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形式标准规范.doc

收藏

编号:27636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3.5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5-04
8
金币
关 键 词:
华中 农业大学 博士后 出站 报告 讲演 呈文 形式 情势 标准规范
资源描述:
\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形式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博士后出站报告写作、排版、打印和装订工作,促进博士后出站报告形式标准化,特制定本规范。请各位博士后在准备出站报告前认真阅读,并遵照执行。 1.出站报告组成 一篇完整的出站报告包括封面、扉页、目录、摘要、关键词、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十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或引言、绪论)、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或结论等四个部分组成。 2.出站报告外观 出站报告装订一律采用A4开本(297210 mm),其中上边距25 mm,下边距25 mm,左边距32 mm,右边距25 mm,页脚15 mm,奇偶页页边距对称。定稿后,用A4纸双面印(不允许以A3纸单面复印后对折),装订整齐、美观。 出站报告应从目录开始按顺序编排页码,装订好后,页码无漏编、重编、倒编等错误。出站报告正式输出前应认真仔细地校对,特别要严格检查错别字、漏字、段落错乱、标题混乱等问题。出站报告装订好后,文中不应出现手工涂改的痕迹,整篇出站报告的错别字、漏字应控制在10个字次以下。 出站报告中的各级标题与正文、表头、题头等可以用不同的字号和字体加以区别,但通篇出站报告的同级标题和正文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字间距、行间距(20)、字体和字号。一般地,出站报告标题可设三级,一级标题采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三号黑体,三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且都采用左对齐排版;标题以外的段落,一般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体);图表应同时标注中英文对照标题,中文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英文标题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图表内的文字一般中文采用五号宋体,英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出站报告中的各级标题应采用统一的编号体系,一般按“1”、“1.1”、“1.1.1”体系进行标题编号,不能将“一、”、“1、”、“1.1”、“(1)”等混编在一起。 一段文字的最后一行不落在下一页,一段文字的起始一行不放在前一页。 所有的表图,包括标题、图题和脚注等,都必须放在同一页,以保持表图的完整性。 3.封面与扉页 封面应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列出以下内容:出站报告题目、博士后姓名、合作指导教师姓名、流动站名称、研究方向、出站报告完成时间等内容。出站报告题目应高度概括和准确反映出站报告内容,力求简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博士后出站报告封面式样见附件1) 扉页应包括分类号、密级、出站报告题目(中英文)、博士后姓名、合作指导教师姓名、流动站名称、研究方向、出站报告时间等内容。(扉页样式见附件2) 4.目录 目录一般放置在出站报告正文的前面,是出站报告的导读部分。因此,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完全一致,应清楚无误地逐一标注该行标题在正文中的页码。正文的各项内容(各级标题)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5.摘要 5.1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英文摘要。 5.2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全文的主要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引用和用于工艺推广;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背景、目的、主要材料和实验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着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5.3除了实在无变通的办法可用之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等。 5.4英文摘要的内容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基本一致,英文摘要要求语法正确、拼写无误、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6.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由3-8个相对独立的、反映出站报告主体内容和涉及范围的词或词组组成,是出站报告分类和建立索引的依据。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分别在中、英文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为增加检索的信息量,关键词应尽量避免与标题相重复。 7.缩略语表 如果正文中使用缩略语较多,在关键词之后、正文之前一般应有一个缩略语表,列出文中涉及的各种缩写和略写等用语的确切含义。 8.正文 正文由前言(或引言、绪论)、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或结论等四个部分组成,视涉及的内容,每部分还可分成若干个子部分,并用标题分别分开。当研究工作包括相互联系不大的多项内容时,出站报告的写作可以分成几章,写作时每一章都应包括前言(或引言、绪论)、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或结论等四个部分,但若干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在出站报告正文结束后统一编排。 8.1 前言(或引言、绪论) 前言(或引言、绪论)应包括研究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基本内容。 研究问题的由来应明确地提出出站报告研究所针对的科学、技术、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问题,指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意义。 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空白等,是作者对相关文献阅读、消化后的综合、提炼和升华,反映作者对国内外相关进展的了解和理解程度。因此,文献综述在叙述前人工作的同时,应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应将文献综述写成前人工作的堆砌,也不应象教科书一样写成知识性介绍,教科书中有的知识一般不必赘述。 研究目的是在提出问题和综述文献的基础上,阐述学术思想,提出科学假设和假说,提出研究要实现的目标或达到的目的,以及为此开展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8.2 材料与方法 研究所用的材料应详尽地列出,如生物材料及拉丁文学名、品种名称、菌株名称,实验材料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各种特征特性,由实验材料所得到的各种衍生材料、实验群体、世代、数量等,并须清楚地说明各种材料的来源。 实验方法的描述也应详尽,以能将实验材料与实验结果贯通为准,且他人能按所述的方法进行重复实验。对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可在引用他人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加以描述,而不必花大量篇幅去交待细节。但对于改进和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则需要作详细的交待,说明所用的是他人的方法,还是自己发明的方法,还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及改进的部分等。实验方法还应包括实验设计、田间种植方式、田间管理、试验时间、地点、数据采集(考种)、统计分析方法、所用统计软件、计算机程序等。 8.3 结果与分析 详尽陈述项目研究结果,在写作时力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做到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避免重复叙述实验方法,也不要作过多的讨论。 8.4 讨论或结论 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作者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水平。讨论应在对结果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归纳研究的主要结果,说明主要结论,指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的进步所在和所解决的科学问题,阐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价值、前景等。讨论中还应指出本研究及其结果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的不足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思路和建议等。讨论应注意与前文的研究目的相呼应,要言之有据,避免重复叙述实验结果。鼓励在博士后出站报告中,以一定的实验证据为基础,进行大胆推论、假设,甚至提出新的学术观点。 8.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紧接正文后面列出,与文中的文献引用及最初出现的次序一一对应。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按照最早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出;文献作者人数在20人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20人时,列出前20名作者,后面加“等”(“et al”)字以示省略;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国人姓名的名字部分应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应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注明。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外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外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各种来源的文献书写格式举例如下: 1. 王石平,刘克德,王江,张启发.用同源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寻找水稻抗病基因DNA片段.植物学报,1998,40:42-50 2. 刘克德.水稻广亲和性遗传基础的全基因组分析及S5位点区段部分物理图谱的构建.[博士后出站报告].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1998 3.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 6447-86文献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4. 张启发,李建雄.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见:王连铮, 戴景瑞主编, 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作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 北京, 1998,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1-10 5. 张启发.玉米的群体和群体遗传学.见:刘纪麟主编,玉米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264-320 6. 姜锡州.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 881056073.1989-07-26 9.致谢 致谢要实事求是,谦和真诚,力戒浮夸,更不宜对合作指导教师或其他个人进行过分赞扬。既不能将对自己完成出站报告提供较大帮助的单位和个人漏掉,也不能将无关的个人或单位罗列进去。 10.附录 附录出现在出站报告的最后,一般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1)出站报告补充材料,如实验方法、试剂配方、实验数据、公式推导、数据处理程序等; (2)作者简历、在站期间与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提交的论文等。 11.注意事项 11.1 文献的引用 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只有在非引用不可,引用了确有效果,或用自己的话解释效果不佳,或那些权威性的言论和令人信服的证据之类不引不足以说清问题时才采用。引文要少而恰当,忠于原意,表意完整,不能为了装潢门面,而摘取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引文的内容,在文章中作观点使用时,可以不作解释和说明,但作为论据使用时,可加以适当的阐释。 在出站报告中引用文献时,应在引用处标注被引人的姓名和被引用文献发表的年份。若所引文献只有1名或2名作者时,作者姓名全部列出(外文文献只列姓氏);当所引文献作者有3名或3名以上时,列出第一作者,后面加“等”以示省略。如“(梅明华,1994)”,“(梅明华和李泽炳,1995)”,“(梅明华等,1996)”等。外文文献引用也同样处理,如(Smith, 1990), (Smith and Jones, 1992), (Smith et al., 1993) 等。 11.2 图、表的编排 每个图、表都应有标题(图题或表题),以表1(Table 1)、表2(Table 2 ),图1(Fig.1)、图2(Fig.2)等形式统一编号。标题应简洁明了,准确精当,中英文对照,相对于图、表居中排列。表题一般置于表的上部,图题一般置于图的下方,每个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应能做到自我解释(即不看正文应能理解各图表的数据和信息)。 出站报告中的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格式,表头应简洁,必要时可加脚注(中英文),即表注。表注用右上角半括号阿拉伯数字或小写英文字母如“1)”、“2)”、“a)”、“b)”等表示。照片(或图片)要用反差大、图像清晰的原版照片(图片),或计算机处理的高质量的照片,不应采用复印图。图上的各种标示、箭头等应符合正式发表的规范。 图表要运用恰当,讲求质量,并注意美观,在文中适当位置插入,力求避免跨页。 11.3 符号、缩写、代号、计量单位和数据的表示 11.3.1符号、缩略代号 出站报告一律采用标准化的西文符号、代号等,正确使用大小写、上下角标、正斜体。一般使用西文斜体书写格式的有:生物学属及属以下的拉丁文学名、基因名称符号,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及统计学符号,量符号和量符号中的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的角标字母,如体积V、浓度C 以及数学公式等。符号、代号在出站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时,要用括号注明中文名称。 对在文中出现次数较多(≥ 5次)的较长的名词,可以采取缩写。缩写的名词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要进行必要的定义,并将自行定义的缩写列入“缩略语表”(或“缩略名词表”)。 11.3.2 计量单位 文中计量单位使用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如时间单位使用s(秒)、min(分)、h(小时)、d(天)等;溶液浓度单位使用mol/L 、mg/L等,原用的ppb、ppm、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等均已废除,不得使用;面积单位使用m2(平方米)、cm2(平方厘米)、ha(公顷)等, 而不使用“亩”;光强使用lx(勒克斯);辐射强度使用Bq(贝克)、C/kg(库/千克),而不使用居里、伦琴;质量单位用t(吨)、kg(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等,而不使用公斤、斤等;体积单位使用L(升)、mL(毫升)、μL(微升)等,不使用l、ml、μl等。 凡阿拉伯数字后所带单位,均使用国际通用代号或符号,如使用1 mol,不使用1摩尔,等等。农业科学中有些单位习惯用中文表示的,与数字组合使用,采用国际通用代号,如3天用3d 、5小时用5 h 、10分钟用10 min、13秒用13 sec表示。组合单位在文字中采用如下写法:mol/L 、mg/L;转速使用r/min,不使用rpm。 11.3.3 出站报告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值按《数值修约规则》取舍,表示要一致,有效数值必须全部写出,如0.8600、1.0000为4位有效数,不能写成0.86、1;出站报告中各种单位的计数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 10株、3次重复不能写成十株、三次重复;表示参数与偏差范围的数值,如202℃不能写成20℃2℃,50%-60%不能写成50-60%;附带尺寸的单位相乘的数字,如长宽高应写成30m20m10 m,或写成m:302010,不能写成302010m;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和百分数表示,如增加了2倍、增产10%;数字的减少只能用百分数和分数表示,如降低10%、减少了1/5等;公历纪年,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也不能用去年、今年、明年表示。 11.3.4 标点符号的使用 文中各种标点符号应恰当使用,尤其在输入中应注意中英文软件环境的区别,是中文叙述的文字就应采用中文输入环境下的标点符号,是西文叙述的文字就应采用西文的标点符号,中西文标点符号不应混用。英文的标点符号后应空一格。 11.4 特别提示 上述各项要求和规范须在博士后出站报告撰写和装订中严格执行,否则,在博士后出站报告审核中将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出站报告将退回博士后本人修改。博士后按要求修改后再办理出站学术评议等手续。 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到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咨询。 附件1:博士后出站报告封面式样 中国 武汉 WUHAN,CHINA 二○○三年五月 MAY,2003 项 目 名 称 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等混配后增效机理研究 PROJECT STUDIES ON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THE MIXTURE OF CYHALOTHRIN AND PHOXIM 博士后姓名 □□□ POSTDOCTOR NAME □□□ 流动站名称 作物学 STATION NAME AGRONOMY 合作指导教师 □□□ 教授 COOPERATOR PROFESSOR □ □□ 博士后出站报告 POSTDOCTOR RESEARCH REPOR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附件2: 扉页式样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 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等混配后增效机理研究 STUDIES ON SYNEGISTIC MCHANISM OF THE MIXTURE OF CYHALOTHRIN AND PHOXIM 博士后姓名 □□□ 流动站名称 生物学 研究方向 农药复配 合作指导教师 □□□ 教授 中国 武汉 二○○三年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形式标准规范.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763630.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