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农业.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互联网+农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渗透,传统产业正在借助于互联网+,实现生产经营方式脱胎换骨的华丽转身。一、“互联网+农业”的概念“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产业各环节的跨界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形成的现代农业的新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的信息技术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所形成的农业新的业态,正在打造一个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有效的现代都市农业。二、“互联网+农业”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应用,“互联网+农业”已经形成了多种运作模式。(一)农产品电商模式这种模式就
2、是通过电商帮助农产品实现销售。据统计,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农产品电商首要考虑的是目标人群的定位,还有要与顾客建立良好的购物体验,来保证持续购买力及带动相关消费群体。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配送须要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以及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因此,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是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需待解决的最大问题。(二)产业链大数据模式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通过全面、快速、准确地捕捉农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完全有可能实现农业、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实现全产业链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转,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多功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据农业部网
3、站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 2017年底前,跨部门、跨区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联通,这将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全面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全国性农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完善农业数据标准体系。农业生产种养殖期长,市场预测偏差大,基于大数据支持的市场分析将大幅度提高市场预判的准确性,降低种养殖企业风险和生产型企业原料成本。(三)专业合作社服务商模式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和农民分工分业深化,合作社的创新形式日益多样。“互联网+”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产业业态、运行机制、支持方式上将提供更多的
4、服务能力,实现土地、资产、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合作,并用新理念新技术,在生产销售同类农产品的基础上开展种养循环、产加销一体、休闲旅游等多种经营的新兴业态,逐步形成参与主体多元、利益分配多样、管理决策灵活的运行机制。(四) 农业物联网模式农业物联网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智能决策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形成现代都市农业的 “智慧大脑”。农业物联网建设需要生产、品控、物流、销售等多部门协作配合才能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如联想佳沃的农业物联网建设,就是依托联想集团强大的IT技术实力建立起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并通过系统对种植、加工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数据进行采集和
5、分析,监测和控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质量安全。(五)土地流转电商化模式土地流转电商就是农村土地通过电商平台流转,土地流转可盘活农村土地,是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土地活,将引领经济投资。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网站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两种:一是农民,他们大多数想出租土地,数量比较零散;二是种植户或者土地投资者,有一定实力进行规模化经营的求租土地者。二者之间实现土地流转后能实现农村土地的综合利用。在土流网发布的中国土地流转市场研究报告(2010- 2014年)显示,2014年交易面积达9647.3万亩,比2013年增长155%,其中农用土地占了74.28%,农村土地流转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6、。研究表明,把土地流转给经营大户,使大型生产机具和农业集成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农业产出,同时农民变身农业工人,更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六)农资电商模式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经营者、农资经销商、农资生产企业面临的农业产业升级中农资辨别、使用、销售、流通的难题。 而“互联网+”的兴起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传统农资生产企业、传统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公司等纷纷布局农资电商,农资电商平台具有的B2C、O2O、移动互联网、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融入体验分享和社交元素等特征,成为今后农资销售的主要模式。目前农资行业已经出现数家企业自建的电
7、商平台,如农集网、禾美网、田田圈等各种类型的电商平台。但是农资电商模式的应用推广,还需解决农民传统赊销习惯不符合电商模式;电商化与传统渠道存在利益冲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落后;农资产品的技术服务与售后问题如何保障等难题。三、“互联网+”对农业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当前,我国农业还没有彻底改变小农经济的格局 ,“互联网+农业”给了中国农业创新发展,实现两个转变,建成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一)提高组织化程度 “互联网+农业”将形成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这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打破小农经济制约
8、,建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格局。同时“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二)建立新的信息服务体系“互联网+”可有助提升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的智能化,而智能农业是当今农业现代化的新趋势。智能农业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而“互联网+”能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这将有助于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促进农业生产、农村发展
9、中的各种信息的快速精准传递,解决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传递的不对称问题,并通过大数据等分析手段,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有效地提高农业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程度。同时,利用集成信息技术,将感知、传输、处理、控制融为一体,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以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三)创新农业商业模式“互联网+”渗人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农业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时,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数据、信息等功能,让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农业发展中就有了更多的工具和条件和可能性进行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农资销售、农业信息
10、服务等相关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当前所形成的农资电商、土地流转电商、城乡流通渠道变革、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等商业模式会得到更新、更完善的发展。(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而构建的 “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在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互联网对农业生产中所需资源,具有重新组织和配置的作用,提高土地、劳动、资本等各项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四、“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互联网+农业”是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传统农业升级的重大课题,是推动现代都市农
11、业建设的重要手段,蕴含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农业”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如何持续、稳健地推动“互联网+农业”的高效发展,需要对“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高度关注和思考。(一)“互联网+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转变观念和意识发展“互联网+农业”,首先需要参与主体意识和观念的逐步转变。市场环境中企业、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 整体接受和适应等,都需要有一个学习和认知的过程。2、商业模式的构建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等特点。 “互联网+农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改造农业,同时也要符合农业行业本身
12、发展的特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与融合中找到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3、物流配送问题我国正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农村物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并初具规模,物流主体向着多元化发展,开展了“万村千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但是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主要表现是:首先,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区物流基础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保障的农村物流覆盖范围有限,农村需求分散的特点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尤其突出,社会化物流目前仍不能有效服务村镇。其次,基础设施落后,设施装备科技含量低。另外,在企业层面,农村物流市场准入门槛低,多数企业经营粗放。最后,除农业生产生活资料流通外,农产品的流通难题更加凸显,因为农产品通
13、常具有生鲜特性,易损、易腐,对时效和运输过程的控制要求更高。4、人才与资金短缺“互联网+农业”发展中缺乏既懂传统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愿意到农村服务的人更加少。同时,农业电商平台建设,农业物联网的技术研发、设备购置,都需要较高人力物力的投入。(二)“互联网+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从战略高度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在缺少顶层设计的情况下,“互联网+农业”一哄而上、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避免,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发展态势,不利于“互联网+农业”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互联网+农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大大折扣。因此,亟需制定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从战略高度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14、,形成统一谋划、稳步实施的推进格局,将“互联网+农业”打造为能够切实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新引擎。2、“互联网+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挑战“互联网+”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创新,必然将经历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两个阶段。“互联网+农业”亦将不能跨越信息基础设施在农业农村领域大范围普及的阶段。从目前来看,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不足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7.5%,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另外,农业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数据分割严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多停
15、留在试验示范阶段,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异常艰巨。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对“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3、“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实现了与金融、电商等业务的跨界融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要从培养龙头企业、明星企业带动区域乃至行业发展着手。这些企业有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有资源、有用户、有人才。比如司尔特、金正大、辉丰股份等农资巨头,大北农、新希望、隆平高科等农业明星企业,阿里、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乃至顺丰等物流巨头,都可依托自有资源优势,通过互联网工具渗透农村和农业市场。这些龙头型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利用资源和实力,完善整体网络环境、物流环境等基础设施,先行培育农村市场的互联网观念,提高农村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升级,促进并带动区域和行业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对“互联网+农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