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眩 晕 的 临 床 诊 断 与 班 级 :针推1103 治 学 号 :111041901041 疗 姓 名:来 保 勇摘要: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
2、、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位置的位,听觉的听。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 引起常见的疾病: 1.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2.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
3、易反复发作。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3.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4.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5.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
4、出现头晕或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6.贫血:贫血容易引起脑缺氧而出现眩晕,恶性贫血眩晕尤为明显,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导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变化。因此,患者的运动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动感均可丧失,眩晕加重。7.甲状腺功能减退:本病患者血压低、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流迟缓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现眩晕。此外,新陈代谢较低,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内耳,也可引起眩晕。8.运动不足: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弱,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可出现头晕。运动时间过长,体内营养物质耗损过多,血糖浓度降低,或者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也易产生眩晕。9 .内耳疾病:耳源性眩晕常见者有美尼尔氏综合征,迷路炎、前庭神
5、经炎等。10.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 在门诊及临床工作中以眩晕为主诉的病人较为常见,病因复杂,症状较重,涉及多学科,易造成误诊。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及眩晕的性质可分为1、系统性眩晕 (1)、周围性(真性)眩晕;是前庭感受器和前庭神经核一下颅外段病变引起。 包括梅尼尔病、运动病、迷路病毒感染、迷路卒中、前庭神经元炎、蛛网膜炎、药物中毒、内耳损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临床表现:眩晕、 眼球震颤 、平衡障碍、前庭冷热水试验减弱或无反应、前庭器官紧邻耳蜗可有耳鸣、耳聋,自主神经症状出汗、面色苍白、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可无脑干、小脑和大脑功能损伤表现。(2)、中枢性(假性)眩晕:是前庭神经颅内段
6、、前庭神经核及核以上纤维、内侧纵束、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 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血栓形成、延髓背外侧综合症、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桥脑及小脑梗塞或出血,脑干、小脑、第四脑室周围肿瘤、脑干脑炎、多发性硬化、癫痫性眩晕、颈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等。 临床表现:眩晕可较轻、眼球震颤粗大、平衡障碍、前庭冷热水试验正常、可有耳鸣、耳聋,自主神经症状不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可有相应损害体征。2、非系统性眩晕 是由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疾病引起,常见的有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病窦综合症、贫血、眼部疾病、感染、中毒等。 引起眩晕常见疾病鉴别诊断:1化脓性迷路炎:1眩晕,自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恶
7、心,呕吐频繁,患者闭目,卷缩侧卧于眼震快,不敢稍事活动,2平衡失调,3耳鸣,患耳全聋,4. 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强度较大,躯干向眼震慢相侧倾倒,当眼震快相从健侧转向患侧时,应警惕有颅内并发症之可能,5. 体温一般不高,若有发热,头痛,同时伴脑脊液变化(如白细胞增多,脑脊液压力增高)者,示感染向颅内扩散,6因迷路已破坏,故瘘管试验阴性。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和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2)急性前庭神经炎80%病人在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后,多于晚上睡醒时突然发作眩晕,数小时达到高峰,伴有恶心,呕吐,可持续数天,
8、数周,尔后逐渐恢复正常,老年人恢复慢,可长达数月,多一耳患病,偶有两耳先后发病者,有自发性麻痹性眼震向健侧,可以一家数人患病,亦有集体发病呈小流行现象,病期中无耳鸣,耳聋现象是其特点。(3)慢性前庭神经炎多为中年以上患病,可反复发作眩晕,程度较轻,直立行走时明显,可持续数年,恶心,呕吐少见,常表现为长久不稳感。治疗方法急性期应给予安定、冬眠灵等镇静药物,激素也有一定疗效。慢性期应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去除病灶。如长期久治不愈,可考虑做前庭神经切断法治疗。饮食保健(4)糖尿病Schuknecht等(1972年)报告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眩晕发作。一些病人前庭神经切断后经病理
9、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变和再生现象,神经纤维减少,节细胞空泡形成,神经内胶原沉积物增加。疾病诊断单纯周围性前庭性眩晕,无耳蜗受累症状,1.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丧失,有时呈向健侧优势偏向,2.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3.急性期内血象白细胞可增多,4.发作期中有自发性眼震。检查方法1.头位性眼震检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如右耳向下时旋转眼震向右
10、,眼向左侧凝视则出现垂直性眼震,反复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非疲劳型;反之,反复测试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在不同头位出现的眼震方向不变称为定向型;如出现不同方向的眼震则称为变向型,凡眼震在单向头位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有潜伏期,定向型有疲劳反应者,多是周围性病变;反之多属中枢性病变,视跟踪及视动等其他试验一般均正常。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并发症化脓性迷路炎 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本病内耳终器被破坏,功能全部丧失,感染可继续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并发症。(6)位置性眩晕位置性眩晕是指由一定的头位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症状
11、体征1.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侧,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很少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现象,更少发生倾倒。2.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3.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待续到数年。4.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治疗方法本病病因复杂,且未完全明了,无特殊预防措施。本病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位置性眩晕西医治疗方法;(一)保守治疗此症预后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个别长期不愈者可采用对症疗法,如口服安定、俗维素药物。亦可采用强
12、迫体位锻炼,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如眩晕严重,应用4%利多卡因、硫酸链霉素做鼓室内注射,可收良效。(二)手术治疗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前庭神经切断术治疗,有条件者最好做后壶腹神经切断,可单纯消除后半规管壶腹嵴的异常冲动而治愈。应和下列诸病相鉴别,(一)中枢性位置眩晕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常有自发性眼震,体位测试眼震持续在30秒以上,无潜伏期,无疲劳,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二)前庭神经炎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天,冷热试验减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三)颈椎病颈
13、椎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痉挛,使前庭供血不足,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眩晕发作与特定头颈位置有关,常合并其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及上肢麻木等,颈椎X线摄片可见第46节颈椎有骨质增生或其他畸形。检查方法折叠编辑本段1.头位性眼震检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如右耳向下时旋转眼震向右,眼向左侧凝视则出现垂直性眼震,反复试验均为阳性,
14、称为非疲劳型;反之,反复测试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在不同头位出现的眼震方向不变称为定向型;如出现不同方向的眼震则称为变向型,凡眼震在单向头位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有潜伏期,定向型有疲劳反应者,多是周围性病变;反之多属中枢性病变,视跟踪及视动等其他试验一般均正常。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并发症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
15、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疾病病因1、颈椎骨质病变 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2、椎动脉粥样硬化 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3、解剖异常 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疾病概述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
16、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症状:病人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行不稳,肢体震颤,或视力模糊,或眼睛颤动,语言不利。舌暗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搏沉弦,或弦滑无力。治法:益气活血,清化痰热,温通经络。疾病描述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经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
17、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讨颞叶基底部和枕叶。症状体征1、前庭系统症状 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2、视觉症状 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3、大脑症状 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4、锥体束症状 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病理生理1、颈椎骨质病变 颈椎
18、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2、椎动脉粥样硬化 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3、解剖异常 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诊断检查(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有时诊断较困难,应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学、
19、听力学、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方案1、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动脉粥样硬化可采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恩如阿司匹林肠溶剂),血管扩容剂(右旋糖酐),脑血管扩张剂及白蛋白光量子疗法等。颈椎骨质增生者可行颈椎牵引。2、手术治疗 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用药安全网提示(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2、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3、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4、热水胞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5、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
20、,全身肌肉放松等。6、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7、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疾病护理要点1、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以帮助其减少睡眠的需要。2、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3、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等观察药物效果。4、安慰关心病人,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其焦虑心理。(5)小脑、脑干梗塞或出血 :这是眩晕症中会立即致命者 , 其特征是眩晕持续不止 , 头痛厉害 , 意识逐渐不清 , 眼球偏向。脑干是生命中枢 , 人体之心跳与呼吸均由其所控制 , 一旦出血或梗塞 , 很难存活 , 亦无法手术取出血块 , 章孝慈校长即是脑干出血。此病
21、之诊断由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造影可清楚看出 , 但常因医师顾虑病患经济负担而疏忽没照 , 或误诊为梅尼埃病 , 贻误病机 , 造成医疗纠纷。(6) 小脑肿瘤 :走路不稳是主要症状 , 常在早晨起床后头痛、头晕 , 未进食即呕吐不止 , 其中孩童病例不少。女性四十余岁时 , 如有头晕、头痛 , 全身莫名的不舒服 , 有可能是小脑脑膜瘤, 不要自认是更年期障碍。起立性调节障碍 : 突然站立时 , 感到身体飘浮、头晕、脸苍白、冒冷汗、无法久站 , 常在早晨起床后即开始不舒服 , 一直要到中午才妤转 , 检查时会发现起立时与躺下时血压与心跳相差颇大 , 起立时血压下降 , 心脉加速 , 很多学童都
22、因此无法上学。起立性调节障碍是自律神经失调引起 , 自律神经控制血压的升降 , 有些病人眩晕发作时血压上升 , 此并非高血压引起眩晕 , 而是眩晕使自律神经失调所致 , 血压急速下降也会引起眩晕 , 可见血压高低与眩晕没有绝对关系 , 主要关键在自律神经。(7)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多源于第脑神经内耳道段,亦可发自内耳道口神经鞘膜起始处或内耳道底,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肿瘤外观呈灰红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质底视脂肪性变与囊变的有无和程度的差异而软硬不同,瘤体表面有膜,显微镜下瘤细胞多呈纺锤形、核长
23、杆状,排列成栅栏或漩涡状,胞浆似纵纤维状,内含粗面内质网等细胞,瘤细胞边缘有很多长突起,交错伸延于细胞间隙内,和胶原纤维与罗斯小体并存,有的瘤细胞为多形,成团群集、界限不清,组成大小形状各异的团网,细胞间有含粘液的微空隙两型细胞可共存,唯多以其一为主,肿瘤增长较缓慢,不同时期速度可不同,若发展过快,其中心可液化囊变,瘤体本身血管分布不多,源于神经但无神经从中穿行。是颅内神经瘤最多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是良性肿瘤,早诊早治疗效好,肿瘤较大合并颅内高压者手术是唯一出路。症状体征1.耳鸣或发作性眩晕,一侧听力进
24、行性减退至失聪。2.进食呛咳,声嘶,咽反射消失或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面瘫等。3.走路不稳,眼球水平震颤,肢体运动共济功能失调。4.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治疗方法1.外科手术治疗为主。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刀、X-刀):无颅内压增高,肿瘤直径3CM者可考虑,肿瘤较大者亦可先部分切除和/或脑室分流术缓解颅高压后再行-刀、X-刀治疗。3.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治疗及并发症处理。(1)药物对肿瘤本身无特效。(2)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必要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3)注意电解质与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4)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使用神经营
25、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5)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处理。饮食保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及新鲜蔬菜汁或果汁,饮食宜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预防护理折叠编辑本段预防常识:推拿治疗眩晕(一)1捏背在督脉经上施术,自上而下,反复三遍,采用三捏一提法,但第一遍只捏不提,捏后配合掌揉法、散法,以缓解疼痛,手法轻重以患者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度。2 腹部综合手法采用腹部团揉,摩腹,补泻同施,大小相合,使腹壁、大网膜及肠壁等组织温热。3头面部综合手法见不寐章节。4颈部综合手法医者先以法、点按法、拿法施术于颈肩部肌肉,使其完全放松,配点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风池、风府等穴,得气为度;辅以拿揉及推桥
26、弓,手法轻重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最后以颈椎不定位扳法,左右各一次。5辨证加减(1)肝阳上亢:揉膻中;点太冲;揉头维、角孙、太阳。(2)气血虚弱:揉中脘、天枢、脾俞、胃俞;点足三里。(3)肾阳不足:揉肾俞;推气海、关元;擦八髎。(4)痰浊中阻: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摩腹(大摩腹泻法)。(二)采用头面、颈、腹部和背部推拿的整体施术法,以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活血定眩的原则,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1头面部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其头侧。直推印堂三五十。先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指腹蘸“冬青膏”润泽额部皮肤,交替从印堂推向神庭30-50遍,局部以微热为度。分推前额揉太阳。双手拇指从额中向两侧分推,由下向上依次分推
27、5-10遍,每次分推至太阳穴时,揉按双太阳23次。扫散头部点诸穴。先用双手指扫散头部,重点扫散头顶及头侧,继用点揉法揉按头维、百会、四神聪、率谷、攒竹、风府、风池等穴,每穴按压2-3次,每次以“得气”为度。“”形推眶揉睛明。用一指禅推法或双拇指分推法沿眶上下缘由内向外“”形分推3-5遍,再揉按睛明穴,最后用指轻叩击头部半分钟。2、2颈部操作;患者体位同上,医生仍然位于患者头侧。揉摩颈部活气血。用双手四指置于患者颈部,施揉摩法于颈部12分钟以舒经通络、调和气血。提弹分拨颈肩筋。先用双手中指沿斜角肌、斜方肌纤维自上而下施滑推手法,同时在有条索状及硬块处进行揉按、分拨以解除酸楚不适或疼痛。继用弹筋法
28、提弹斜方肌1-2次,解除痉挛,消除疼痛。拔伸头颈利关节。用双手分别托着患者的枕部和下颌部,缓慢作不同方向牵拉,以舒展颈部经脉,滑利关节。2.3.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一侧。推摩脘腹揉三脘。先用双拇指或其他四指蘸“冬青膏”从鸠尾到神阙穴自上而下直推,名“推三脘”,双手交替推摩1020遍,继用同样的手法从胃脘部中央向两侧分推,反复分推1020遍,揉按诸穴痛经气。用指揉法揉按上脘,中脘,下脘,梁门,关门,滑肉门,内关,足三里穴,每穴揉按35次,最后用掌摩胃脘部23分钟。顺时摩腹理胃肠。先用手掌(单手或双手)顺时针方向摩腹12分钟,再用推摩法从左侧腹的外上方向内下方直推1020遍,最后用掌震法
29、震颤腹部以调理胃肠。2.4.胸背部操作 患者仰卧,医者于身旁。推背理脊揉腧穴。心,脾。背部涂抹润滑剂,术者以双手拇指或掌根从上到下,自内而外依次推理背部的督脉、膀胱经1020遍。揉按腧穴畅经气。用指或掌揉法揉按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重点揉按肺腧、心腧、肝腧、脾腧、胃腧穴,以调理心脾。弹拨筋经擦胸背。西医治疗眩晕症一般治疗:急性眩晕发作的病人,应静卧,避免光刺激,解除精神紧张。病因治疗:有明确病因者,应积极对因治疗。3、对症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镇静剂和安定剂:鲁米那、地西泮等。抗组织胺药物:盐酸异丙嗪、盐酸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止吐剂:氯丙嗪、胃复安等。抗胆碱药
30、物:氢溴酸东莨菪碱、阿托品。血管扩张药物:烟酸、6542、地巴唑等。4、手术治疗:内耳病变听力已丧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坏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 针灸对眩晕症状的治疗【病因病机】眩晕起因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等有关。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或急躁恼怒,肝阳暴亢,而致清窍被扰;恣食肥甘厚味,滞脾而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素体薄弱,或病后体虚,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治疗】1.基本治疗(1)实证治法 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手、足厥阴经穴为主。主穴 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操作 毫针泻法
31、。(2)虚证治法 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背俞穴为主。主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操作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肝俞、肾俞、足三里用补法。 2.其他治疗(1)头针法 选顶中线,沿头皮刺入,快速捻转,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2)耳针法 选肾上腺、皮质下、额。肝阳上亢者,加肝、胆;痰湿中阻者,加脾;气血两虚者,加脾、胃;肾精亏虚者,加肾、脑。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以下措施可以预防眩晕 :1 多活动颈部 ,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如此。每天都应该多次从各个方向活动颈部。2 尽量不突然扭转颈部 ,不过度持久地仰头 ,某些需较长久维持头部于一定位置的职业 ,应定时做工间操 ,活动颈部。3 天寒时 ,应注意颈部的保暖 ,因颈部受凉也是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4 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也有关系 ,应常喝牛奶 ,晒太阳 ,必要时服用钙剂。5 枕头与此病也有关系 ,枕头的软硬度应合适 ,不可过高或过低 ,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的肩外缘的高度 ,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 ,不倾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