以补贴与损失额度间的差量分析补贴方案对“缓解打车难”有无帮助。最终通过LINGO软件计算得出,各公司补贴方案对于“打车难”具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但并未完全解决此问题;所以,还需进一步完善出租车补贴方案,以期真正缓解“打车难”的问题。针对问题三,基于新建立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需要重新设计合理的补贴方案。首先分析得到出租车补贴金额的主要来源,着手
3、对各项补贴金额进行一一调控,分别求解政府、出租车公司、打车软件服务平台对出租车司机的补贴方案,并得到出租车扣除补贴后的燃油消耗和固有成本等剩余运营损失费用;分析论证在新的补贴方案下对于“打车难”是否真正起到了缓解作用,结果显示,基于新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下的补贴方案可以实现对“打车难”问题的缓解。关键词:空驶率;逐次回归分析;子模型;供求平衡;“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一、问题的提出出租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乘坐出租车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而出租车现存的供需不平衡状况也成为发展出租车行业的瓶颈问题,同时,由此对城市居民生活所造成的不便也
4、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解决“打车难”问题对城市一定时空内出租车和乘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打车难”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多家公司依托移动互联网建立了打车软件服务平台,实现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推出了多种出租车的补贴方案。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如下问题: (1) 建立合理的指标,并分析不同时空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 (2) 分析各公司的出租车补贴方案是否对“缓解打车难”有帮助? (3) 如果要创建一个新的打车软件服务平台,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合理补贴方案,其是否具备合理性。二、问题的分析2.1问题一本题属于出租车资
5、源配置的最优化问题。对于问题一,通过对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出行调查,结合出租车运营状况,从出租车所完成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出行周转量入手,结合对空驶率的分析,以出租车的有效行程、平均车速和平均日运营时间为参数,对城市出租车的供应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次,进行城市出租车需求量预测,通过一定范围的横向比较,收集部分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关数据,采用逐次回归分析法,对一段时期内城市出租车总量进行控制,测定其出租车需求的合理规模。以城市出租车供应量与需求量建立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母模型和不同时空下分时段、分地段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子模型。最后,对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进行评判。2.2问题
6、二对于问题二,在建立出租车市场需求模型和出租车经营利润模型基础上,提出基于经营合理利润水平中的出租车补贴方案,首先需要分析不同情境下出租车的经营利润。通过燃油价格变化情况,确定相应的出租车基本运价和投入营运的出租车数量,分别研究出租车经营者在不受政府管制和政府管制下的经营利润,进而求解出政府应该给予出租车经营者的补贴额度以及所占企业利润的比重。最后,分析出租车的补贴方案是否对 “缓解打车难”有帮助。2.3问题三 对于问题三,依据新建立的补贴政策求解政府、出租车公司、服务平台对出租车司机的补贴,单纯的出租车司机扣除补贴后支出的燃油费即损失多少,再根据服务平台未给出补贴的损失两者比较来分析出出租车
7、使用数量程度进而评判新的补贴方案对于“打车难”问题的缓解作用。三、模型假设与符号系统3.1模型假设(1)假设出租车出行的平均行程、出租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出租车一趟的载客数是固定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2)假设居民选择某一出行方式的比例相对保持稳定;(3)假设乘客平均出行距离与城市规模及用地布局有关,不由出租车经营者决定;(4)假设政府管制只改变燃油价格;(5)假设不考虑“黑车”“私家车”“连载”等不符合交通法规的社会现象的影响;(6)假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短期内较平稳,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经济运行压力及重大事故影响交通出行方式的情况;(7)假设只考虑同一城市的不同时间段的出租车资源
8、配置情况;(8)假设短期内不存在大量人口涌入或人口迁徙现象,城市人口数量无较大起伏;(9)假设不考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带来的经济运行压力及重大事故影响交通出行方式的情况;3.2符号系统(1):城市人口出行周转量(单位:万人/km);(2):常住人口总量(单位:万人);(3):常住人口的人均每日出行次数(单位:次/日);(4):常住人口采用出租车出行的人口比例(%);(5):常住人口采用出租车出行的平均距离(单位:km);(6):流动人口总量(单位:万人);(7):流动人口的人均每日出行次数(单位:次/日);(8):流动人口采用出租车出行的人口比例(%);(9):流动人口采用出租车出行的平均距
9、离(单位:km);(10):出租车行驶的总有效里程;(11):常住人口乘坐出租车时的平均有效载客数(单位:人/车);(12):流动人口乘坐出租车时的平均有效载客数(单位:人/车);(13):载客率(%);(14):空驶率(%);(15):出租车单位时间内(一天内)的平均运营时间(单位:h);(16):出租车的平均运营速度(单位:km/h);(17):城市出租车的供给量(单位:辆);(18):城市出租车的需求量(单位:辆);(19):时间意义上的空驶率(%);(20):空间意义上的空驶率(%);(21):载客行驶总时间(单位:h);(22):出租车行驶的一个单位时间(即一天,单位:h);(23)
10、:出租车的运营收入(单位:元/h);(24):出租车的单次乘车票价(元/次);四、模型构建与求解4.1问题一 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模型4.1.1模型一:城市出租车供给量的计算模型(1)出租车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出租车供给的因素1主要有:国家政策以及城市未来交通的发展战略;国家政策和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战略的实质是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协调各种关系的模式,从而形成交通需求合理、交通布局合理,各交通方式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出行意愿。出租车的运营收入;出租车的收入过低时,会降低出租车的整体供给水平。出租车的空驶率2;出租车的空驶率与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也有密切的关系。空驶
11、率越高出租车的收入会越低;反之,出租车的收入会越高。 城市人口总量、人均出行次数、人均GDP、每千人拥有出租车数量的比例以及乘客等车时间等。(2)模型的构建通常情况下,城市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3。流动人口的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其本身作为一个变量存在。因此在确定城市出租车的供应量时需要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进行讨论。出租车的空驶率与供应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从出租车承担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出行周转量着手,具体分析空驶率2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对城市出租车的供应量进行计算。出租车承担的城市人口出行周转量4为出租车承担的常住人口出行周转量与出租车承担的流动人口出行周转量之和: a.出租车承
12、担的常住人口出行周转量4出租车承担的城市人口出行周转量4,即出租车载客行程与乘客数量的乘积;则出租车承担的常住人口出行周转量的计算公式应为:其中: 为出租车承担的常住人口出行周转量(单位:万人/km);为常住人口总量(单位:万人);为常住人口的人均每日出行次数(单位:次/日);为常住人口采用出租车出行的人口比例,即出租车分担率5(%);为常住人口采用出租车出行的平均距离(单位:km)。b.出租车承担的流动人口出行周转量4出租车承担的流动人口出行周转量为:其中: 为出租车承担的流动人口出行周转量(单位:万人/km);为流动人口总量(单位:万人);为流动人口的人均每日出行次数(单位:次/日);为流
13、动人口采用出租车出行的人口比例(%);为流动人口采用出租车出行的平均距离(单位:km)。(3)出租车总有效行程6出租车运营时,每次有效行驶(载客行驶)时乘载的客人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出租车行驶的总有效里程6为:其中:为出租车的总有效行程6(单位:km);为常住人口有效行程(单位:km);为常住人口有效行程(单位:km);为常住人口乘坐出租车时的平均有效载客数(单位:人/车);为流动人口乘坐出租车时的平均有效载客数(单位:人/车)。(4)出租车的供应量根据空驶率2与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出租车的供应量。出租车空驶率,即一天中出租车空载行程与载客和空载行程之和的比值。则:而载客率为: 故,出租车的
14、空驶率(与载客率对应)为: 其中:为空驶率2(%);为出租车单位时间内(一天内)的平均运营时间(单位:h);为出租车的平均运营速度(单位:km/h);为城市出租车的供给量(单位:辆)。依据上式可得:该式是由城市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在一天中的出行总量计算得到的出租车供应总量。4.1.2模型二:城市出租车需求量的计算模型城市出租车需求量的预测根据我国城市出租车协会对国内外城市出租车交通供求关系的调查分析得,城市出租车交通达到基本饱和(即供求平衡) 时,出租车的空驶率2在30 %左右。当空驶率2超过40 %时,出租车交通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态,而当空驶率低于25 % ,出租车交通就呈现出明显的供不应求。
15、通过一定范围的横向比较,收集国内部分城市的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逐次回归分析法,对一段时期内城市出租车总量进行控制,测定其出租车需求的合理规模。部分城市出租车及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表-1部分城市出租车及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基本情况地区名称地区面积(km)地区人口(万人)人均GDP(万元)出租车数量(辆)A城市976264.927128.088956B城市349518518519406.9716735C城市3963.6382.116205.6712166D城市1066303.315493.2510430E城市59830120110.9384
16、25因变量:出租车数量;独立变量:地区面积,地区人口,人均GDP;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法,利用SPSS7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明三个变量均对出租车数量具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到0.969。回归方程为: 由于数据有限,以某城市为例进行分析,该城市出租车运营行程为4319.80万公里,人均GDP为35795元,出租车数量为7039辆,总人口为561.58万人,区域面积为10108km,在城市出租车数量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出租车数量应该为辆。4.1.3模型三:不同时空下的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模型基于不同时空条件对于出租车资源供、求数量的影响,采用划分空驶率的方法,将空驶率划分为时间和空间上的空驶率。时间上
17、的空驶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出租车空驶时间与总行驶时间的比值;而空间意义上的空驶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出租车空驶行程与总行程的比值。8(1)分时段子模型时间上的空驶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出租车空驶时间与总行驶时间的比值。时间空驶率8,即一天中出租车空载时间与载客和空载时间之和的比值,则:此时,出租车的空驶率为:其中:为时间意义上的空驶率(%);为载客行驶总时间(单位:h);为出租车行驶的一个单位时间(即一天,单位:h);为城市出租车的供应量(单位:辆)。依据上式可得:(2)分地段子模型空间意义上的空驶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出租车空驶行程与总行程的比值。空间空驶率8,即一天中出租车空载行程与载客和空载行程之和的比值
18、,则:此时,出租车的空驶率为: 其中:为空间意义上的空驶率(%);为出租车单位时间(一天)内的平均运营时间(单位:h);为出租车的平均运营速度(单位:km/h);为城市出租车的供给量(单位:辆)。依据上式可得:4.1.4模型求解查阅资料得如下表-2的相关数据9:表-2城市人口数据参数9人数/万人人均日出行次数平均乘坐出租车的里数/km出行方式中出租车所占的比例(%)常住人口8432.256.37.31流动人口2862.656.314.85由上表-2可得,出租车承担的常住人口出行周转量为:873.51万人/km;出租车承担的流动人口周转量为:709.05万人/km。查阅相关数据,无论是常住人口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时代 时期 出租车 资源配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