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差定律公式及其倍角定律公式的运用.doc

收藏

编号:276341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26.7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5-04
8
金币
关 键 词:
以及 定律 公式 及其 运用 应用
资源描述:
\ 和差公式及倍角公式的运用 一、和差公式 二、倍角公式 三、应用类型 (题型一)-----给角求值 例1、求的值. 【解析】原式=. 或原式= 例2、计算的结果等于 ( ). A. B. C. D. 【解析】. 答案:B 例3、已知,则的值为 ( ). A. B. C. D. 【解析】. 答案:B 例4、已知为第三象限角,,则 . 【解析】∵为第三象限角,, ∴, 于是 , ∴. 例5、求的值. 【解析】法一:利用二倍角公式的变形公式 解:∵,∴, ∴原式= ==. 法二:先将正弦变成为余弦,再逆用二倍角公式 解:原式== == ===. 或原式== =. 提示:∵,∴,因此 法三:构造对偶式,列方程求解 则 = == == ∵,∴,从而有=. 例6、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解析】(1)原式=; (2)原式=. 【题后感悟】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二倍角”应该有广义的理解,如:是的二倍角,是的二倍角,是的二倍角等; (2)公式逆用:主要形式有, 【变式训练】 同步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 ; ⑵;⑶ (题型二)------给值求值 例1、已知 【点拨】 【解析】∵∴ 依题意,,∴ 又 ∴原式= 【题后感悟】 (1)从角的关系寻找突破口.这类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常有两种解题途径:一是对题设条件变形,将题设条件中的角、函数名向结论中的角、函数名靠拢;另一种是对结论变形,将结论中的角、函数名向题设条件中的角、函数名靠拢,以便将题设条件代入结论. (2)当遇到这样的角时,可利用互余角的关系和诱导公式,将条件与结论沟通. 类似这样的变换还有: 例2、已知求的值. 【解析】 又∵∴ 依题意,,∴ 而 (题型三)------化简 例、化简下列各式: ⑴ ⑵ 【点拨】切化弦,并逆用二倍角公式 【解析】(1)原式= 提示:1、; 2、 【解析】(2)原式= 【题后感悟】 被化简的式子中有切函数与弦函数时,常首先“切化弦”,然后分析角的内部关系,看是否有互余或互补的,若有,应用诱导公式转化;若没有,再分析角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并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展开(或重新组合),经过这样的处理后,一般都会化简完毕. 【变式训练】 化简:⑴; ⑵. 【解析】⑴原式= ⑵法一:原式= 法二:原式= 四、万能公式(正、余弦的二倍角与正切的单角的关系) 1. 2. 说明:这两个公式叫做“万能公式”,在是否记忆上不做硬性要求,但记住了之间的关系,就会使解题过程更简捷. 五、活用公式 由于公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因势利导、融会贯通,要有目的地活用公式. 主要形式有: ⑴、 ⑵、 ⑶、 六、错例分析 例、解不等式 【错解】∵两边平方,得 ∴∴ ∴因此,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正解】∵两边平方,得 ∴必有且, 又∵,∴必为第一象限角, ∴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错因】错因1:忽略了为第一象限角(因为, 又∵所以必须且); 错因2:上述方法引进了的增解,如果改用恒等变形,得即,可避免增解,也无需寻找隐含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和差定律公式及其倍角定律公式的运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763418.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