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针优秀案例分析.doc
《小学数学教学方针优秀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方针优秀案例分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一) (一)平均数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
2、。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
3、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吴: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吴;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 (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终于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可以先求平均数。) 吴:怎样求平均数呀?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点评:排球
4、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吴老师把游戏引进课堂的时候,在许多环节上都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选择加入,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习的需要。实际上,几乎每个环节都自然的指向对平均数的理解。一个原生态的生活情境,是难以有如此明显而丰富的教学意义的。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二) 二 分 之 一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1/2吗?”在学习1/2时,这个问题搅起了课堂的波澜。每个同学经过独立思考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两大阵营。正方、反方分别选出两
5、名代表站在台前,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开始。 吴老师顺手递给一边一张圆纸片,宣布:“同意不同意都要提出问题,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同意了你的观点,就是胜利者。这张纸可以折,可以撕。下面的同学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 讨论过后,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讲台前,吴老师对座位上的学生说:“我们请正方和反方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吗?我们静静的听,然后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那位同学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辩论开始。正方同学把圆从中间对折,问:“这一半不是1/2?既然你们都承认,为什么不给老师画勾?”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反方同学把圆随意撕了一小块下来,问:“这圆是不是两部分?” 正方:“是。” 反方:“这两半都
6、是圆的1/2吗?” 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为什么你们还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都一定是1/2呢?”好一个咄咄逼人的反问。 正方仍然不服气:“我们怎么就得到1/2呢?” 坐着的同学开始按捺不住了,举手发言。一个说:“这个圆可以折成1/2,也可以不折成1/2。”真是一语中的。 另一个说:“如果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2,但这里说分成两份,怎么分都行。”他在“分成两份”上特别加重了语气。理越辩越明,几个回合下来,大家就达成了共识:这句话错就错在“一定”上,如果一定是1/2的话,前面应该加上“平均”这个词。这是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点评:数学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皇后,良好的数学素
7、养离不开周密、严谨的思维。当然,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严厉逼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慢慢养成。教师所能做的职能是引导。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三) 小括号 刚刚认识了小挂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边说一边走到黑板前把“12(4+3)”式子改写成了“124+123”,一脸不喜欢的样子:“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白上了?吴老师思考着如何把这节课引向深处。突然,他看到了讲台上摆放的同学们为灾区捐的书,灵机一动,一个教学思
8、路产生了。他不慌不忙地提出一个问题:“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送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术解答。”吴正宪特意请那位同学板演并讲解。过了一会儿,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吴正宪故意问:“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325这一步了,不符合题目要求。” 那位同学着急地说。一位同学抢过话头:“你现在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小括号了?”“小括号挺好的。”那位同学感慨地说。 点评: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灌输给
9、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体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四)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吴老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吴老师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
10、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 “是啊,行吗?”A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接着,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吴老师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吴老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
11、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断的长度是2厘米,8段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吴老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球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点评:吴老师善于创造绚丽的思维波
12、澜景观,她总是恰到好处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受到挑战,形成适当的失衡,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以寻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环往复,就使得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飞溅起更高的浪花。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五)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上,吴老师请部分同学到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心目中的一半。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划出了不同的1/2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一种非常科学简单的表示方法吗?”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猜测中,她自然而然的引出了1/2的概念,然后问:“那你们看1/2能不能代表你们画的这些图的意思呢?”“如果你认为它可以,就把你画的图擦掉,如
13、果你认为1/2没有你画的图漂亮或不能代表,可以不擦掉。”多数同学都擦了,只有几位同学没有擦。没关系,吴老师等待着,让他们慢慢去体会。 在临下课前,吴老师安排了一个环节,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5/100。画着画着,一个男孩对老师说;“画不了了,太麻烦了。”吴老师问:“那你说是画图好还是分数好?”“分数好。”看来他是真的体会到分数的价值了。另一位女同学还在埋头画她的5/100,吴老师又在分母上加了一个“0”,变成了5/1000。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她愿意画就画吧。”5/1000该怎么用画图表示呢?就让女孩继续想吧,最终她会感悟到用分数表示这个关系是又准确又简单的。 点评:这种等待在课
14、堂上是经常需要的。这是一份源自博爱的宽容。宽容让学生敢于展示真实的自我,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宽容让学生的智慧充分涌流。 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就在于它告别了强迫学生认同的习惯,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 案例4多一些、少一些教学 教师出示选择题: 苹果有60个,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有多少只? a 28 b 48 c 50 师: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28只。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48只。 A教师:48只对吗? 生3:不对,应该是28只。因为 B教师:你选48只,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教师的作用不是评判,而是激励;教师需要的是倾听,而非主观臆断。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犯错误的空间,更应该有表达
15、自己的权利。即使我们认为学生的答案是绝对错误的时候,多问一句“你是怎样想的”,又费多大力气呢?简单的一句问话,也许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料不到的惊喜。 三、 是填空,还是选择? 案例5分数的意义教学 A教学: 师:请同学们拿出有关材料,我们在操作中学习分数的知识。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它的12 。 生: 师:把这条彩带折成8等份,表示出它的38 生: 师:拿出这捆小棒(6根)的23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老师要求大家带一些小物品到教室来,你们都带来了吗?都有些什么呢? 生:我带了纸张、小棒 生:我带了橡皮泥、小圆片 师:真好。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物品,你们能分别拿出每样物品的23 来吗?
16、 生: 师:你们能自己先想一个分数,然后再用每样物品的一部分表示出这个分数吗? 生: 案例6三角形面积练习 A练习: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B练习:画一个面积为6的三角形。你能画出几种? 固定的材料,固定的方法,固定的结果,何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把空间增大,让教学开放,需要我们关注每个教学细节。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有了“自决权”的时候,个性学习才会有可能。 案例7家庭作业的布置 A教师:今晚回家,做练习的第到第题。 B教师:同学们可以继续选定自己的家庭作业。可以做今天学的内容,也可以做明天将要学的内容。可以写数学日记,也可以作预习笔记 大量的统一的家庭作业,对于很多基础好
17、的同学来说,其实是一种精力浪费,他们完全可以把精力花在更有价值的学习上。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又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为何不让他们各得其所呢?相信他们,给他们自己以选择的机会和责任,对于孩子个性与主动性的培养,对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12、怎样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 夏青峰 评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学习的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总是在等待着高考、中考的变革,而应该从自我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改革评价,让孩子能真正地享受数学的学习。 一、是甄别,还是激励? 案例1应用题教学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谁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写到黑板上来? (一学生上台在黑板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学 方针 优秀 优良 案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