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程教学方针教育材料(人教出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程教学方针教育材料(人教出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程教学方针教育材料(人教出版).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魔幻的颜色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 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 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 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
2、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 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 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橙=红+黄 绿=蓝+黄 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 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 一印 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 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教师小结 二 万花筒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
3、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 剪刀、胶水、绘图笔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1. 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 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2.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1.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 的。2.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 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
4、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 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 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活动五:作业展示,评价。 收拾与整理。 活动六: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
5、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三 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格列佛游记电影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 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 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 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
6、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 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 活动三: 请学生思考: 1、 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 人国?3、 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四: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六: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四 前前后后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 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 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
7、近大远小” 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展示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 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 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 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 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2) 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 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1.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
8、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 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 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 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2.教师在黑板上画前面的事物,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后面 的事物,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 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1.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评价与总结: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 (1)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 什么不同效果。 (2)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
9、遮挡关 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 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 近大远小的规律。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 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活动四: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 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活动五: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 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六: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
10、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活动七: 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描述。 五 登山游戏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发生的事情进行仔细地观察。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绘画和游戏创意结合,设计登山游 戏棋。3、 通过游戏棋的设计、制作和共同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 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盘。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玩游戏棋吗? 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大家来看一看书中的是什么棋? 大家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幅游戏棋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幅登山游戏棋。(板书课题)二、
11、新授1、学生通过回忆,回答教师问题。 同学们,自己和父母出游时爬过什么山? 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2、通过棋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的组成。 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标、 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3、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4、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实践总结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5、创作步骤: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结合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事 件,想象创作内容要安排的景物。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
12、或序号。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三、学生实践、教师辅导1、提出要求:a)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b)四人为一组合作完成。2、安排好分工与合作:一人搞装饰,两人设计路线,一人做棋子。四、展评1、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玩法与规则, 谈谈小组与众不同的创想。2、 对路线清晰、构图完整、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的作 品提出表扬。3、 玩一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登山游戏。五、课堂总结这节课,大家设计制作的棋盘都很棒,既美观又好玩。希望大家在课后,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用泥或彩泥制作一幅象棋,跟同学或家人玩一玩,大家说,好吗?六 黑与白教学目标:
13、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简洁图形来表现黑与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简洁图形来表现黑与白。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 图形之间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二、发展阶段(1) 欣赏 天空和水(版画)埃舍尔(荷兰) 景之秀之二(版画)叛军 结构 简练、造型夸张,再加上黑白两色的巧妙组合, 可以获得对比强烈的画面效果。 (二)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图形的要领
14、: 方法一: 1、画动物外形2、水平分割3、垂直分割4、完成 方法二:用即时贴制作黑与白三、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四、作业要求:1、用黑与白表现一幅作品。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五、展示评价:1、作品展示。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黑与白,体会其形式美。七 快乐的回忆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 形式表现出来。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
15、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带给自己快乐回忆的照片、物品等。(二)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照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进行讲述。要求学生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通过回忆往事,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时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表现欲望。(三)发展阶段1. 欣赏教科书上的画家作品,看看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表现 了怎样的情景。 通过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态、快乐的情绪方 面进行赏析。学习画家是如何表现快乐场景的。2. 教师讲一讲自己生
16、活中快乐的回忆。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绘 画的方式进行表现。3. 欣赏教课书上的绘画作品,说说你喜欢它的哪些方面,它用 了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4. 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教科书上的绘画作品可用哪些 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进行表现,画家又是如何表达自己快乐情 绪的。(四)学生作业 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 材料进行表现。(五)展示与评价阶段 猜猜我的快乐回忆是什么?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让学生们自评、互评,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八 星空的联想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 通过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
17、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 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教学重难点: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2、 讲授新课:1、 引导阶段 让学生分成组,相互交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 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空的理 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让学生欣赏科幻片作品,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 秘密。2、发展阶段 (1)指导学生设计一张背景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 进行创作。 (2) 星空里有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3)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创作一幅较 有新意的画面。 3、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8、: 1、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 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 2、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四、收拾和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五、课后拓展: 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运用 科技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九 天然的纹理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学具: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美术 教案 课程 教学 方针 教育 材料 出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