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地调查系列解读1-12.doc
《第二次土地调查系列解读1-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土地调查系列解读1-12.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地资源网 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系列解读之一 来源:国土资源网发布时间: 2007-7-9 编者按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今年 7 月 1 日启动。计划利用两年半时间,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 政策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为了更好地宣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意义和进展情况,本报开辟 “搞好二次调查,摸清土地家底 ”专栏,先行刊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系列解读(共 12
2、篇),今日刊登的是第一篇。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古人云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说的是要想治理好国家,造福于人民,必须从土地的调查确权做起。土地调查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 “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 例第十四条规定,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专业人士指出,土地调查正是针对土地的自然属性(面积、位置、形状、适应性条件等)和社会属性(权属、价格、等级、其他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等)及其变化情况和趋势的调查,是为土地管理和资源配置服务的一种活动。 土地调查成果直接为国
3、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生活影响极为深远。多年来,我国土地调查成果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 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数据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土地调查为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变更调查成果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 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全国土地调查,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一件大事。当前,土地管理
4、成为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既是制约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又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抑制经济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迫切需求。土地问题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央领导强调: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 ”加强土地调控,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迫切需要真实的土地数据,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只有通过全面、扎实的土地调查,掌握准确、翔实的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才能为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支撑。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状况,对于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严
5、把土地 “闸门 ”,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特殊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全面发展,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调查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查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促进土地登记发证工作。要全面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明确土地权属界线,离不开土地权利人的参与、配合。要通过相邻土地权利人的共同指界,签订土地权属协议书,才能最终明确土地界线。这一调查成果,还将成为下一步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依据,为依法明确土地产权归属 、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调查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尤其至关重要
6、。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要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可以说,第二次土地调查也是有效保护农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系列解读之二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即将在全国开展的新一轮土地调查,并不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土地调查,但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这次调查将是一次开创历史先河的土地调查。与历史上历次土地调查相比,本轮调查国家在投入之巨、技术手段之优、调查内容之丰富
7、、成果应用之深广方面,都将是破纪录的。 我国土地调查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据史记载,大禹治水时,就曾对土地进行过粗略的调查,包括对九个州的农地进行了分等定级,按等级和地域物产确定了征收赋税的数 量和品种,同时调查了水陆交通的情况。 进入阶级社会,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土地调查,但其目的单一,主要是为了征收赋税。我国到北宋时土地调查基本形成制度。明代时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地籍图册 鱼鳞图册。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 ”,主张通过查明田亩、核定地价,按价收税、增价收归国有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1914 年成立经界局,次年公布经界条例、经界条例施行细则和经界调查章程,在中国
8、历史上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土地调查的范围、地类、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土地调查乃 至地政管理陷于停滞。抗战胜利后,公布并施行新土地法和土地法施行法。 土地调查制度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成熟、国家体制的健全、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断发展、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土地调查事业迎来了春天。上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即土地详查。这次详查历时 12 年,于 1996 年结束。共调动 50 多万调查人员,投入十几亿元资金,基本查清了城乡土地权属、面积和分布情况,获得了近百万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籍图,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土地利用数据不准、权属不清的局面,在中国历
9、史上第一 次摸清了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的土地家底,为全国乃至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国家资料。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土地详查,具有全国统一标准、采用大比例尺图件、调查方法和手段先进、成果资料齐全等特点。中央领导高度评价这项工作。调查结果于 1999 年由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联合向社会公布,成为国家法定数据。第一次土地详查成果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我国五年计划纲要的重要背景资料,为制定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和相关行业发展计划提供了依据,并为我国建立土地市场奠定了 基石。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 50 年间,无论是在行政上还是在法律上
10、,都没有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1998 年 9 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修正后的土地管理法中增补了 “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的条文。从此,我国土地调查制度的完善步入法制轨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次土地详查和现有的调查成果已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摸清真实的土地家底,国务院决定开展新一轮全国土地调查。据知情人介绍,与第一次土地调查相比,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目标更加丰富、技术手段更加 先进、组织方式更加科学有效。无疑,这将是继土地详查之后我国地籍管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举,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系列解读之三 准确、翔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是制定国
11、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的依据,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状况日新月异,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开展新一轮 全国土地调查,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重大决策。 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我国曾于年至年完成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一次土地详查),基本查清了当时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摸清了我国的土地资源家底。也正是从年开始的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次 土地 调查 系列 解读 1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