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心理学自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教学心理学自考.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标志:是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是1913年-1914年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卢梭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 关注影响教育
2、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对象: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性质: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性性的
3、综合科学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1. 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2. 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构建一个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是桑代克提出“联结说”两条主线:幼儿学习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两点附记:幼儿教师心理与家庭教育心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测试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
4、、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变化1.研究课题的多元化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3.研究程序的规
5、范化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学习的概念学习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里变化过程。例如一个婴儿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触摸发热的火炉,但当他获得烫手的经验后就不会再主动触摸发热的火炉,甚至会从中概括出凡是发热的物体都不能贸然乱摸的行为倾向变化。狭义的学习主要指人的学习,他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易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底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是学习的自觉性、意识性学生学习的定义;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
6、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学生学习的特殊性:1、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的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理论:1. 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2. 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活动“环状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1、内导作用2、同对象环节实际接触的效应过程3、借助与返回练习修正和充实起初传入的映像学习“环状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1、定向环节2、行动环节3、反馈环节维特罗克的学生学习过程生成模式四个方面: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学习过程的解释:是学习者从外部
7、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地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我国古代学习过程结构模式并将其与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进行比较构成模式的两条主线:一条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学、思、习、行在内的生理条件对知性统一过程发生的作用;另一条是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执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六个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由行到知是一个学习反馈过程,它表明,学习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过程,这正是知行统一观的科学反映比较:1、我国古代的学习结构模式把学习过程视为一项极其复杂有完整的活动过程,并建立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2、这一学习过程结构模式是从中国古代优
8、秀学习心理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成果,很多内容都经过历史的检验。它与西方学者用动物实验总结的学习理论相比,更能反映人类学习的规律3、此模式结构严谨,描述精确4.此模式的各个阶段所占位置与排序是相对稳定的学习的类型加涅根据学习活动复杂性程度进行的学习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八类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结果所提出的学习过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卢布姆学习分类的内容:认知学习、情感学习、技能学习三大领域认知学习的六种不同的水平: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奥苏伯尔知识分类的两个维度: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
9、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相对,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伯尔三类意义学习的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彼得罗夫斯基的层次学习分类:1、反射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2、认知学习概念学习、思维学习和技能学习我国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分类:依据学习内容和结果可分为 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你认为哪种学习的分类最接近于幼儿
10、的学习?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比较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修正了人们以往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划等号的错误认识。他的分类也反映了课堂学习过程的意义性、间接性、接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最接近幼儿的学习的奥苏伯尔的知识学习分类是什么?试加以评价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比较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修正了人们以往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划等号的错误认识。他的分类也反映了课堂学习过程的意义性、间接性、接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值得注意和深入研究的一种学习分
11、类学习与发展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1. 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得已有水平2. 学习对个体发展得促进作用:学习使个体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促进个体心的发展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关键期: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同动物一样,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少甚至没有敏感期:是指儿童学
12、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结合教学与发展的三维模型谈谈你对发展性教学的看法通过三维模型我们既能看出教学与反战的关系同时又能看出教学与成熟的关系以及怎样才是最佳发展的教学。aA.bB分别反映了单独依靠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单独依靠成熟的发展变化,而cC则反映的是在某一成熟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所获得的发展变化。由此可见,不依靠成熟的教学不是好教学,它尽管也会导致一定的发展,但其变化幅度是很小的。只有在一定的成熟水平时施加的教学才会带来最大的发展。总之,教学并不能为所欲为地决定个体的身心发展,只有以一定的学习准备为前提,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新的可能所进行的教
13、学和学习,才能促进个体发展,才能为个体不断构建出更成熟的心理结构。因此,只有把握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解了教学与发展的三维模型,才能真正实施发展性教学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学习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性质和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1898年桑代克提出“联结说”称之为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桑代克-“联结说、华生学习习惯说、赫尔系统行为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苛勒顿悟说、托尔曼认知-期待说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1、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2、学习实验均是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3、其
14、解释的都是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经验的学习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条件作用学习论、认知学习论、折中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试误说:桑代克让饿猫在迷笼中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间的预备定势,而不是指学习者的知识或成熟准备练习律: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律有两种形式:使用律;失用律效果律:指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果会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后果会削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格斯里
15、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思里把他的学习律建立在刺激反应联结的邻近上,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的联系,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被称为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认识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由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觉,观察和理解其内在联系或一定的关系,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总结和概括出一般的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人类的三种表象的模式:
16、动作性、映像性、象征性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包括: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奥苏伯尔认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是托尼曼用来验证认知期待说的实验,实验说明大白鼠在走迷津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对
17、目标位置的期待优于学习向右转弯的动作反应.即动物学会的不是一连串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动作联结,而是形成了对目标位置的认知性期待,或者说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目标位置的认知图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说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表征,并引导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怎样才能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学习:在观察的过程中一方面观察者要抽象出榜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他情景中去。另一方面大多数榜样行为是各种榜样特征的组合,它不同于原先任何一种个别的榜样行为
18、,因此榜样的行为越多样观察者就越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反应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为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观察到的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的行为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榜样行为的表现,就是说,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受到替代强化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总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只有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
19、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人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在对学习过程的本质上,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的总和。而是个人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2、在学习的起义和动机上,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3、在学习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你认为哪种理论有利于指导你的教学或学习?为什么?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有利于指导我的教学他对学习过程本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作了系统的论述。他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20、,重视对学社人格的尊重和爱护,突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与当前教育改革的思潮在总体上是一致的,而且对当前提倡为创造性而教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学习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同是热量,即可使奶油融化,也可使鸡蛋变硬”这句西方谚语的理解 对“同是热量,即可使奶油融化,也可使鸡蛋变硬” 西方的这句谚语的理解,教师要特别考虑到学生的个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 以每个学生动机中的优点你补齐缺点2、 帮助每个学生确定个人的具体学习目标3、 教学中要用足够的变式何不同进度,是每个学生有机会成功针对学生本人对其学业成败进行归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
21、提出的。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意义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理论倾向,他们都认为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意义的只是过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学习者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建
22、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1、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社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学习的发展与种类婴儿学习的发展三个层次:1、习惯化2、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的学习幼儿学习: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幼儿学习幼儿学习的发展:1.学习方式由单纯联合学习或机械学习向中介性的联合学习发展2.学习过程由刺激联想向刺激中介反应这样的中介性学习发展的过程按学习内容划分为:既能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按学习方式划分为:发展学习与接受学习、言语学习与操作学习和关系中的学习
23、关系中的学习:同伴游戏中的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冲突中的学习关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儿童个体经常与他人有某些联系如同伴游戏、交流、合作、冲突等,这些联系或关系本身就代表着儿童的一种学习。这种学习对于儿童个体来说是向他人学习,对于儿童之间来说则意味着互相学习或共同学习,我们统称为关系中学习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及特点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操作学习操作与学习的关系: 操作中有学习、学习中有操作、操作和学习是二种相对独立的活动、操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操作学习的特点:在学习方式上,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操作学习的类型(
24、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与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划分)(学习目的)1、探究性操作学习2、形成性操作学习3、强化性操作学习4、模仿性操作学习5、创造性操作学习(互动关系)1、示范性操作学习2、指导性操作学习3、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4、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操作学习的指导:1、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 2、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 3、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4、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幼儿学习的特点: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2.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3.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4.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于促进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3岁)、前运算
25、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在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具有的特征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看事物3、理解事物的可逆性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力5、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6、能做出延迟模仿 7、能进行象征游戏布鲁纳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即通过动作或行动、肖像或映像,以及各种符号来认识事物三种表征:1、动作表征2、肖像表征3、符号表征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的关系:同一个学习内容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学习着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当前学习的效果。为了学习构造和掌握一种逻辑的结构,主体必须首先学习一种更
26、加基本的逻辑结构,然后加以分化并使之完成。换句话说,学习不过是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而而这一方面是有经验促进和加速的。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着学习。认知发展使幼儿学习的基础。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动机发展与幼儿学习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动机类型: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可以大大满足人的各种社
27、会需要,如求知、自尊、获得他人赞扬等,并促使人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已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当作一种新的、迫切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可以说,动机并非绝对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他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互为因果关系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1、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2、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1、动机与需要的关系2、奖励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3、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4、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5、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迁移与幼儿学习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分类:正
28、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或定势1、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来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辩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影响到新的学习2、相似性:主要是由学习任务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较大迁移的发生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同一现象,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整合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重组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前儿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时,引导儿童理解知识的简单练习和规律性,这种知识
29、体系应当是最基础的,是在感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校儿童的知识体系为迁移而教:1、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动经验2、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找到学习情境和真实生活问题中的共同要素游戏心理概述游戏的心理结构:认知和情感表达方式:语言和动作游戏行为的心理特征:1.游戏的认知特性心理主动性维度(1)自我导向(2)心理主动性(3)灵活性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1)内在动机(2)内部控制能力(3)假装自我导向:指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内在动机:产生于本人或活动本地很参与活动的动机或内驱力,其报偿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假装:游戏中想象和现实
30、是并存的。是儿童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游戏所共有的基本心理过程:1、想象2、动机或需要3、情绪体验4、自我调控5、语言与动作游戏的基本特征:1. 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1、活动动机的内源性2、活动目的的隐蔽性3、活动过程的松散性4、活动内容的虚构性5、活动规则的变通性6、活动主体的积极性2. 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1、认知行为2、交往行为3、宣泄行为3. 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游戏表现形式:1、认知行为2、交往行为3、宣泄行为儿童游戏动机游戏动机理论并对其加以比较分析游戏的动机理论1、能量过剩还是能量缺失2、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3、情感张力的自我疏导还是认知发展中能量失衡
31、4、寻求刺激还是支配环境。于是,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剩余精力说:动物和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的能量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能量必须寻找方法或途径去消耗它,而游戏是释放剩余能量的最佳方式之一松弛性:游戏是一种松弛的娱乐活动,个体在游戏中放松、时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和恢复生活预备说: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生长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内驱力,是一种生长模式,而非单纯的本能联系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和推动的,而动机的形成又是在一定外在诱因作用下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具有方向性,而
32、目标的达成一方面直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反馈,降低诱因的激发作用,进而降低动机水平。于是,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儿童游戏动机系统: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和推动的,而动机的形成又是在一定外在诱因作用下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具有方向性,而目标的达成一方面直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反馈,降低诱因的激发作用,进而降低动机水平。于是,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儿童的需要分为: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责任感的需要游戏动机分为: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
33、机、亲合性动机儿童的四种基本感情需要:1、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2、对新体验的需要3、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4、对责任感的需要幼儿需要的三个层次:自身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的需要;社会性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游戏动机的分类: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亲合性动机 儿童游戏的发展游戏理论和模式的两个基本相同点:1、儿童游戏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连续过程2、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是同步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游戏发展的理论模式图:1、探索性活动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3、假装/象征性游戏4、规则游戏5、结构游戏6、象征性规则游戏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
34、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出现。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型。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1. 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2. 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3. 游戏所有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少4. 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 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6. 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各类游戏的发展历程。1. 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出现。2. 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开始于46各月,是延续至婴儿期的最初游戏形式。3
35、. 假装/象征性游戏:在将近1岁时出现,于幼儿期明显地达到高峰。4. 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形。5. 结构游戏:当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开始衰退、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时,综合了操作性和象征性因素的结构游戏逐渐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6. 象征性规则游戏:盛行于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期,基本的规则结构相对稳定,而象征的内容可因年龄、性别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儿童游戏发展的年龄特征:游戏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婴儿游戏(0岁-3岁):是游戏的最初形式。在游戏中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游
36、戏的整体水平仍较低。在表现形式上,婴儿游戏以及物游戏为主要特征幼儿游戏(3岁6、7岁):在游戏中幼儿想象力丰富,动作、言语也获得突破性发展。象征性游戏继续发展,并出现游戏高峰,而且开始出现合作成分,幼儿也开始共同协商,共制计划童年游戏(6、7岁12、13岁):游戏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复杂。许多游戏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习活动相关结合实际论述幼儿游戏的发展特征在这一时期,由于有而无任何责任和义务,游戏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例如幼儿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自己装扮成医生、病人、司机、消防员等角色,有了角色便相继产生了相关的角色关系,随着游戏的进展儿童开始合作。在游戏中
37、幼儿想象力丰富,动作、言语获得突破性发展。象征性游戏继续发展,并出现游戏高峰,而且开始出现合作成分,幼儿也开始共同协商,共制计划,幼儿对集体游戏更感兴趣。幼儿学习类型与指导我国游戏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依据。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两类:1、创造性游戏规则是内隐的,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制约是隐蔽式的,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度较大,自由创造的余地也很大2、规则性游戏规则是外显的,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制约是公开式的,儿童必须按照游戏规则开展游戏活动,自由度小,自由创造的余地也很小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两类游戏又分别分为三种:1、 角色游戏侧重于角色扮演及其情节的社会性结构游戏侧重于认知过程的操作或建构表
38、演游戏侧重于形象塑造及戏剧性表演方式2、 体育游戏侧重于运动机能及其运动中的练习功能智力游戏偏重于知识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音乐游戏集中于音乐素质及技巧的培养游戏分类依据的两个维度: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两类;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两类游戏又分别分为三种: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两大类六种游戏类型之间的逻辑联系:1、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只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游戏类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2、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渗透到任何一种游戏之中,构成一种复合游戏3、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
39、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包括了智力因素或成分游戏准备: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经验准备指导策略: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指导游戏法、“真实发言人”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伴有在内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予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有哪些,并对其加以比较我国幼儿园通常采用的游
40、戏分类方法为“两类六种”模式,游戏类型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儿童的游戏指导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包括两方面的任务:准备工作和接入游戏。游戏准备和游戏指导(介入)均以观察为前提。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指导方式有四种:1、平行游戏法2、合作游戏法3、指导游戏法4、“真是发言人”。其中平行游戏法和合作游戏法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而指导游戏法和真是发言人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在具体的游戏指导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策略技能与技能学习技能的定义:(狭义)指技能的初级阶段获初级水平。(广义)指技能的高级阶段或高级水平技能的种类:1、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
41、系统2、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1、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智力技能的对象观念性,个体所操纵的是头脑内部的心理表征与符号,是通过主观映像的加工来完成的2、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的动作执行是通过肌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而智力技能的动作执行具有内潜性,由于是对观念性的对象进行心理操作,所以实在头脑内部进行,依靠内部言语来完成3、活动结构不同。动作技能中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而
42、智力技能动作结构具有减缩性,由于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于内部言语进行,内部言语具有简化、合并等特点,所以智力活动也具有相应的减缩性联系: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体现者。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完成复杂的活动任务时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智力技能,两者缺一不可技能学习:通过练习去逐步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技能学习的两大特点:(1) 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到过程(2) 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动作技能?动作、运动与操作有什么区别?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是有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运动:是人体的一种运动机能,表现
43、为机体一系列的骨骼肌运动,是大肌肉群的运动,而且经常要涉及整个身体,是一种随意运动操作:是人操纵着一定的器具的运动,多表现为腕关节和手指运动,是精细的动作技能,需要很大程度的精确性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的运动系统。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1、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2、施米特的图示理论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两个主要观点: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比较动作技能学习的两种理论(闭合回路理论与图示理论)相似性:二者都强调感觉反馈信息的重要性;都提出了各自的运动程序;强调记忆结构在运动的
44、发展与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也强调外界反馈信息的作用;并认为通过一定量的适当的练习,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外界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二者都确立了监测和矫正运动的手段,要么在运动执行过程中,要么在另一动作反应作出之前区别:闭合回路理论强调每一动作反应都表征于记忆中,而图示理论主张,每个动作仅在记忆中储存有限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有关动作的某些信息被抽取并作为图示的一部分表征于记忆中。闭合回路理论不能够解释动作新任务的情况,而图示理论却可以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动作的定向2、动作的模仿3、动作的整合4、动作的熟练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1、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2、躯体运动的发展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
45、素:1、知识经验2、讲解与示范3、练习技能与知识的关系:技能和知识有区别、知识是技能的前提、技能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其基本特征:动作的定向:包括两方面一是动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二是活动的方式动作的模仿:动作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动作要素间不协调,互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并且有多余动作产生;动作控制方面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用较长的时间、花费较大的体力与精力来从事某项活动,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动作的整合: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活
46、性都有所降低;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的相互干扰减少;知觉范围扩大,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注意力集中于动作的改进与完善;效能有所提高,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动作的熟练:动作对各种变化的条件表现出高度稳定性、精确性、灵活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各动作之间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疲劳感、紧张感降至最低,可以有效地同时从事两种或多种活动动作培养三种理论:运动教育(英、美)、分阶段训练和动作教育(蒙台梭利)运动教育的含义: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运动教育与传统运动技能
47、教学的区别传统的教学:1、重点放在一种具体的联系上或分析一种技能的组成部分上2、要求立刻作出反应3、要求反应一致4、重点放在教师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正确方法”的示范者运动教育:1、重点放在运动思想(主题)或概念上;格式塔2、问题解决,实验,幼儿要求有时间来进行思考3、在反应的多样性方面,有个体的差异4、重点放在幼儿的发现和学习上,教师对种类和特性等方面进行讲解示范。动作技能的训练:1、动作定向的训练2、动作模仿的训练3、动作整合的训练4、动作熟练的训练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目的:直接目的:1、增进幼儿对身体概念的了解2、训练感官系统,如视觉、听觉、嗅觉及味觉的灵敏协调3、训练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4、训练手、脚与眼睛的协调5、促进神经、骨骼、肌肉和全身性运动的协调与相互间的配合6、培养“感觉动作”组合功能的完美协调 间接目的:1、培养幼儿的专心、独立、守秩序等人格发展2、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全3、培养幼儿写字、阅读前的准备工作4、学习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礼节5、启发及增进儿童智能教育的发展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动作教育:又称日常生活教育或肌肉教育主要训练幼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