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1科技成就 1.2020湖北部分学校起点考试据记载,唐代医药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医学方面,印度眼科医术,大秦(东罗马)、波斯一带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等传入。药学方面,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等传入。这说明唐代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A.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C.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D.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2.2018全国卷,27,4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2、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3.2016天津文综,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
3、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
4、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考点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2018海南高考,1,2分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5.2017全国卷,24,4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6.2017 年4月浙江选考, 4, 2分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
5、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7.2020陕西汉中第五次质量检测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B.艺术的教化功能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繁荣8.2019江苏高考,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
6、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
7、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5分)考点3文学成就 9.2016北京文综,12,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
8、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10.2019海南高考,5,2分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A.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元朝11.2020五省联考据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此时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被刊印出来。这表明当时()A.商业出版迎合了市场需要B.活字印刷技术得到普及C.世俗文化整合了价值观念D.历史小说创作成为主流考点4京剧
9、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2.2017海南高考,5,2分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13.京剧的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B.是宋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标志着古代中国戏曲艺术成熟D.建立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上考法1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2018全国卷,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
10、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本题从墨子中所包含的科学性论述切入,考查墨子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凸显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可知,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记载,但并未体现出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A、B两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经验的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家学派代表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
11、墨子无法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C名师点拨墨子与墨子有别,前者为关于墨家学派思想的论著,后者为早期墨家的创始人物,另外需要认识墨家思想的平民性质。由于墨家主要代表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思想未得到政府的重视,最终湮没于历史洪流,仅余“侠义”余音。22018全国卷,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本题从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
12、力量的支持切入,考查影响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材料没有涉及神农本草经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对药学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隋唐及以前,理学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B名师点拨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医理论与西方医学的区别,这是复习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中医理论渗透着浓厚的阴阳五行色彩,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儒学的演变有着共振之处。32014全国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3、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
14、,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本题从宋应星与牛顿的科技成果入手,考查17世纪中西方科技的不同发展趋势,凸显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第(1)问,第一小问,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等信息,结合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总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可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学的意义,概括出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第二小问,
16、宋应星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从材料一中“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概括出这是他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从材料一中“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可归纳出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牛顿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从材料二中“自幼喜欢钻研科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牛顿长期从事科学研究、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第(2)问,从材料一中“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再结合明清时期固守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文化氛围等分析宋应星科技成果的命
17、运;从西方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等来分析牛顿科技成果的命运。(1)特点宋应星:传统科技的集大成;注重总结,缺乏创造。(4分)牛顿: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4分)背景宋应星: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3分)牛顿:长期从事科学研究;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4分)(2)原因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5分)牛顿:西方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5分)解题反思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与西方科技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教师 第四 单元 古代 中国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