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7讲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doc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7讲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7讲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7讲群落的稳态与调节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最新考纲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实验:(1)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科学思维构建种间关系的模式图,总结群落演替的特点近三年考情2017全国卷(31)、2016全国卷(5)、2016全国卷(31)、2015全国卷(4)科学探究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社会责任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概念关键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
2、.各种生物种群。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2.四种常见种间关系比较比较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曲线模型营养关系图举例大豆与根瘤菌蛔虫与人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3.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模型现象分层现象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分层:光照、温度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地形变化、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教材高考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017
3、全国卷,31(3)()(2)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2016全国卷,5A)()(3)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016全国卷,31(1)()(4)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4B)()(5)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3全国卷,31(4)()提示(1)(2)鹰迁入后,蝉的数量减少。(3)(4)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5)2.深挖教材(中图版必修3 P75“营养结构”拓展)下面是几种营养关系曲线图,请说出每个曲线图所表示的营养关系类型。提示表示竞争关系(竞争
4、力悬殊较大),表示捕食关系,表示互利共生,表示竞争关系(竞争力相当)。结合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考查逻辑思维能力1.(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 B.竞争C.寄生 D.互利共生解析两个对资源利用方式完全相同的种群生长在一个稳定的、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二者相互争夺氧气、营养物质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答案B2.(2019四川成都市诊断)某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种群一定是生产者B.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
5、统正在衰退D.甲、乙种群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解析根据甲、乙两种群的曲线变化,可知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但是甲种群不一定是生产者;M点时甲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是生态系统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D1.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2.生物种间关系曲线模型辨析通过群落结构的辨析,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3.(2015海南卷,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
6、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解析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自上而下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森林群落中具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C正确;群落中,植物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给动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正确。答案B4.(2019甘肃兰州模拟)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因为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C.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7、D.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不同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不同,所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玉米的合理密植没有涉及不同种生物,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分层现象主要是长期适应环境条件(如阳光、温度、湿度等)的结果,这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生产上利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充分利用光能,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答案B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概念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8、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过程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时间经历的时间比较长经历的时间比较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1)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提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2)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取而代之还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提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
9、,而不是“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通过群落演替类型的分析,考查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1.(2018经典高考)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完全的取而代之,所以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有相同的,C错
10、误;与阶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故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答案D2.(2019广东中山调研)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A错误;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B错误;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再存
11、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且所需时间短,C正确、D错误。答案C“三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围绕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考查科学思维能力3.(2015全国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
12、力强,C错误。答案D4.(2019安徽黄山摸底考试)如图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和生物进化的顺序相同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故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等同于生物进化的过程,A错误;b阶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过程,C错误;据图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为abc
13、d,每一个阶段都为后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D正确。答案D(1)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2)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3)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演替的顶点。考点三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
14、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研究步骤步骤实施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实施计划准备及取样用取样器取样(如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采集小动物诱虫器采集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观察和分类可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可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名称,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
15、和目测估计法实验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1)诱虫器(A图):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2)吸虫器(B图):该装置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结合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考查科学探究能力1.(2019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
16、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解析蚯蚓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B错误;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鼠妇只是土壤小动物的一个种群,应说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C错误;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D正确。答案D2.(经典高考)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对动植物的遗传残骸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
17、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_。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湿润的棉花模拟土壤的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实验成功关键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对于不认识的动物也应作好记录,并记为“待鉴定”记
18、下其特征。(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易错易混易错点1正确区分捕食与种内斗争及竞争与种内斗争的关系点拨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是一种种间关系,种内斗争是同种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进行的斗争,是一种种内关系,而竞争是异种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进行的斗争,也是一种种间关系。易错点2正确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点拨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种群内生物高低错落有致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易错点3错将高山不同的海拔高度群落分布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点拨高山上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
19、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易错点4错将海岸不同潮间带物种分布差异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点拨不同潮间带,其所处区域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这应属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垂直结构。易错点5错误认为群落演替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点拨群落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因为群落演替还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深度纠错1.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C.大鲈鱼吃小鲈鱼属于捕食D.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
20、成不再发生变化解析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一物种,是种群而非群落,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特征,A错误;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B正确;大鲈鱼吃小鲈鱼是种内斗争,而非捕食,C错误;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也相对稳定,但并不表示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答案B2.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光照和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
21、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激烈解析温度是造成高山山坡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A正确;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又由于a处的不同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段,所以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b、c处的植物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正确;b处影响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因此,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第27讲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2020 生物 高考 素养 复习 图版 讲义 27 群落 稳态 调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