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梳理.doc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梳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详解2.1 空气1.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78% ) (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共占1%2.空气成分的检验:水: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 变 色。 原理:CuSO4(白色粉末) + 5H2O = CuSO45H2O(蓝色晶体)CO2: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 。 原理: (化学方程式表示)3.空气的利用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氧气化学性质 ,可支持 ;支持 。用途:急救病人、登山、潜水、气焊、气割、炼钢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 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用途:保护气;各种电光源;
2、激光技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不支持 ,也不支持 。用途: 作为制冷剂;工业原料;灭火;气肥。4.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氢氧化钠溶液原理: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红磷、汞) ,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压强减小,引起瓶内水位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点燃红磷,塞紧胶塞后,未关闭弹簧夹,使瓶内部分空气
3、逸出,致使瓶内气压偏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增大。注:CO2、SO2易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如用NaOH溶液代替水时,可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做该实验。因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不可用镁来做该实验。3)反应结束后充分振荡水的目的:_5.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 色、 味 体;标准状况(0、1标准大气压)下密度为1.429103Kg/m3 比空气略大; 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 时液化成 色液氧、 时凝固成 色 状固态氧。6.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 空气):空气洁净的空气净化液化降温、加压液氮液氧升温汽化氮气液氧7.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
4、泼;一定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反应,反应中氧气提供氧具有 性。是一种常用的 剂。硫( 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现象:发出 色火焰,产生有 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注: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SO2)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 色的火焰,纯氧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由于反应物(O2) 不同造成的。铁( 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现象:燃烧时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 色固体注: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 ,瓶底要放点 或细砂防止燃烧后高温物体坠落炸裂瓶底。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现象:发出 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磷
5、(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现象:燃烧产生大量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镁带(银白色)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现象:发出白光,产生白烟,剩下白色固体,放出热量。(了解内容)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在MnO2的催化下H2O2溶液分解 在MnO2的催化下加热分解氯酸钾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发生装置:固体加热装置:KClO3(白色固体)KMnO4(黑紫色晶体)固液不加热装置:H2O2溶液,MnO2(黑色固体)收集装置: 法(难溶于水) 法(密度比空气大) 注:若使用长颈漏斗,需 液面以下。(液封,防止 )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插入集气瓶 部;若用排水法收集,则导管放
6、入集气瓶口。气泡 、_冒出时开始收集(刚开始逸出的是空气);气体收集完毕后,应先撤出 再熄灭 (防止 ,导致试管破裂)。操作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检查装置气密性: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冷却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加热分解高锰酸钾为例)A.试管口略向 倾斜(防止 , 导致试管破裂); B.铁夹夹在离试管口 处;C.伸入试管内导管不宜过 (便于气体顺利排出);D. 应用酒精灯 焰加热;(外焰温度 )E.试管口要塞上一小团 ;(防止随气流逸出的 进入导管)F.开始加热时,用酒精灯外
7、焰在平铺有药品的试管底部附近来回移动(使试管 )检验: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 ,看木条是否复燃。验满: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 ,看木条是否复燃。9. 催化剂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 ,而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 的物质(又叫触媒)注: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 和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 ;不同的化学反应,选择的催化剂也 ;化学反应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如氯酸钾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熔融状态能分解。2.2 氧化和燃烧1.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加热注:这里的“氧”,不单指氧气,也包括其他含氧的物质。之所以说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是因为氧
8、气能使别的物质得到氧,具有使别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作用。因此,其他具有这种本领的含氧物质也具有氧化性,可作为氧化剂。如H2 + CuO = H2O + Cu ,反应中CuO能使H2得到氧而发生氧化反应,故CuO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是氧化剂。2. 燃烧与灭火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 、剧烈的 反应。可引起爆炸。燃烧的条件:A.要有 物B.可燃物与 (空气)接触C.可燃物温度达到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原理和方法:A.隔绝 (空气)B.温度降到 以下C.清除或隔离 (只取其一即可)注:着火点是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个定值),不会随意改变。灭火
9、是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 吸热,致使可燃物温度降低,从而灭火。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扑灭因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除一般火灾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失火。3.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只发 ,不发 )。如:生物的呼吸;钢铁锈蚀;塑料、橡胶老化。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导致可燃物温度上升到着火点,又有充足的氧气就会引起自发燃烧。2.3 化学反程式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B=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浙教版 科学 年级 下第 知识点 梳理
限制150内