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 .doc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 .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断句错误从往年的两处增加到三处,题型为“3对1错”型选择题。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误解词语意思;误拆连动成分;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忽略倒装句。一、“5大标志”助你巧断句词性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2、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1(2016全国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
3、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大致了解内容,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A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中的“镌”是动词,“裁减,削职”的意思,必须与名词“官”搭配,此处断句错。C项,“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
4、学士”中的“进”是动词,“晋升”的意思,“左中允”为名词,是其宾语,两者不能断开,此项错。D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根据对A项与C项的分析,可知此项有两处错误。故选B。【参考译文】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明朝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被任命为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修纂大明会典,完成后,晋升为左中允。明武宗继位,凭借东宫的恩德,晋升为左谕德,充任讲官,编辑修撰孝宗实录。当时的文学大臣不附会刘瑾,刘瑾嫉恨他们。说会典由刘健等人完成,浪费很多,参与编修的官员被降职,傅珪被降为修撰。不久因实录修成,晋升为左中允,再次晋升,任翰林学士,历
5、任吏部左、右侍郎。明朝正德六年,代替费宏任礼部尚书。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刻有助于提高答题效率。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袁淑)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
6、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还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节选自宋书袁淑传)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
7、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B“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D两项。“大祸”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参考译文】(袁淑)调任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要杀君叛逆时,那日晚上袁淑值班,二更左右,刘劭召集袁淑和萧斌等人,希望他们鼎力相助。袁淑、萧斌二人说:“从古到今没有这样做的道理,希望你三思。”刘劭发怒变了脸色,手下都要动手。萧斌害怕了,就说:“我过去在你手下供职,常常想为你效力,何况现在情况如此紧迫,就应竭力听从你的号令。”袁淑斥责萧斌说:“你就觉得殿下真会这样做吗?殿下小时候曾中风,可能这是他的病又发作了。”刘劭更加愤怒,于是问袁淑:“这事能不能成
8、功?”袁淑说:“你处在不被怀疑的位置上,还担心不能成功吗?但是,成功之后会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也就临头了。希望你迅速打消这个念头。”刘劭手下的人抓住袁淑的衣领说:“这是什么样的事,怎么能说停止!”袁淑出来回到省台,绕着床转,到了四更才睡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根据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断句时应注意的“6类虚词”虚词类型示例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
9、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温馨提示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
10、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下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文言基础篇第1讲二、文言精读”),完成后面的题目。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画线句中的两个“则”领起下文的推论句或结论句,其前均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根据句子大意,应该是鲁君怀疑吴起,“疑”的主语是“鲁君”,“鲁”前
12、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B。句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常见的句式类型及标志句式类型句式标志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A晏平/仲婴者莱
13、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B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C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D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C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式,“者”后应停顿,据此排除A、B两项;“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重于齐”后应停顿,据此排除D项,故选择C项。【参考译文】晏平仲,名婴,是莱州夷维人。(他)先后侍奉
14、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做事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他在朝堂上时,国君问到他,他就慎言回答;没问到他,他就谨慎小心行事。有利于国家政治清明的,他就遵从政令行事;不利于国家政治清明的,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因此,他能接连侍奉三代君主,名扬于各诸侯国。对称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
15、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节选自东坡志林卷八记游)【注】屠酤:屠,杀牲;酤,卖酒;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A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
16、掩关熟寝/已再鼾矣D“步城西”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与“屠酤纷然”都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根据这点即可断句。正确的标点是: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参考译文】己卯年元宵节,我在儋州,有几位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游玩?”我高兴地跟随他们去游玩。走出城西门,进入寺庙,走过小巷,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杂居在一起,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三更天了。家中人关门熟睡,已经重新响起了鼾声。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鱼钓不到,打算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1讲 文言文断句题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通用版 教师 部分 专题 题型 突破 文言文 断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