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doc
《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丁烜红 【摘要】儒家的人本主义强调了人自身的重要性,可以给我国社会道德内涵建设提供裨益。儒家的政治伦理追求仁君,以民为贵,这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领导干部道德素养是相通的。儒家见利思义的人和理念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源泉。 儒家人本伦理与社会道德内涵建设 古代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在于“人性的回归”。儒家思想始于孔孟,孔孟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礼崩乐坏,战争不断,但同时也是思想大解放、人性大解放的时代。儒家作为重要的思想和哲学流派,贡献了人本伦理和思想。儒家伦理充分肯定人格的尊严,人内在的独
2、特价值。儒家之学源于易经,易经就有所谓“三才”的概念,即天、地、人,人虽然生活在天地之间,但是人可与天、地比肩而立,人的重要性不亚于天地。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他说,“天地之行人为贵”,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有价值的。孔子进而发明了“仁”的理念,表明仁爱之善是人最可贵的价值和品格。孟子提出“人之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指出“仁、义、礼、智”四个道德品质是人性所固有,人应该将其发挥出来。宋朝大儒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论,更将孟子之说升级一步,指出“良知”才是为人之本。 人的
3、本性或者人的价值,在儒家这里就是人的道德意识,也即儒家的道德内涵。正是因为人有了其内在的伦理道德意识,而后有了其外在的伦理道德行为,“反求诸己”,人才之所以为人,人才与动物界区分开来,人才能回归自身,而不是追逐外物,丧失了作为人自身的本性、价值和尊严。 儒家的人本主义在肯定人之价值的前提之下,认为人应该追求精神境界,崇尚理想人格。左传中有“三不朽”之说,分别是“立德”、“立言”、“立功”,而且强调三者中“立德”是第一位的,论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肯定人自身德行的重要性和价值,并认为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为追求目标。 但是,儒
4、家人本主义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人文主义。儒家虽然重视人自身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极其强调人的集体意识和整体精神。一个完整的人在儒家的眼里,是既能对内完成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目标,也能对外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礼记中提出“十义”,分别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规范了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下,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而孟子也提出“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表明儒家并不过分突出个体性,而形成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紧张冲突。应该说,在儒家伦理思想
5、中,人之内外不是冲突的两面,而是“一以贯之”的,只是有先后顺序之分唯有完成自身内在的建设,也才能完成好外在集体的任务。也即所谓“大学之道”,对内在“明明德”,对外在“亲民”,实则一致,在于“止于至善”,只不过有先后顺序,“明明德”必须在“亲民”之前。内心有了高尚的品格和道德素养,将之施发于外,就是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行为。 儒家人本主义思想对我国道德内涵建设有很强的启发性。在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由于精神文明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上拜金主义、追名逐利的风气盛行。物质的大繁荣带来的负效应是物欲横流冲垮了人的道德意识和内在价值,诚如马克思所说,人出现了“异化”。正是这种异化,导致了现今中
6、国社会的种种道德滑坡现象,人们沉浸在物质享受的狂欢中,沉浸在权力色欲的迷恋中,沉浸在自我保全,世态炎凉的认知中。正是在这样一种人的“异化”状态中,人一味用外在的事物来证明自身,人的形象开始被模糊,人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正在逐步丧失。从儒家人本伦理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或者社会道德行为是与人的内在独特价值一致的,而后者为先、为本。我国在进行道德建设时,过于宣传强调人外在行为的“善”与“正义”,而忽略了道德内涵建设的方面。如果人的内在价值得不到树立,人外在的道德行为就很难实现。 因此,现代道德内涵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道德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道德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解决人与自身
7、的关系。我们应从人性本身的角度出发,继承、发扬和创新伦理道德的内涵,继承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内容。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伦理道德价值,如“仁爱”、“慈孝”、“忠悌”、“情义”、“贵和”等伦理道德思想都应成为我国现代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诚实守信”、“谦和好礼”的道德品质,“见义忘利”的价值取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抱负,“慎独律己”、“修身养性”的修养功夫,等等,我们都应在挖掘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继承和创新新时代的道德内涵与内容。去粗取精,吸古纳新,古为今用,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创造出符合民族品质和时代精
8、神的道德新内涵、新概念、新思想,这对于构建、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内涵体系是十分必要。 儒家仁政爱民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古代儒家伦理不仅是针对智识阶层、普通民众而说,也是针对一个国家统治者、君王而说。儒家认为,最好的政治是“仁政”,最好的统治者应该“爱民”。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养德不仅应该成为统治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根本任务。 “仁”是孔子的发明,是君子品格的核心。在成为君子这一点上,君王和一国的统治者也不例外,君王也应该是一个“仁者”,心中充满仁爱。好的君主在儒家政治思想里,应该符合“内圣外王”的要求。“内圣”即是前文所述内在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外王”
9、是将这种品质和精神施化于外,而与政治建设与社会发展之上。从逻辑上来看,“内圣外王”的政治伦理是儒家人本主义在政治上的延伸和体现,“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仁爱”的君子品格和圣人修养就是“内圣”,将仁爱贯穿到施政原则和社会理想中去,就是“仁政”。 “仁政”理念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爱民”。君王和权力集团虽然掌握国家权力,但是权力是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而服务的。孟子最著名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确指出政治是“以民为本”,政治的原则和追求应该是以大多数人的人利益为标准,而不是一小撮人的利益为标准。我们再看共产党宣言宣言中的话,“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是为少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家 伦理 思想 对于 当代 社会 道德 建设 启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