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戒律与现代法律的关系.doc
《宗教戒律与现代法律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教戒律与现代法律的关系.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宗教戒律与现代法律的关系巴藏乡宾格寺院寺管会副主任 马阿孔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佛教在宗教界中影响最大,其中宗教的戒律尤以佛教的戒律最为完善和具有代表性。相对各种宗教来说,佛教可能更能启发人们的智慧和善念,引导人们普爱世界的情结或者说是精神。而法律是伴随社会的需要而产生,是人类用以规范行为的共同准则。在原始时代的社会中,并无法律的特别规范存在,端赖一种共遵的习惯来规范社会,包括宗教、道德、礼仪等。宗教戒律和法律在最初上是同源的,是有一个起点的,只不过法律是一种他律,而戒律是一种自律。一、宗教戒律与现代法律的区别首先,世间法律强调罪刑法定主义,只规范人们外在的行为,因此对于心意犯罪的矫治和犯罪的
2、根治,不生效用;佛教则强调心为罪源,重视身口意三业的清净,从心源导正偏差行为。其次,佛门的戒律很注重人性,而且因果之前,不会有疏漏或侥幸;世间的法律则难免有不公正、冤狱,或顶罪等疏漏。所以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又说:“法律防患于已然,佛法防患于未然。”再次,世间的法律,随顺时代和需要,时有增订、废除,种类繁复;佛教的戒律,则不外止持、作持二门,简约又统摄善恶二法,含盖声闻戒与菩萨的三聚净戒,不仅消极地防非止恶,更积极地奉行众善,这种自发性的清净受持,正是戒法的根本精神。总之,戒律作为僧团的法律制度,首重规范心意的起心动念,以治心为要,与世间法律
3、从组织规范、行为规范、犯罪治裁等来约束人们的生活,在结构上虽有共通之处,但是法律仲裁偏向治标,远不如佛法能够治本的究竟,甚至佛法的许多特质,正可以补法律的不足。二、宗教戒律与现代法律的联系戒乃人类共处之宏规,古今中外,立名或有不同,而究其安定社会、纲维人伦之条目,要不外此。如我国儒家之五常(仁、义、礼、智、信)即大同佛教居家之五戒。所谓不杀生即是仁,不偷盗即是义,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语即是信,不饮酒即是智。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佛教徒的本份,可以用两个字来代表那就是“持戒”。佛教的“持戒”与现代人的“守法”是完全一致的。有人认为受戒要受很多束缚,其实,这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戒”的意义。受戒是学最好的
4、行为,就像佛教所讲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更是佛教所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社会就变得更加安定,人类也更加和平,如果每个人都像遵守戒律一样的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伦理道理,法律就不再是一种约束了。五戒为佛教最基本之戒条,凡是佛教徒都应该遵守,并终身受持的,广义来说其实一切人亦应遵守。什么是五戒呢?(1)不杀生戒:佛教以慈悲为主,不忍杀害众生。不杀生就是尊重生命,不单指不能杀人,也指避免杀害其他动物,因为一切有情众生,都有贪生怕死之念。我们每个人应该与佛陀一样有同等的慈悲心。不管是为了谋生,或是为了个人乐趣,一个人在持不杀生时,应该培养对众生的慈
5、悲心,希望众生得乐,不再受到伤害。所以佛教中的不杀戒,目的就是为了拥护、提倡我们的爱心,培养我们的慈念,因此我们对于一切众生,都应以柔和爱心来爱护之,而法律的不能杀人,限于人类戒条的不杀生,只是说得更为广泛。(2)不偷盗戒:不偷盗是指避免犯上抢劫和盗窃等不良行为,也指不能滥用公款或别人的钱财,这也是法律不允许的。持不偷盗戒是表示尊重别人拥有财物的权力。人们为了生活赚钱,也应该从事各种正当的事业,甚至要利益众生。有些人为了自己利益,生活丰满,昧了良心,走私贩毒,偷税漏税等等勾当,破坏别人的家庭,这些都是违反不偷盗戒的。佛陀教我们要弃掉贪念,少欲知足,因为知足就会常乐,自然就不会犯偷盗的行为了。而
6、且又有积极的一面,在知足常乐的同时要积极服务社会大众,在工作本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不邪淫戒:所谓“邪淫”,是指不正常的男女关系。譬如男人金屋藏娇,女人红杏出墙等。“邪淫”只是戒不正常的男女结合,并不是戒除正常夫妻的生活。有些人误解为持戒保持了理智就失去了情感,冷落了自己的亲人。真正持戒的人,是最冷静而具有理智的人,也是具足情感最丰富的人,就像是佛教中的“菩萨”,就是“觉有情”的意思。“觉”就是“理智”,“有情”就是感情,他对众生感情是超越一切的,牺牲自己成全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超俗的感情。(4)不妄语戒:也就是不说谎。佛教提倡我们要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一个人言谈,
7、关系一生的信誉。所以一个人立足于社会上最重要的是要能取信于人,本着守信、诚实,言出必行,守责尽职,就可以树立自己高尚的情操。目前社会上就有许多这种人,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用花言巧语来欺骗他人,到头来只是伤身败德,损人害已,毫无利益。(5)不饮酒戒:五戒中杀、盗、淫、妄四种为根本戒。至于不饮酒为遮戒,是因为酒能乱性,前四种根本戒就容易犯,为了四种戒持得清净,必须持不饮酒戒,所以酒也列为五戒之一。所有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这条戒酒的规范,因为佛教重视智慧解脱,酒的本身是没有罪恶,很多人认为酒是米做的,酒不是荤。为什么不能饮酒呢?其实最初的酒戒只是不麻醉戒,包括服用大麻、白粉、大量吸烟等影响人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宗教 戒律 现代 法律 关系 瓜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