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doc

收藏

编号:27642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5.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5-04
8
金币
关 键 词:
中学 教育 教学 心理学 试题 及其 答案 谜底 解析
资源描述: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____ A.2岁B.4岁C.6岁D.8岁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____ A.1岁B.3岁 C.5岁 D.7岁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3.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____ A.50%-60%B.60%-70% C.70%-80% D.80%-90% 4.人格的核心是____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____ A.刺激分化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____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____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D.欲望内驱力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____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____ A.顺向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____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A 2B 3D 4.C 5C 6D 7B 8A 9B 10D11C 12A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19B 20D 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____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视觉想象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____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____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____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____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____ A.4+- 2 B.5+- 2 C.6 +-2 D.7+- 2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____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____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_____________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2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成分。 2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___________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_____________的经验过程。 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_____________条件作用。 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______________。 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的信息。 2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_______________。 28.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_______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29.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基本成分。 3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____,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__。 31.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_。 32.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道德健康。 3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 3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5、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_________之间的交叉学科。 36、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37.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___________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38.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9.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空间布置等。 4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__________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_________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2.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43.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4.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45.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46.简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47.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一、 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B 8A 9B 10D11C 12A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19B 20D 二、 填空题 21.心理健康教育 22.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3.语言、个体 24.逃避 25.替代性强化 26.辨别、概括 27.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28.创造性 29.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30.知识、评价 31.区分度 32.心理健康、社会行为 33.他律道德 34.学与教 35.心理学 教育学 36.群体差异 个体差异 37.敬业精神 教学风格 38.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 39.课堂自然条件 教学设施 40.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 三、 简答题 41.【要点】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谁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42.【要点】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43.【要点】(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44.【要点】(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45.【要点】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46. 【要点】教育心理学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论述题 47.【要点】 一、复述策略的定义: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2)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 冯特   B、 詹姆斯   C、 桑代克   D、 杜威   2. 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 )   A、 观察法   B、 自然实验法   C、 个案法   D、 调查法   3. 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   A、 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4. 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失用律   D、 效果律   5. 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 获得与消退   B、 刺激泛化   C、 分化   D、 同化   6. 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 行为主义   B、 格式塔   C、 认知主义   D、 建构主义   7.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 低水平   B、 高水平   C、 中等水平   D、 极高水平   8. 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   A、 定势现象   B、 迁移现象   C、 记忆现象   D、 应用   9. 奥苏贝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做 ( )   A、 学习动机   B、 先行组织者   C、 认知结构   D、 学习迁移   10.在有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做( )   A、 综合学习   B、 并列学习   C、 类属学习   D、 总括学习   11.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 )   A、 习惯性动作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经验性知识   12.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   A、 计划性   B、 规则   C、 方法   D、 监控   13.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 )   A、 精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基本策略   1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 创造性   B、 聚合思维   C、 发散思维   D、 智力   15.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 皮亚杰   B、 柯尔伯格   C、 加涅   D、 夸美纽斯   16.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   A、 正常学生群体   B、 特殊学生群体   C、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 极个别学生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   A、 教学方法   B、 教学目标   C、 教学环境   D、 教学策略   18.下列不是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 )   A、 班级规模的控制   B、 课堂常规的建立   C、 课堂纪律   D、 学生座位的分配   19.系统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此过程是( )   A、 教学评价   B、 测量   C、 测验   D、 控制   20.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   A、 定势效应   B、 晕轮效应   C、 罗森塔尔效应   D、 首因效应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人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性、___________性、独特性和___________性。   3.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可分为三个领域,分别为___________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   4. 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___________、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5.维果斯基提出了 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6.根据言语信息复杂性的程度不同,可将知识学习分为 、概念学习和___________。   7.练习过程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8.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则是___________。   9.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发明和___________。   10.美国心理学家 继承并拓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提出了 级水平___________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11. 印象是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___________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12.认知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困扰的___________理论。   1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 、___________和合作学习。   14.课堂心理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___________三种类型。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3.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4. 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5. 简述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10分)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C 2. B 3. D 4. C 5. D 6. A 7. C 8. B 9. B 10. D   11.C 12. A 13. B 14. C 15. A 16.A 17.B 18.C 19.A 2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校 2. 结构 社会 3. 认知   4. 维纳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5. 最近发展区   6. 符号学习 命题学习 7. 高原现象 8. 生成性原则   9. 发现 10. 柯尔伯格 三 六 11. 刻板   12. ABC 13. 发现教学 情境教学 14. 对抗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2.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辩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①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③强调内部奖励。   3.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4.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作用表现在: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3)指引学生学习。   5.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有: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   (2)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   (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四、论述题(10分)   (1)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是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中,首当其冲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型:父母不太考虑孩子自身的观点与感受,对孩子强制较多,关爱和温暖较少。这种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有中等程度的自信和自控力,但有时怀疑、退缩,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放纵孩子的不成熟行为。这种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父母有威望但不独断,对孩子有严格要求又鼓励他们独立自主。这类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已,喜欢笑,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制约人格发展的主要环境条件。与其他社会环境因素比较,学校教育影响具有特殊性。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学校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并显现出连续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学校教育影响因凭借学生集体的力量而更加有效。学生活动多半是集体活动,学校的各种教育要求,经常以集体规范告示形式。对学生个人的认识、态度、行为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学校教育影响的时间跨度长,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3)同辈群体:与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探索人际关系,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4.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学校校园文化 B.学校教师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物质文化 5.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6.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7.每年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始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8.“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9.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A.制定课程标准 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1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1.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3.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菲尔 D.班杜拉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制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18.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9.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 A.顺序性和发展性 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20.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财富形象 D.文化形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智育的任务为()。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2.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 3.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 A.合作 B.竞争 C.个人主义 D.内在 E.外在 4.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的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5.德育对德、智、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 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6.学校咨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观参与 D.个别学生,个别问题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7.教师的地位应包括()。 A.社会地位 B.学校地位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8.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几种方式。 A.讲述 B.讲评 C.讲练 D.讲读 E.讲解 9.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B.学校或教师基于故意而实施的行为 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 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 E.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10.学校子系统包括的基本因素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师 D.教育影响 E.学生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_____。 3.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 4.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___。 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__和教科书。 7.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8.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_________。 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一______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______。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教育。() 3.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关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 2.学校教育制度 3.研究性学习 4.讲授法 5.美育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2.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4.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是什么? 七、论述题(共10分) 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大家有没有兴趣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捞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装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着。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太想的起来,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已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2.D【解析】关于课程的类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教育家,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所划分的类别也不同。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D【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因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4.C【解析】学校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D【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l0条。 6.C【解析】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题中所叙述的正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7.A【解析1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同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8.C【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是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发展的。 9.C【解析】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0.c【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11.C【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12.D【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3.B【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14.D【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B【解析】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6.A【解析】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17.C【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性、民主型、放任型。 18.B【解析】在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19.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二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0.D【解析】“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喻指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体现的是教师的文化形象。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解析】”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任务。 2.ABCDE【解析】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3.ABC【解析】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合作、竞争和个人主义。 4.BCDE【解析】“泰勒原理”揭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即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它是现代课程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 5.ABC【解析】D属于智育范畴,E属于体育范畴。 6.AIdE【解析】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为ABCE四项。 7.CDE【解析】教师的地位一般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组成。 8.ADE【解析】讲授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法、学生听,具体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9.ACE【解析】学校事故的特征:(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10.ABD【解析】学校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三、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创新; 5.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教学大纲; 7.学校教育; 8.模象直观; 9.作业检查与批改; 10.教育者。 四、判断题 1.【解析】教育有自己的学科独立性。 2.【解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解析】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解析】题干正确。 5.【解析】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内容安排。它不仅包括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6.【解析】知识的掌握不能完全决定智力发展水平。 7.√【解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解析】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 9.√【解析】这是综合课的方法。 10.√【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操之过急的思想品德教育会适得其反。 五、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制的建立为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3.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定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品德发展。 5.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六、简答题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是: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为: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4.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是: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七、论述题 1.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3.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学教育教学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764219.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